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突出矛盾,強化環境執法
突出問題導向,加大環境保護執法力度,集中力量解決損害群眾健康和影響綠色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2016年起,環境保護部以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飲用水源為突破口,用兩年左右的時間,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執法專項行動。
截至2016年12月28日,長江經濟帶9省2個直轄市126個地級市共排查319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全部完成了年度確定的保護區劃定和標識設定的工作。
同時,在農村飲用水源保護方面,環境保護部還組織抽樣調查了長江經濟帶4380個農村水源,其中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率為73.7%。通過調查督促地方及時進行整改,指導四川等省將服務人口1000人以上的地表水型水源地列入整治范圍。
除此之外,在長江經濟帶的保護過程中,法律的落實也更加徹底,執法力度在不斷加大。
截至2016年11月,處于長江經濟帶的11個省份適用《環境保護法》配套辦法的案件共計8402件,占全國案件數的47.7%。其中,按日連續處罰案件276件,占全國總數的35%。處罰金額達12252萬元,占全國總數的16%。查封扣押類案件3153件,占全國總數的43%。限產停產類案件2565件,占全國總數的58%。移送拘留案件1570件,占全國總數的48%。涉嫌污染犯罪移送公安機關838件,占全國總數的49%。
在這個過程中,一批長江沿岸重點典型環境違法案件得以查處,有力震懾了環境違法企業。
湖南省湘潭縣上馬垃圾填埋場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不正常運行,私設暗管。湖南省環保廳與省公安廳立即展開聯合調查,省環保廳進行立案查處,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處以罰款51.86萬元,兩名責任人被處以行政拘留6日。
浙江聯興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嵊州)不正常使用污染物防治設施,私設暗管。在作出罰款30.22萬元的行政處罰后,嵊州市環保局依據《行政主管部門移送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暫行辦法》第五條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嵊州市公安局對1名涉案人員依法作出行政拘留5天的處理決定。
四川綿陽市安州區秀水鎮貴榮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傾倒廢硫酸涉嫌污染環境罪,綿陽市高新區法院對李某及共同犯罪涪城區金峰化工公司謝某等6名涉案人員以涉嫌污染環境罪進行了審判。
健全長效機制,工作更加扎實
“到2017年,長江經濟帶環境質量不降低并力爭有所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所減少,涉危企業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基本建立。”
環境保護部印發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2016-2017年行動計劃》對污染物的減排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還強調了包括推進流域水污染統防統治、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強化農村農業面源治理、實施生態保護與修復、嚴密管控環境風險等在內的11項重點工作。
統籌協調,上下聯動。在頂層設計逐漸清晰完善和重點工作更加明確的基礎上,一年時間里,相關部門和沿江省市對于長江經濟帶環保的長效機制正在建立,保護目標更加明確,工作更加具體。
在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環境保護部對長江經濟帶1.3萬個工業源、149個城鎮集中式地下水飲用水水源補給區周邊地下水狀況開展了調查。印發《地下水環境保護及污染修復項目實施方案編制指南(試行)》《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術指南(試行)》,指導四川等省優化調整地下水源。
在污染防控協調機制方面,長江經濟帶11省(市)環境污染防控治理協調工作機制探索建立。同時,安徽、江蘇、浙江省的相關地市簽訂跨界河流水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合作協議,建立了聯防聯控長效機制。
在工業污染源防治方面,環境保護部指導長江經濟帶各省(市)開展“十小”企業取締,對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十小”企業取締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督查,加強督導長三角區域工業聚集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截至2016年底,長三角區域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共281家,均已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在線監控裝置。
在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面,2016年,中央財政安排農村節能減排資金31.9億元,支持長江經濟帶11省市1.9萬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開展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垃圾治理和生活污水處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關于進一步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和《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的印發,明確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禁養區劃定工作要求。
在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方面,環境保護部與住建部聯合印發《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共同組織完成全國城市黑臭水體階段性排查工作。截至目前,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共排查出黑臭水體885條,已完成治理和正在治理421條,占全部黑臭水體的一半左右,其余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方案制定工作已基本完成。
在生態補償方面,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試點工作持續開展,環境保護部加強了皖浙兩省橫向溝通聯系,建立起上下游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應急聯動、聯合打撈等長效工作機制。
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自然保護區監管方面,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調查與評估工作方案》和九大生物類群調查與評估技術要求, 以長江經濟帶為重點, 11個縣開展了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試點。同時,對全國所有44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組織開展了人類活動遙感監測。
此外,根據“水十條”的目標任務要求,環境保護部還會同各省市細化確定了《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并編制完成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以控制單元為基礎,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導向,把控制單元作為落實環境管理政策措施的主要空間單位,突出優先控制單元的差異化管理,將“水十條”的各項任務要求落地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