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中國為何缺乏高端創新型人才

核心提示: 人才的結構性不足,即領軍型人才、一流工程師、優秀技術工人的欠缺,是當前制約創新產業發展、阻礙由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主要因素。為此,應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改進教育體制、改善社會氛圍并推動產業升級。

【摘要】人才的結構性不足,即領軍型人才、一流工程師、優秀技術工人的欠缺,是當前制約創新產業發展、阻礙由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主要因素。為此,應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改進教育體制、改善社會氛圍并推動產業升級。

【關鍵詞】創新產業  人才  結構性不足    【中圖分類號】C96    【文獻標識碼】A

當前,增長乏力成為全球經濟新常態,世界各國都將目光聚焦到科技創新、產業革新,聚焦到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上。我國也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創新產業發展,實現由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創新型人才隊伍的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然而,當前我國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是:數量上,科技人才隊伍規模龐大,是世界第一人才資源和科技人力資源大國;但結構上,重大科研和工程等領域的領軍型人才、一流工程師、優秀技術工人等各類型高層次人才嚴重短缺。人才的結構性不足,是當前科技隊伍和人才建設中面臨的突出矛盾。如何化解這一矛盾,是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人才建設工作的重點。

分配體制、教育體制和社會氛圍,是造成人才結構性不足的主要原因

創新產業發展的一般步驟是:首先,由領軍型科學家研究出前沿的科學技術;接著,一流工程師將科學技術應用到實踐,創造出革新性的產品或革新生產流程;然后,優秀技術工人負責新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或新生產流程的實施。因此,創新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掌握前沿的領軍型科學家,將科技成果和生產實踐結合的一流工程師,以及基礎扎實的優秀技術工人。但我國當前這四類人才的結構性不足較為突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收入分配體制不夠完善。與其他行業從業人員相比,科技人員收入水平偏低的問題比較突出。我國科技人才大多在國有企事業單位工作,主要享受工資、福利待遇等穩定性收入。這個分配制度忽視了對科技人員科技貢獻的再分配,導致科技人員無法充分享受科技成果所帶來的經濟收益,付出與獲得不成正比??萍既藛T收入水平的偏低,短期內降低了科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容易造成人才流出,長期則降低了優秀人才向科技領域流入的積極性。人才流出和流入減少的綜合效應,勢必會大大減少科技人才數量,降低人才質量,造成科技領域的人才真空。

教育體制存在偏差。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應試教育為主,忽視素質教育;強調精英教育,忽視職業教育;課堂教學為主,忽視應用教育。首先,應試教育不利于培養人才的創新能力,不利于培養領軍型科學家。興趣與好奇心,被認為是科學發明最重要的因素。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因此,教育一方面要向學生傳遞知識,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要培養學生善于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和興趣。但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培養學生好奇心和興趣的作用被弱化。其次,強調精英教育,忽視職業教育,不利于培養優秀的技術人才。職業教育投入力度不足、辦學條件薄弱,學生生源和教學質量不高。而優秀的學生讀本科或碩士,接受的大多是理論教育,實踐能力缺乏,沒有一技之長,無法滿足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這是企業“招工難”與學生“就業難”問題并存的重要原因。最后,課堂教學為主、忽視應用教育,不利于培養一流的工程師人才。一方面,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少;另一方面,校企之間存在脫節。

尊重科技人員的社會氛圍不足。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社會上也出現了“向錢看”“以財富論英雄”等錯誤的價值觀念,催生了一種追求快速致富的浮躁的社會氛圍。在不夠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下,與商貿、生產制造、娛樂等行業從業者相比,科技人員的整體收入水平和財富集聚能力比較低。在以收入多少作為衡量工作價值標準的錯誤思想影響下,社會上存在著一種不尊重科技人員的現象。在不少人眼中,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工作是辛苦、耗費智力,但又得不到高額回報的工作。這不僅對科技人員的社會價值認同造成困擾,也影響到科技創新職業的美譽度。

制造模式較為落后。改革開放后,我國的經濟發展更多是建立在裝配制造模式基礎上的,尚沒有建立起以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為主的創新制造模式。技術創新有投入大、耗時長、風險大、不確定性大等特點,裝配制造式企業最關注的不是如何提高原始技術創新的能力和水平,而是如何提高生產效率,以及如何擴大生產和銷售規模。雖然這些企業也非常重視引進和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并積極進行技術創新。但是,企業所實施的技術創新主要是對現有技術的小修小補,在科技創新上的投入力度相對不足。因此,我國科技人員主要集中在高校、研究所等機構中從事研究工作,導致科技人員的科研工作無法和企業的創新有效結合。雖然中國科研人員和工程師數量排名世界第一,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五年排名世界第一,每年發表SCI論文數量連續多年排名世界第二,但是我們國家和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的局面尚未得到大的改觀,導致我國在全球產業布局中只是“世界工廠”,而不是生產制造強國,更不是一個創新型強國。

推進人才結構調整,要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和優化人才環境

完善激勵機制。激勵包括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物質激勵是基礎和前提。為此,首要的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一方面,要大幅提高科技人員的穩定性收入??萍脊ぷ骶哂袝r間投入長、成果不確定等特點,需要科技人員潛下心來、耐得住寂寞,經受精神、體力等的考驗。較高的穩定性收入,可以解決科技人員后顧之憂,使其全身心投入科技工作。另一方面,要本著“誰付出誰受益”“誰貢獻誰受益”的分配原則,加大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收益比例。為此,必須鼓勵創新主體和科技人員將科技成果與市場對接,加速科技成果的市場化應用,并以利益分配為導向,完善相關的法律和制度,為科技人員享受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掃清制度障礙。

改進教育體制。一方面,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改變過去應試教育背離素質培養、采用機械化教育方式培養學生的落后教育模式,要改進對教師的評價機制,鼓勵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解決學生創新思維的動機問題。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向導作用,鼓勵學生多動腦、多發揮想象力,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思考。另一方面,要加強和完善職業教育。首先,國家要加大對職業培訓的投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在資金、土地、金融等方面支持職業教育發展。其次,輿論和媒體要積極為職業教育的發展進行呼吁,使社會認識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吸引優秀學生接受職業教育。最后,要加強對教師實踐能力的要求,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共同培養人才。通過職業教育與企業實踐的緊密結合,使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實踐中學習,提高技術水平。

改善社會氛圍??萍既藛T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是對科技人員工作成績的肯定,可以有效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要“在全社會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讓人才事業興旺起來”。為此,一方面,要扭轉社會上單純以財富多寡來衡量人的價值的錯誤觀念。使衡量人的價值的標準回歸到為社會所做貢獻的多寡,而不是財富的多寡。另一方面,要容忍科技人員在工作中的失誤。科技創新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很多科學發明都是在經過無數次失敗嘗試后才達成的。因此,要放手讓科技人員大膽工作、勇于試錯。

加速產業升級。要加速實現由裝配制造模式向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為主的創新制造模式的升級。首先,要以若干重點產業為突破點,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使這些產業迅速升級,為高層次科技人才提供用武之地,為實現人盡其才創造平臺和空間。在此基礎上,有效發揮這些產業的帶動作用,實現更多產業的轉型升級。其次,要推動企業更多地和科研機構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盡快實現在重點科技領域的突破,解決企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問題。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

【參考文獻】

①張雅光:《加快推進拔尖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中國國情國力》,2014年第11期。

責編/楊鵬峰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宋睿宸]
標簽: 創新型   中國   高端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