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保障孩子水上出行安全就是保護祖國未來,海事系統在這方面盡職履責、從未懈怠。今天我們邀請到了部海事局巡視員張雙喜為我們介紹“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以及海事系統在安全教育方面的創新經驗。您好,歡迎您!
【張雙喜】你好,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開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已有4年了,這項活動的初衷是什么呢?
【張雙喜】2013年起,交通運輸部聯合教育部開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提高小學生水上出行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自救技能,切斷小學生意外死亡的最大風險源,為祖國未來護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報告,全球每年共有37.2萬人溺水死亡,溺水已成為各區域兒童和青年十大主要死因之一。在我國,衛生部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每年約有5.7萬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兒童溺水死亡人數占溺水死亡總人數的56.04%,小學生溺水死亡人數又占溺水死亡學生人數的68.2% 。可以說,溺水不僅是全球性的安全隱患,更是造成我國小學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殺手”。
孩子安全,牽系萬家,牽系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長期以來,海事系統為了保障孩子水上出行安全盡職履責、不懈努力,著力維護水上交通秩序,創新形成了一批以“學生渡”為代表的特色做法,有效撐起了學生水上出行的“安全傘”。
在此基礎上,針對依然存在的小學生涉水傷亡事故,我們堅持“人命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繼續為完善履職尋求突破口。通過深入細致調查研究、分析事故原因,我們認為安全意識淡薄、缺乏最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在危機關頭無法采取行動是造成學生涉水傷亡事故的重要原因。
因此,開展“水上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目的是以珍愛生命的安全教育為抓手,通過有效的方法培養孩子們水上交通安全意識,提升他們的應急反應能力,為保障孩子出行安全夯實基礎。
二是創新水上安全監管手段,通過提升國民安全素養,推動實現水上交通本質安全。
水上安全管理是一項動態的系統工程,需要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總體思路。近年來,隨著“平安交通”建設的深入推進,“本質安全”的理念逐漸受到廣泛關注并成為交通安全的目標追求。
水上安全管理是一項動態的系統工程,需要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總體思路。近年來,隨著“平安交通”建設的深入推進,“本質安全”的理念逐漸受到廣泛關注并成為交通安全的目標追求。
所謂“本質安全”,就是在源頭加強事故預防,從源頭杜絕事故發生。具體到水上交通領域,就是重點抓好人、船、港、站這些源頭;其中,乘客作為水上交通運輸的重要參與者,安全素養至關重要。可以說,“本質安全”的提出對海事轉變安全監管理念、創新安全監管手段提出了新要求;強基固本,加強事故預防,提升公眾安全素養勢在必行。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可造性,是國民教育的基礎階段,也是培育安全素養的黃金時期。以小學生教育為抓手,“水上交通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希望達到兩個目標,一是借助孩子這個家庭的“絕對中心”,取得“教會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輻射效果,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注水上安全的良好氛圍;二是希望今天我們在孩子心中播下的“生命教育”種子,能夠在未來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成為水上安全的堅實根基。
可以說,“水上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是我們基于對安全理念、安全形勢和安全責任的清晰認識和準確把握,從對人民群眾生命極端負責和站在人民群眾角度去思考工作、研究問題提出的具體舉措,是貼合我國國情、符合安全教育實際需求的民生工程、基礎工程、責任工程,我們輕視不得、推卸不得、懈怠不得,必須抓緊、抓實、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