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綠色發展理念是黨中央緊密聯系我國發展實際、適應未來發展方式轉變而提出的新理念,這一理念標志著傳統發展價值的轉變,擁有深刻的價值內涵。綠色發展,體現了發展思路模式的轉變,體現了物與人統一的價值取向,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基本價值內涵。為了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應尊重客觀規律和調動全民積極性,突出發展主體和發展客體的渠道選擇。
【關鍵詞】綠色發展 以人為本 生態文明 【中圖分類號】X24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這五大理念是指引我國未來全面發展的重要思想精髓。綠色發展,是我國發展的“底色”,為其他發展理念指明根本的主題、價值導向與改革方向。綠色發展理念,是我國在反思傳統發展方式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突破,以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生態良好三者統一為目標而提出的重要理念。綠色發展本質上也即“綠色”和“發展”共生的一種新型發展理念,它有自身獨特和深刻的價值內涵,而要踐行這一發展理念,也要在深刻認識其價值內涵的基礎上,對其發展渠道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
綠色發展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基本價值內涵
綠色發展理念是“黑色發展”向“綠色發展”的思路轉變。我國傳統的發展方式就是以追求經濟發展為主導的粗放型發展模式,盲目追求經濟規模,必然會引起生態系統的破壞,進而對人類的生存空間造成不利影響,是一種“黑色發展”。從“黑色發展”轉為“綠色發展”,是一種價值觀念的轉變,體現了人類在摸索客觀規律的過程中對生態文明認識的一種飛躍。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是將我國的可持續發展上升到綠色發展的重要體現。同時,綠色發展理念也是我國未來堅定不移踐行的理念,是生態文明建設所遵循的重要發展理念和重要引擎。
綠色發展理念是物與人統一的價值取向。我國的綠色發展理念充分遵循了物與人的統一。綠色發展理念包含了“物”的尺度,這體現了客體的外在性,體現了價值選擇的客觀性。同時,綠色發展理念也包含了“人”的尺度,這體現了主體的內在性,體現了價值選擇的價值性。堅持物與人的統一,體現了主體需求和客體供給之間的統一,體現了客觀性和價值性的統一,體現了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之間的統一。
綠色發展理念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基本價值內涵。綠色發展,是社會人的生產方式,最終目的在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堅持以人為本,將滿足人類發展的實際需要、推動人類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綠色發展的根本落腳點。綠色發展強調的“以人為本”,是承認人與自然是相互共生不可分割的,這種發展理念既強調了人類自身的發展,又體現了人類的發展要建立在充分尊重自然客觀規律的基礎上。
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必須調動我國人民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客觀規律,選擇科學、合理的渠道落實綠色發展下的各種舉措。在渠道選擇上,應突出發展主體和發展客體兩個層面。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發展主體的工具性渠道選擇
綠色發展理念體現的發展主體包括政府、企業和公民個體。要科學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必須發揮三者聯動作用,通過一系列工具性渠道來確保綠色發展的實現。
不斷發揮政府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中的引導作用,構建綠色新政格局。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中,因為資源環境存在公共性與外部性,所以必須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實現發展方式轉變。我國政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施主體,擁有行政、經濟和法律三大政策性工具,因此在綠色發展理念踐行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引導者作用。一要強化政策指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我國各級政府的任何政策都必須堅持生態節約和環境保護優先的原則。二要提高法律法規的約束性,實現綠色法治化。推進綠色法治化建設,就要在立法、司法、執法和守法各個環節貫穿綠色發展。三要科學運用財政轉移、稅收等工具對經濟進行調控。通過這些調控工具,引導綠色投資,加快綠色產業發展,同時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進行嚴格限制。
充分發揮企業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中的主體作用,實施綠色生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從客觀上要求企業發揮主體作用,轉變傳統的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的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要真正實現向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企業就要堅持走創新道路,從產品研發、生產、加工,到廢棄物處理整個過程都要利用綠色資源、綠色設備、綠色技術。在原材料采購上,要充分采納綠色可再生原材料,盡量少用甚至不用污染性、不可再生的原材料。在產品生產、加工和廢棄物處理上,要積極利用綠色設備和開發綠色技術,既要注重以低投入換取高產出,又要通過綠色生產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積極依靠個人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中的推動作用,構筑綠色新生活。要實現綠色發展,除了生產方式要實現綠色生產,還要推動生活方式走向綠色發展。滿足廣大人民生活的需要,就是綠色經濟的歸宿,而廣大人民對綠色生活的倡導則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要在全社會廣泛倡導以節儉消費、文明消費等為主的綠色消費,實現生活方式向綠色轉型。要積極在道路、學校、商業區等地建設綠色建筑、綠色廊道,擴大綠色環境影響力。加大綠色生活理念的宣傳,提高全民綠色生活的意識。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發展客體的差異化渠道選擇
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客體的約束。因此,為了確保綠色發展理念價值內涵得以顯現,就應該深刻認識發展客體的基本性質和客觀規律,從客體差異化的角度做出渠道選擇。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要注重城鄉選擇的差異性。我國城鄉經濟二元結構的基本性質決定了城市、農村在綠色發展上面臨的問題不同,因此綠色發展的內容與任務也是不同的。所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就要充分注重城鄉選擇的差異性。城市的綠色發展,首先要推進綠色高效的產業發展,包括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等。其次是資源利用的高效化,堅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堅持減少污染排放,倡導綠色生產和消費。最后是城市生態的修繕,要積極擴大綠色空間,豐富城市的生態元素。農村的綠色發展,一方面要加強生態治理,盡可能復原農村生態面貌。另一方面要發揮農村特色產業優勢,培育壯大農村綠色經濟。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也要注重區域發展的差異性。我國幅員遼闊,區域資源稟賦差異較大,因此,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宜搞一刀切,應根據區域發展特點對癥下藥。東部地區的綠色發展,應嚴格遵循節能環保先行原則,優先發展綠色環保產業,積極擴大城市綠地面積,走循環經濟之路。中部地區應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并發揮本地資源和產業優勢,集聚發展特色產業,同時也要發揮城市牽頭作用,加快新型綠色城鎮化建設。東北地區資源枯竭較為嚴重,需要修復生態資源,振興綠色經濟。西部地區要加快推進以綠色為主題的開放戰略,堅持開發和保護相統一,切實保護生態環境;依托西部特色資源,適度培育經濟增長點;加快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作者單位分別為黑河學院;黑河市氣象局)
【注: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晚清以來黑龍江流域人口發展與生態環境變遷的研究”(項目編號:12542164)和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規劃課題“‘美麗龍江’視域下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培育研究”(課題編號:16G349)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周曉敏、楊先農:《綠色發展理念:習近平對馬克思生態思想的豐富與發展》,《理論與改革》,2016年第5期。
責編/孫娜 劉芋藝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