【摘要】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傳統銀行業優勢與劣勢并存,傳統銀行業要認清自身特點,依托比較優勢,加快經營戰略調整;依托科技優勢,加快互聯網業務創新;依托市場優勢,大力發展移動金融業務;積極打造線上一站式投融資平臺,通過不斷調整策略來促進自身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傳統銀行業 金融秩序 【中圖分類號】F832.39 【文獻標識碼】A
互聯網自20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以來,經歷了快速發展階段,給許多傳統產業帶來了深刻變革,繼改變傳統商業模式之后,互聯網金融正成為21世紀資本市場競相爭奪的寵兒,考驗著傳統銀行業的適應和創新能力。
互聯網金融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有利于金融產品創新
當前,互聯網金融還沒有形成一個廣泛認可的定義。根據百度詞條,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技術同金融功能相組合的產物,是依靠互聯網平臺的大數據、云計算所形成的金融業態和服務體系。互聯網金融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促進了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有利于金融產品創新,構建新型金融體系。廣義上講,互聯網金融不僅包括金融產品、金融中介和信用評價,還包括第三方支付、金融監管和金融組織體系。狹義上的互聯網金融,主要是指通過互聯網實現投融資的資本流動。
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90年到2005年的傳統金融業觸網階段;二是2005年到2011年的第三方支付階段;三是自2011年至今的實質性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發展階段。目前,市場上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根據創設主體不同可以分為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兩種不同類型。非金融機構搭建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又可分為電商企業平臺和第三方互聯網金融企業平臺。這里所提的互聯網金融,是指由非金融機構建設的金融平臺,如支付寶、陸金所、京東眾籌等。
傳統銀行業在互聯網金融競爭中的機遇與挑戰
在同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競爭的過程中,傳統銀行業雖然面臨巨大挑戰,但也給其未來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一是互聯網金融企業的 “鯰魚效應”進一步激發了傳統銀行業的憂患意識。互聯網金融的出現,雖然沒有打破傳統銀行業在金融領域的壟斷地位,但其“開放、協作、分享”理念和不斷的金融產品創新速度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市場需求,給傳統銀行業的發展敲響了警鐘。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產品創新,使得傳統銀行業認識到小企業客戶和個人金融業務的重要性,開始重視發展這部分市場。二是在同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競爭中,傳統銀行業對社會金融秩序的保障作用進一步顯現。在金融市場產品創新發展過程中,傳統銀行業的資金實力強、客戶信賴度高、網點分布廣等特點,能夠及時抵御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風險,減少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對金融秩序的沖擊。三是傳統銀行業面臨同互聯網金融企業融合發展的新機遇。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發展擁有了大量低端客戶和完善的技術平臺。傳統銀行業自身具有市場主導地位和大客戶資源。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必然面臨著整合的選擇,二者取長補短,能夠形成合作共贏的發展局面。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打破了我國銀行業長期壟斷金融中介的角色。傳統銀行業在互聯網背景下也面臨著諸多新的挑戰。首先,互聯網金融打破了傳統銀行業的市場壟斷。現階段,傳統銀行還停留在重規模輕結構的粗放式發展模式上,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低成本、便捷化金融產品越來越吸引年輕客戶的青睞。借助互聯網平臺,互聯網金融擁有比傳統金融模式更高效和成本更低的信息處理方式。如果傳統銀行業不能加快業務改革,主動適應市場變化,未來將面臨發展瓶頸和成本壓力。其次,互聯網金融削弱了傳統銀行業的支付功能。互聯網金融的普及會導致傳統銀行業的支付功能邊緣化。如支付寶、財付通和快錢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已經覆蓋了較廣的支付和結算領域。雖然現階段,這些第三方支付平臺還停留在消費和個人支付上,同全國金融系統支付結算規模相比較十分渺小,但其被市場接受的速度驚人。同時,這些平臺已經覆蓋了收付款、轉賬匯款、消費支付等方面,形成了產業鏈,對傳統銀行業的中間業務收入產生了影響。再次,互聯網金融促進了傳統銀行業的轉型升級。互聯網金融產品成本較低,借助大數據和云計算進行的信用評估分析,降低了運營成本,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促進了金融產品市場化。雖然現階段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信貸業務規模較小,但正在向供應鏈融資和小微企業信貸融資領域擴張。這種適應市場發展需要的網絡融資方式,是傳統銀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傳統銀行業的應對策略
要依托比較優勢,加快經營戰略調整。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發展,傳統銀行業有著其獨有的經營優勢。同新興互聯網金融企業相比較,傳統銀行資金實力更加雄厚、社會認可度和信賴度高、網點分布廣,以公眾更能直接感知的實體方式存在。在開展存貸款業務和支付結算的同時,還承擔著社會經濟活動保障和調節貨幣流動性職能。一些金融領域的專家學者紛紛指出,現階段互聯網金融發展,還不能完全替代傳統銀行業。商業銀行應主動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需要,及時轉變觀念,調整經營戰略,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載體,加快業務創新,推動核心業務同互聯網的整合,圍繞提高服務質量和業務水平,努力適應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帶來的沖擊,把握發展機遇,迎接新的挑戰。
要依托科技優勢,加快互聯網業務創新。互聯網金融取得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能夠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和便捷化的金融服務。現階段,傳統銀行業有著多年儲備形成的科技優勢,其科技隊伍在專業領域軟件開發、線上線下數據接口、風險防范等方面都具有絕對優勢。傳統銀行業只有不斷地進行業務創新,改革體制機制,提升業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積極發展普惠金融,用優質的服務和多樣化的業務品種來繼續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同時,繼續提升手機銀行和網絡銀行等終端服務平臺的功能,依托互聯網和移動通訊技術來拓展業務范圍,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時期必然能夠立于不敗之地。
要依托市場優勢,大力發展移動金融業務。面對移動金融業務的發展趨勢,傳統銀行業要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移動金融業務發展:一是要注重行業內部和行業間的合作。要加強同電信運營商、移動終端廠家等軟硬件行業的合作,盡快研究制定起統一的行業標準,保障移動金融在安全監管下進行,保障在制度規范下發展。加強同業間的合作,積極開發跨平臺、跨銀行的移動金融客戶端軟件,避免現存的一個銀行一個客戶端,減少給客戶帶來的不便。二是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群體開展差異化服務。傳統銀行業要走下神壇,開展普惠金融,就要有針對性地區分客戶群體開展不同的金融服務。依托大數據和云計算,劃分不同的客戶群體,對中產階級客戶,在投資和理財方面加強服務;對于年輕群體,在儲蓄和便捷消費上加強服務;對于農村群體,在惠農政策宣傳和生產消費信貸上加強服務。三是要加強企業級的移動金融市場開拓。未來,企業客戶仍然是傳統銀行業的重要利潤來源之一。企業的移動金融更加側重于財務管理和支付結算,要針對不同產業和企業生產經營的不同階段,提供差異化的企業移動金融服務。
要積極打造線上一站式投融資平臺。傳統銀行業的主要利潤來源是利息差,不斷發展和擴大存貸戶群體,一直是其開展業務的重要目的。現階段,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許多金融業務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完成,個體客戶的存貸款和投資理財已經非常便捷。但中小企業投融資難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傳統銀行業在發展中要及時抓住這個巨大的潛在利潤增長點做文章,要依托信用體系建設、股份股權機制發展等有利契機,利用互聯網技術,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建設中小企業一站式投融資平臺,解決中心企業投融資問題。通過平臺建設,及時了解中小企業經營狀態和資金需求,開展貼心貼身服務,方便中小企業投融資,實現互利共贏。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①張萍香:《互聯網金融模式下銀行業發展戰略思考》,《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5年第7期。
②李佳:《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的沖擊與融合》,《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
責編/王坤娜 孫垚(見習)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