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和西醫是兩種不同的醫學體系,中醫學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創造,是中華民族研究人體生命現象、維護健康和抵御疾病的科學。一是中醫對人的認識注重生、長、壯、老、已的動態生命過程,女子以7歲為一周期,男子以8歲為一周期,不同年齡的不同周期,人的生理病理有著明顯的差異,防病治病方法因而不同,形成獨具特色的動態生命觀。二是中醫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即天人相應,形神統一即人的形體與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統一性,以及臟腑經絡與氣血津液的整體平衡狀態,這種動態平衡的整體觀,既是中醫防病治病的優勢,又是醫學的發展方向。三是中醫對人的認識方法是司外揣內,運用望、聞、問、切四種診察方法,通過人體的外在信息,綜合分析判斷人的健康狀況和疾病所處的階段,從而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即“辨證論治”,這種診療方法有效實現了養生保健、早期干預(治未病)、整體調節與個體化診療的目的。四是中醫豐富多彩的治療方法,不僅僅針對致病因素,更重要的是調動機體的抗病與康復能力,整體把握健康與疾病狀態而防病治病,實現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與不得大病的目的。
中醫理論來源于臨床實踐,是在人身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形成的醫學體系。幾千年來,中醫學汲取歷代中華優秀文化精華,與人體生命現象和疾病防治規律有機結合,形成人文與科學相融合的知識體系。中醫學不僅有效地傳承了中華優秀文化,而且弘揚和發展了中華文化,如醫乃仁術的職業道德、大醫精誠的醫學追求、仁者壽的養生觀、扶正祛邪與標本兼治的治療原則、辨證論治的診療思維等,不僅有效指導防病治病,而且對社會其他領域具有深遠影響。近百年來,中醫學不但沒有被摧毀,而且以其寬容的胸懷,在不斷與時俱進的自我發展中,形成中西醫結合領域。如活血化淤治療冠心病、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研究成果令世人矚目,SARS、手足口病、甲流等突發疾病的中醫藥療效得到政府和學術界認可。
幾千年來,中醫藥不僅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巨大貢獻,也為世界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青蒿素治療瘧疾、針灸的確切療效等,對人類的貢獻有目共睹。隨著人類維護健康與防病治病需求的不斷增加,中醫藥走向世界是歷史的必然。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突發傳染性疾病、慢性病以及老齡化社會老年疾病的多發,中醫藥對人體整體治療的確切療效,優勢獨到。如片仔癀解毒、康萊特治療腫瘤、地奧心血康治療冠心病等。再如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研究的中藥在澳大利亞進行多中心的臨床研究,我國知識產權中藥在外國進行多中心臨床研究,療效得到國外的認可,是中醫藥服務人類健康的范例。二是發揮中醫治未病優勢,把中醫早期干預的理念引入服務人類健康領域。如中醫注重動靜結合,強調安靜狀態和適當運動結合而不是刻意追求運動;中醫講形神共養,強調不僅要形體健康、身體結構與理化檢驗指標正常,更重要的是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和人的行為的正常狀態;所謂“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三是發揮我國中西醫優勢互補,向世界推廣中國中西醫結合醫療模式,實踐養生保健中醫為主體、重大疾病中西醫協同、康復以中醫為核心的維護健康格局。有效解決目前面臨的抗生素耐藥、突發傳染病與慢性病防治以及提高腫瘤與艾滋病患者生活質量等世界醫學難題。四是弘揚青蒿素精神,為人類健康服務。青蒿素精神主要內涵有兩個方面:一是科學家發明與舉國體制協同攻關的優勢,二是服務人類健康的胸懷。因為青蒿素發明,我國科學家并沒有糾結有多少知識產權、青蒿素能賺多少錢,重要的是青蒿素挽救了幾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為人類健康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總之,中醫藥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中醫藥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發揮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作用,不僅需要中醫藥人的不懈努力,也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既是中醫藥服務人類健康的使命,更是世界人民防病治病的需求。共建和諧世界健康人類,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
(本文為作者在外國政要談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研討會暨習近平中醫藥發展思想座談會上的演講)
責編/趙光菊 美編/李祥峰 孟憲強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