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黨建工作在“互聯網+”時代下面臨著新的形勢和局面,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黨建工作以一種新常態融入到黨組織建設中的方方面面。“互聯網+”新常態下,黨建工作創新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拓展“互聯網+智能”、發揮“互聯網+”優勢,助推黨建工作創新。
【關鍵詞】“互聯網+” 黨建工作 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 D616 【文獻標識碼】 A
“互聯網+”新常態下,我國黨建工作正在面臨理念、機制以及工作方式等多方面的挑戰,勢必要充分結合“互聯網+”,推動黨建工作創新實施。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全面推進黨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為新形勢下的黨建工作創新提供了依據。
“互聯網+黨建”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黨建工作面臨的新機遇。首先,黨建工作理念得以革新。“互聯網+”為當前黨建工作提供了平等、透明、開放的網絡思維和創新思路。黨建工作摒棄了傳統的管理方式,開始以新的理念推動黨建創新發展。其次,黨建活動平臺得到拓展。黨組織活動不再受到傳統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現實中的黨建活動轉移到了互聯網上,極大地拓展了黨建工作平臺。最后,黨建工作形式得到改革。黨建工作在“互聯網+”的輔助下能夠成功開展,與“互聯網+”相關的大數據技術、云技術、智能終端等有著直接聯系。黨建工作與互聯網的融合,為提升新時期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夯實了基礎。
黨建工作面臨的新挑戰。一是管理方式創新帶來的考驗。由于受到“互聯網+”的影響,一些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等開始應用于黨建工作當中,使得黨建工作的思維方式和管理創新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在現階段的黨建工作范疇內,黨員教育、黨組織活動等依然采用傳統管理方式,新舊對接必然產生一定的轉換問題。二是思維方式更新帶來的考驗。互聯網的日益深入,網絡信息化日益普及,黨員和群眾的日常生活與互聯網息息相關,促使黨員和群眾向著多元化生活方式發展,在互聯網背景下發揮正能量。三是提高民眾參與所帶來的考驗。互聯網使得民眾獲取信息方式增多,獲取信息速度加快,信息的對稱性、公開性、透明度日益提高。
系統融合不到位、智能開發不到位、功能發揮不到位,是“互聯網+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互聯網+”時代下,我國黨建工作能夠積極主動利用互聯網所帶來的優勢,將互聯網作為黨建工作創新的基礎,實現“互聯網+”與黨建工作的融合。但是,該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系統融合、智能開發、功能發揮三個方面。
“互聯網+黨建”系統融合不到位。目前,“互聯網+”已經非常普及,也在黨建工作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沒有扎根深入,仍缺乏完善的“互聯網+”思維和平臺,導致黨建工作的信息化和網絡化進程緩慢。由于受到傳統黨建工作模式和內容的影響,實際的工作中對“互聯網+”的利用并不充分,進而使得“互聯網+”與黨建工作的融合不到位,仍處于傳統黨建與網絡黨建分層相處的狀態。
“互聯網+黨建”智能開發不到位。近年來,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取得了較大進步,但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所差異。因而,各地針對“互聯網+黨建”的智能開發水平不一。個別經濟水平較低的地區基層黨組織對于互聯網的利用僅僅停留在網絡辦公,關于網絡系統開發、大數據技術運用、云計算數據處理等網絡時代科技產物應用較少。
“互聯網+黨建”功能發揮不到位。“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新思維和新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黨員和民眾思想上、行為上的轉變,與此同時也打破了傳統黨建工作受到時間和空間約束的狀況。雖然發展態勢良好,但是仍存在“互聯網+黨建”功能發揮不到位的情況。民眾通過互聯網表達自己思想、發表自己意見已經是一種新常態,但黨建工作中的網上答疑服務、網上辦事服務等服務水平并沒有相應提升,反而出現了滯后情況,網絡監督也沒有得到很好地實施,效果較差。
“互聯網+”常態下黨建工作創新實施路徑
新常態下,只有把握當下最具流行趨勢的“互聯網+”,利用“互聯網+”平臺、拓展“互聯網+智能”、發揮“互聯網+”優勢,激勵更多的黨員和民眾科學合理利用“互聯網+”,才能更好地推動黨建工作創新。
利用“互聯網+”平臺。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黨建工作涉及各個領域和行業,網民中黨員的數量日益增多,為了充分利用互聯網,構建一個完善的“互聯網+”平臺十分必要。第一,要建設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黨支部平臺,增強黨建工作的輻射范圍。例如,在互聯網中開展網絡黨支部活動,將各個地區、各個單位具有相同思想和目標的黨員結合在一起,增強溝通和學習,從而形成互聯網內外結合的信息化黨組織,進而深入提高“互聯網+”與黨建工作的融合度。第二,要建設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活動空間,增強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因互聯網能夠實現黨建工作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得黨組織的各項活動不僅僅局限于現實,還可以延伸到網絡當中,通過多樣化的網上黨員活動,讓更多的流動黨員及時獲取黨建信息,增強黨員的歸屬感。第三,建立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互動平臺。
拓展“互聯網+智能”。“互聯網+”走在時代的前沿,它具有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網絡系統技術等功能。因此,在新常態下“互聯網+黨建”工作創新應積極延伸“互聯網+”的智能化發展趨勢,利用智能化技術實現對黨建工作中數據的采集、處理和分析,最終形成“互聯網+智能黨建”。具體來說,首先,要建設智能化黨員管理機制,通過多種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建立完善的黨員信息網絡管理平臺,實現黨員信息、黨員動態、黨組織關系轉接、黨費收繳、黨員考察等的管理模塊分化,促進黨員管理的系統化發展。其次,要建設智能化黨員培訓機制,結合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充分利用網絡教育平臺,如微信、微博、網絡視頻等,將黨員培訓相關課程資料融入其中,促成黨員的分層學習。
發揮“互聯網+”優勢。新常態下不僅需要使經濟實現中高速發展,還要使黨建工作進一步加強與落實,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積極進行“互聯網+宣傳”、提升“互聯網+服務”水平,實現“互聯網+監督”等功能。因此,通過發揮“互聯網+宣傳”的功能,樹立黨員正面形象。互聯網具有雙面性,既可以形成較為嚴重的負面效應,也可以弘揚正氣、營造良好氛圍。因而,必須正確把握宣傳功能,以積極導向促進互聯網開展正面宣傳,通過自媒體、新媒體等平臺發聲,將正義之氣發揚光大。此外,通過促進“互聯網+服務”功能的落實,實現個性化服務。黨員應在網絡空間積極發揮網絡服務帶頭作用,整合網絡資源,提升服務的個性化,獲得更多民眾的滿意和支持。同時還要注重“互聯網+監督”功能的實現,推動黨員自我凈化和自我提升,利用網絡平臺公開透明的優勢,促進黨員監督權的實現。
(作者為江蘇師范大學副教授)
【注:本文系江蘇師范大學連云港校區校級課題“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研究”(課題編號:LYGSZ16012)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鄭洪濤:《適應“互聯網+”新常態,助推黨建工作創新》,《理論學習與探索》,2015年第6期。
②劉伙根:《新常態下的黨建工作創新發展》,《現代企業文化》,2015年第16期。
③張煜:《淺談“新常態”下如何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改革創新》,《新西部旬刊》,2015第4期。
責編/肖晗題 劉芋藝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