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際上對于文化產業的融資主要采取了商業化融資、政府主導融資、官民共同融資和彩票融資等四種模式。我國應在借鑒這些模式的基礎上,通過建立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完善文化產業融資體系、組建大型文化企業和引入彩票與保險等政策措施來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文化產業 融資 國際經驗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不僅可以增加就業,還可以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成為我國“十三五”時期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和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但是與典型的制造業不同,文化產業的發展一直以來都面臨較大的融資約束,因此如何有效解決文化產業的融資問題就成為各國政府在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文化產業融資的三重約束
文化產業之所以融資困難,與其本身的行業屬性密切相關,相對于制造業企業,文化產業普遍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文化產業重在創意,行業內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創意是一個文化企業的靈魂,因此任何一個創意都可以成就一個企業,所以文化產業通常又被稱為文化創意產業,但是創意一旦提出,其被復制的成本就接近于零,這就意味著文化企業在創立之初通常僅局限于少數創意提出者,因此其規模普遍偏小,而且創意一旦被復制,很快就會失去其市場價值,這也就意味著文化企業的發展壯大與企業本身的規模并無必然關系,但是從目前的金融市場來看,其對于文化企業創意的評價并無科學的標準,企業的大小仍然是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信貸決策的主要依據,這就導致了文化企業融資過程中的規模約束。
其次,文化產業重在人力,行業內固定資產占比較低。創意來源于個人,因此人力資本是文化企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尤其是電影、電視劇等文化類產品,人力成本在總成本中占據較大比重。這也就決定了文化企業的固定資產較少,而固定資產通常是銀行類金融機構較為偏好的抵押資產。較低的固定資產占比也就意味著文化企業缺少可用于向金融機構抵押的資產,所以難以從銀行獲得自身發展所需的資金。此外,金融機構對于文化企業自身所具有的較多無形資產缺乏科學的評估依據,因此各類金融機構對于文化企業普遍“惜貸”、“慎貸”,導致文化企業融資過程中的資產約束。
最后,文化產業重在立異,企業經營風險普遍較高。標新立異是文化企業的競爭力所在,也是全球經濟下企業成長壯大的必然要求。這也就意味著任何一個文化企業的成長壯大都是一個全新的過程,不存在成熟的路徑可供模仿,所以市場很難對于文化企業的未來發展進行科學的預期。這也就意味著其經營風險較大,未來收入不確定,投入產出不對稱,因此不符合資本市場對于上市公司未來價值穩定預期的要求,所以文化產業不僅很難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間接融資,也很難從資本市場上獲得直接融資,從而導致了文化產業融資過程中的風險約束。
文化產業融資的國際經驗
近年來,以美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文化產業融資體系。
第一,商業化為主的融資模式。美國文化產業的融資主要是以商業化的方式來進行運作:首先,發達的股權融資市場。一方面,大型的文化公司通過發行股票為其擴大規模進行融資,另一方面,中小文化公司則在納斯達克上市以獲得初始的資金支持;其次,發達的債券融資市場。在美國,文化公司可以公開發行公司債,這不僅可以使美國公民獲得更高的投資收益率,而且也有利于文化企業以更快捷的方式獲得發展所需的資金;最后,發達的風險投資基金,美國有很多知名的創業投資基金,這些投資基金不僅擁有豐富的投資經驗,而且能夠為創業者提供有效的指導和監督,因此有利于文化企業投資項目的優勝劣汰和文化產業競爭力的提升。
第二,政府主導的融資模式。日本是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首先,政府不斷加大對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投資力度,尤其是財政支持的力度逐年增大;其次,通過設立文化產業振興基金,并實行相應的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來吸引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再次,通過設立中小企業金融公庫等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支持,同時政府還為中小企業的貸款提供融資擔保,從而有力支持了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文化企業的發展;最后,日本政府還專門設立了為中小企業進行股權融資的新興市場,從而有效解決了本土中小文化企業的融資困境。
第三,官民共同融資模式。以韓國為例:首先,韓國政府通過設立文化產業振興基金來發展文化基礎設施,并以專項資金的方式來促進電影、電視劇和動漫產業的發展;其次,與日本的融資模式不同,雖然政府也通過各項配套基金和財稅政策來吸引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但是政府提供的配套資金占比較少,民間資本在整個文化產業資本中占比超過80%;最后,政府引導下的企業組團競爭,韓國政府將重點文化企業集中起來以提高其整體的競爭力,這樣就可以有效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過程中的規模和資產約束,并且韓國政府還通過各種獎勵措施來培養和吸引優秀的人才,從而降低了文化企業的發展風險,這樣就可以打破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融資約束。
文化產業融資的解決對策
為了打破文化產業的融資約束,促進文化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在借鑒發達國家文化產業融資經驗基礎上,提出如下對策:
首先,政府要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通過加大財政支出的方式來促進文化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通過財稅補貼的方式來吸引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供給的是知識,而知識復制的成本為零,所以文化產業尤其是文化基礎設施具有較大的外部性,這種外部性尤其體現在基礎研究和公共研究方面,而高校和科研院所則成為這類基礎性研究的主要載體,因此政府應該加大對這類基礎性研究的支持力度,使其成為我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此外,政府應該通過財政補貼或者減免稅收的方式來吸引民間資本。
其次,建立政策性金融機構、商業銀行、資本市場和風險投資等全方位的文化產業融資體系。第一,以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主,為文化企業提供低息貸款;第二,在完善中小文化企業資信系統的基礎上,激勵商業銀行向中小文化企業提供貸款,并為企業的貸款提供必要的擔保;第三,繼續完善中小板市場,并積極推動企業海外上市,從而促進文化企業股權融資的發展;第四,積極引入外部風險資本,并鼓勵大型企業和投資機構投資文化產業。
再次,鼓勵文化企業合作甚至是合并,組建大型企業文化集團,增大文化企業的規模和競爭力,從而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一方面,我國國有企業在文化產業中占據重要位置,對此我們應該在保持國有企業控制力的基礎上降低民營資本進入的門檻,實行混合所有制經營,促進國有文化企業實力的增強;另一方面,積極鼓勵民營文化公司合作合并,并形成自己的品牌,從而緩解文化產業所面臨的融資約束,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最后,逐步引入彩票融資的方式,吸引更多資金進入文化產業,并通過保險的引入來降低文化產業投資的風險,以最終幫助文化產業走出融資困境。對此我們可以借鑒體彩的運行經驗,逐步將彩票融資的方式引入文化產業;此外,必須逐步將保險引入文化產業,這就要求保險公司要不斷進行險種創新,幫助投資者規避投資文化產業項目的風險,從而最終幫助文化產業走出融資困境。
(作者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旅游學院)
【參考文獻】
①文文:《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美國文化產業財稅政策》,《稅務研究》, 2010年第2期。
②李彬:《日本文化產業投融資模式與市場戰略分析》,《現代日本經濟》, 2013年第4期。
③周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資渠道探討》,《人民論壇》,2013年第29期。
責編/王坤娜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