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治理要聞> 正文

對河南省18地市經濟轉型能力的測評及排名(4)

圖像 8

通過比較城鎮化率與經濟轉型能力兩者之間的位差,也有助于我們深入探究不同地市之間的發展路徑差異。

測評結果及改善路徑

結合各二級指標得分及其權重,我們分別計算了河南省18地市的知識存量、勞動生產率和產業結構轉換能力三個分項轉型能力得分,并依據三個分項轉型能力得分,由高到低分別對河南省18地市進行了排名;再結合三個一級指標的權重,我們進一步計算了河南省18地市經濟轉型能力的總得分,并依據總得分由高到低對各地市進行了排名。通過對河南省18地市間各級指標得分及排名的比較,分析了各地市在經濟轉型能力建設方面的亮點,找出了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其今后進一步提升經濟轉型能力的對策建議。

濟源: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在18地市中排名第1,人均GDP水平在18地市中排名第2,屬于經濟轉型能力和人均GDP水平排名均靠前的典型地市。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這主要得益于該市知識存量、勞動生產率、產業結構轉換能力均排名靠前(分別位列第3、第2、第1)。為此,對于濟源市,接下來如何進一步保持目前的發展態勢,是其未來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資料顯示,濟源市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個中心城市之一,是河南省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之一。面對嚴峻形勢,濟源市保持定力抓發展,精準發力穩增長,力促經濟運行企穩向好;堅持轉方式調結構,加快產業優化升級,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進一步擴大增量、優化存量,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濟源市始終扭住工業經濟結構調整這個牛鼻子,實施了中原特鋼關重件、泰安石膏板、巨力鋼絲繩、金利熔池熔煉綜合技改等一批產業鏈延伸項目,傳統產業結構繼續優化;以裝備制造業為重點的高成長產業快速發展,增長24.8%,高于工業增幅12.3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長24.8%,高于工業增速12.3個百分點,占工業比重27.5%,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二是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濟源把現代農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大力實施高標準糧田建設、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都市生態農業發展三大工程,糧食總產2.18億公斤,綜合機械化水平90%以上;都市生態農業完成投資3.2億元,建成農業精品園和特色園22個。三是科學發展載體持續提升:虎嶺成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榮獲十先進、二星產業集聚區;玉川榮獲國家有色金屬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一星產業集聚區;高新榮獲全國煤礦用防爆電器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四是科技創新步伐加快:濟源科技大市場建成投用,新建國家煤礦用防爆電器質檢中心、河南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等一批創新平臺;中原特鋼兆瓦級風電機組主軸核心技術填補了全省空白。五是教育事業得以全面發展:黃河科技學院率先在全國開辦應用型本科院校;深入實施職教攻堅二期工程,職教園區入住學生1萬余人;啟動實施“全面改薄”,擴充城鎮教育資源,新改建中小學5所,推動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學前教育。六是多項改革試點獲得批復:成功爭取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市、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市、省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市、省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等8個改革試點,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圖像 9

鄭州:經濟轉型能力綜合得分在18地市中排名第2,人均GDP水平排名第1,屬于經濟轉型能力和人均GDP水平排名均靠前的典型地市。比較分析結果顯示,這主要得益于該市知識存量、勞動生產率排名均較靠前(分別位列第1、第3)。但比較分析結果還顯示,該市產業結構轉換能力排名較靠后(位列第17)。為此,對于鄭州市,采取積極措施進一步激發產業轉換、互動的活力,是其未來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鄭州市是河南省省會城市、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國商品集散中心,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主要組成部分,鄭州航空港區也是中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嚴峻形勢下,鄭州扭住發展不放松,著力以強投資為穩增長奠定基礎、以穩增長為調結構創造條件、以調結構為穩增長提供支撐,經濟運行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趨優、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鄭州市著力做強先進制造業,實施中國制造2025鄭州行動,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服務化;突出龍頭培育、科技引領、鏈條延伸、集群配套,做大做強以智能終端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加快新能源汽車規模化、客車品牌化、乘用車多元化發展,推進以智能化、數字化為標志的裝備制造業改造提升,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努力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5000億級汽車與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和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不斷提升在全球產業供應鏈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此外,鄭州市政府加快構建以國家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中科院過程所鄭州分所等為重點的創新平臺;全力推進20個創新創業綜合體建設;圍繞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著力打造3個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扶持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力爭新建市級研發中心100家、省級以上20家,認定行業技術領域院士工作站10家。鄭州市大力培育科技型企業,規劃建設科技服務業集聚區,謀劃建設鄭州自主創新示范區;以“兩器一園”為載體,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鼓勵企業商務模式創新,構建線上線下相統一的全渠道銷售模式和個性化、定制化生產模式;加快人才培育引進,全面啟動“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實現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和服務鏈的融合對接,推動人才集聚,為都市區建設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圖像 10

上一頁 1 2345下一頁
責任編輯:國家治理1
標簽: 河南省   地市   能力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