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堅持中華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相結合,不僅有利于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帶動我國文化強國建設,而且可以豐富黨的執政理論,夯實黨執政的文化基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 黨建工作 價值 【中圖分類號】D262 【文獻標識碼】A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走出一條將優秀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相結合的中國特色黨建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結合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
對于黨建工作而言,傳統文化是根。各級黨組織要積極、自覺地把優秀的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相結合,認真體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內容與會議精神,搞清“四個講清楚”的內在本質。歷史的發展是延續性的,因此要立足于我國傳統文化基礎,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對于黨建工作而言,傳統文化是根,需要先把根扎牢,才能保障黨和國家良好的發展,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取得新成就。
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智力支持。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民族特色、文化傳承與經濟水平,這些條件決定了一個國家治理理念、治理體系的不同。想要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就需要從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歷史使命出發,努力尋求文化的支撐,保障共產主義事業長久發展。綜觀全世界,各國執政黨的治國理念與治國模式的選擇也能證明,文化與國家治理的結合是一條可行的道路。需要注意的是,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要時刻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智慧在治國理政中的作用。
推動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有機結合,讓實現“中國夢”的步伐更加堅定。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加強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有機結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當前,西方資產階級文化仍然對我國意識形態構成一定的挑戰,新自由主義、民粹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潮不斷涌現。加之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逐步淡化,使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的結合面臨諸多困難。因此,需要正確引導民眾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黨建工作的不斷創新和發展。
中華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相結合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構建人們對傳統文化價值信仰的有效對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環節。因此,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提高全社會的凝聚力,并把這方面內容加入到教育以及黨建工作中。傳統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基礎,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否則,社會主義價值觀就會變成一潭死水,而傳統文化也就成了無根之草,沒有了活力與張力,二者均難以持久發展。任何情況下,踐行核心價值觀都離不開實踐,各級黨組織要自覺行動起來,形成自覺的信念、自覺的行為,積極發揮帶頭作用。
中華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相結合有利于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能得到廣大人民的認可,而且有利于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大眾化。毛澤東同志曾說:“決不能公式地應用馬克思主義。”我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有共通之處,在某些方面可以對接、互動與共生,這更有利于提高國民的認同感,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中華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相結合有利于豐富黨的執政理論
優秀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的結合有助于擴大黨建工作的布局空間,增加了黨建工作的內容,開闊了黨建理論的視野,為黨建工作科學化打開了新大門。找出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建設更為完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傳統文化的應用與融合也表明了共產黨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此外,二者的融合也有利于防止西方復古主義、唯心主義等思想對國民意識的錯誤引導或扭曲,防止中華傳統文化的丟失與異化,實現中華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承。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的共同推進彰顯了我黨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豪感與歸屬感,也更揭示出黨建工作與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系,讓黨建工作有跡可循,擴大了研究空間,豐富了執政理論。
中華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相結合有助于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如果對于核心價值觀和文化的認同不一致,必將導致許多問題的產生。我黨深刻認識到加強黨內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時刻警惕思想意識的流變和外來文化的破壞,始終致力于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并將其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用來武裝全黨思想。加強中華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相結合,要增強黨員干部的自覺性,正確地使用傳統文化資源,逐漸加深與馬克思主義的融合。此外,在黨建工作中,要從更高的角度、更深的層次去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將其貫穿于黨建工作的具體實踐中,最終創造出具有現代氣息、能夠為我黨所用的先進文化,這不僅是黨建工作的現實需要,更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真實需求。
中華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相結合有利于夯實黨執政的文化基礎。優秀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的結合是共產黨必然要走的、可行的一條道路,但是在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過程中,無法避免地會遇到傳統文化中落后的部分。列寧曾說:“舊社會死亡后的尸體不能被埋進墳墓,因為它會腐爛、發臭并毒害我們。”因此,對于傳統文化應加以甄別,分清優劣、好壞,對社會的發展有利還是有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由于傳統文化的影響根深蒂固,許多文化中的“糟粕”還在影響當今社會。例如官場中的“官本位”思想、走后門、拉關系等現象,一定程度上受到傳統文化中腐朽的封建思想的影響。所以,在處理傳統文化與黨建工作的關系時,要從實際出發,結合黨建工作的發展需要,發揚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加強各級黨組織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等,及時發現并嚴加懲處違反黨紀國法的行為,增強全體黨員的文化自覺,使黨建工作引領文化建設,文化建設推進黨建工作,為實現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目標而不斷奮斗。
傳統文化是黨建工作的基礎,是保持中國文化先進性的源頭,要順應時代要求,把握執政規律,有選擇地繼承傳統文化。共產黨要結合馬克思主義,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汲取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加快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建設,助推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作者單位:集寧師范學院)
【注:本文系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關于推進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三進’工作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NJZC28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邢福生:《多元文化格局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人民論壇》,2016年第30期。
②李佑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管窺》,《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
③郝麗萍、高建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實生命力》,《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
責編/潘麗莉 孫娜(見習)
美編/王夢雅(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