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4日電 官方2016年11月24日發文提出,到2020年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確保實現農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在近一個多月時間內,官方一系列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系列政策相繼推出。中新網記者帶你看看,官方都給廣大農民朋友們發放了哪些新年政策紅包。
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文件出臺
——利于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
2016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
國新辦2017年1月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這項改革有利于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改革集體產權制度把集體的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實現農民對集體資產的占有使用和收益分配的權利,有利于拓寬農民的增收新渠道,讓農民共享農村改革的發展成果。
韓長賦稱,一些先行地區,特別是沿海一些地區已經開展這項改革。到2015年底,全國已經有5.8萬個村,4.7萬個村民小組實行這項改革,已經累計向農民股金分紅近2600億元,2015年當年就分紅了411億元。
資料圖。劉可耕 攝
農產品加工業明確發展目標
——可帶動1億多戶原料種養殖戶增收致富
2016年12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8%,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6%以上,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4∶1。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日前進行解讀時表示,該意見明確發展重點、形成支持合力,有利于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農產品加工業從業人員達1566萬人,每億元加工營業收入約吸納78人就業,農民人均收入9%以上來自農產品加工業工資性收入,帶動1億多戶原料種養殖戶增收致富。
同時,有利于推動農村產業融合。農民合作社中有53%發展加工流通,7.8萬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重組供應鏈,推進農村產業交叉融合,讓農民分享增值收益。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