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推進,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但與此同時,傳統的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割裂式發展,導致了城市與產業之間相分離。產城融合,是我國在轉型背景下針對產城分離而提出的新戰略。
網絡化是我國產城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
近年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的迅速發展,加速了我國互聯網市場空間膨脹,實現了線上線下交融發展,網絡化成為各領域融合的發展潮流。網絡化是產城融合信息化的基礎,對我國各個產業領域的滲透影響都在逐年深入。
第一,網絡化變革了我國產城融合發展的新模式。互聯網與各個領域的融合發展,改變了我國居民的生活方式,促進了產業社會化分工與重組,衍生了一批新興的業態與商業模式。近年來,網絡購物、在線租房、租車等業態迅速發展,傳統的醫療、教育、金融、交通、制造等行業也開始互聯網化。“互聯網+”經濟新業態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增強了居民的消費意愿。
第二,網絡化改變了我國產城融合發展的生產方式。我國產城融合的網絡化發展趨勢,給我國發展帶來了信息技術革命,打破了原有信息不對稱的束縛,降低了交易成本,促進了專業化分工。大數據時代強調“3V”發展理念,即Variety、Velocity與Volume。其中,Variety代表多樣化,Velocity代表速度,Volume代表容量。多樣化是大數據的核心內容,越來越多的客戶偏向個性化訂制,我國企業的產業設計逐步由以供給方為導向的規模化生產轉向以需求方為導向的個性化生產,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依托互聯網進行信息溝通交流,從而改變了我國企業的生產方式。
第三,網絡化催生了我國產城融合發展的空間組織。在大數據網絡化發展背景下,我國城市將成為創新要素的聚集之地,成為推進創新成果推廣應用的平臺。在發揮互聯網優勢的同時,我國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各級政府積極配合中央政府工作,做好創客空間、創新工廠、智慧創業等新空間的組織建設發展。部分傳統賣場也積極融入網絡化發展,對賣場功能進行重新評定,以促轉型、優發展等模式向互聯網創業園區發展,探索我國產城融合發展過程的新組織空間,提高我國企業的網絡化發展水平,縮短企業與最終消費者之間的空間距離,優化創新組織結構。
服務化是我國產城融合發展的重要內容
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服務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第三產業占比超過50%。隨著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產業規模、產業結構、經濟效益與產品質量都不斷提升,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迅速發展,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與產品利潤率,增強了我國經濟發展活力。
服務化是我國產城融合發展的催化劑。順應信息時代的服務化提升了產業與城市的集聚效應,提高了產業運行效率,加速了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的融合。目前,體驗式、共享式服務經濟快速發展,以移動互聯網、地理信息、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推廣。同時,服務化發展還催生了科技創意園、商貿綜合體、綜合性生產服務等新載體,加速了我國產城融合的發展。
服務化是我國產城融合發展的新引擎。以電子商務、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等為主的新業態迅速發展。云計算服務平臺為政府、企業與其他用戶創立了新的消費平臺,不僅降低了成本,還提供了安全穩定的服務。互聯網背景下的金融信息服務具有高效率等優點,能夠避免出現信息不對稱與逆向選擇問題。在信息網絡的影響下,我國信息服務激發了人們新的消費需求,成為我國產城融合發展的新引擎。
服務化是我國產城融合發展的粘合劑。互聯網與物聯網并駕齊驅,我國產業不斷融合發展,三大產業的劃分界限日漸模糊,制造業的服務化與服務業的制造化使得制造業由產品轉向產品與服務相結合、服務業也由服務轉向產品與服務相結合的模式。服務化加速了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成為我國產城融合發展的粘合劑。
協同化是實現產城融合發展的關鍵所在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將協同發展作為一大發展理念。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未來我國產城融合的協同化發展趨勢還將日益顯著。城市內部資源協同是產城融合的重要基礎。在信息化時代下,任何城市的發展都是各類資源要素的協作發展,這是實現產城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但總體而言,我國城市內部的資源協同程度仍然不高。例如,大部分城市的監控設施資源共享不足就是一個共性問題。根據業務需求,許多城市的交通、城管、公安等部門都要各自配備監控系統,而且不同系統之間的信息資源處理、發布、共享能力差距較大。要實現產城融合,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城市系統內的跨部門、跨領域協同發展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有效推進城市內部信息資源的融合共享,實現精準化、協同化的城市管理。
人與城市的協同是產城融合的關鍵所在。人是產城融合的關鍵要素,人與城市的協同發展是我國產城融合的重要趨勢。因此,要推進產城融合,關鍵就要實現以人為本的城市化。在信息化時代下,不僅要注重人才的引進與培養,積極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同時也要關注農村人口的市民化,充分依托各類信息渠道促進這類群體融入城市。
城鄉協同是產城融合的主要方向。城鄉一體化,是我國產城融合的重要目標,實現城鄉協同也因此成為產城融合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國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各類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差距較大,建立城鄉一體的共享協同機制已迫在眉睫。因此,應積極推進城市的公共服務功能下沉,提升郊區、農村的人居環境,優化這些區域的教育、醫療等基礎服務配置,強化社會保障,有序引導當地農民就地或就近市民化,引導部分人口隨產業在城市周邊就業和居住生活。
智能化是我國產城融合發展的必由之路
智能化是我國產城融合發展的重要路徑。智能化創新了城市調控、城市預測、城市治理、城市監管方式,通過實施智能化管理,能夠提升城市的精準化、一體化水平,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一定的指導。通過發展智能交通等方式,構建城市地理空間數據庫,破解我國在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中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的難題,加速我國產城融合的發展。智能化是我國產城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智能化為產城融合提供了多層次、全覆蓋、高品質的公共服務,提升了社會資源配置效率,創新了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智能化系統有利于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強化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為企業提供大量的信息資源。通過智能化系統,政府部門將醫療信息、企業信用、公共設施、環境質量等信息及時向社會公開,為民眾提供充分、便捷的信息服務。智能化提升了我國城市信息化水平。通過云計算、大數據、地理信息、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化的運用提升了我國城市信息化水平,創新了城市規劃與建設、管理與服務模式。智能化的發展有助于我國實現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細化、產業發展科學化、生活環境適宜化,從而引領我國產城融合進入高端發展階段。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
【注:本文系2016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大學生職業指導和創業就業中的策略研究”(項目編號:L16BSH001)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王家斌、李茜:《新型城鎮化視閾下產城融合發展戰略探究》,《江南論壇》,2016年第8期。
責編/賈娜 劉芋藝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