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改造。圍繞提高利潤率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快南方及沿海地區的傳統制造產業向計算機、生物制藥、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產業轉型,通過生產結構調整來適應發展的需要,避免同東亞各國在低端產業上出現以犧牲資源為代價的惡性競爭。
長江沿線經濟區域。長江沿線經濟區域以上海為一類經濟發展中心城市,南京、杭州、武漢、重慶、成都等城市為二類經濟發展中心城市。整個區域的經濟外向度沒有南方及沿海地區高,吸引域外資本有限,技術型勞動力資源不足。因此,這一區域在L型經濟發展趨勢下,重點要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勞動力專業技能水平,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依托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建立國際金融中心,依托長江流域實現內陸資源流動,大力吸引域外投資,承接產業轉移,形成以城市為代表的產業發展中心。同時,要進一步加快區域內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大力推進城市化和城鎮化進程,形成以工業為支撐,以服務業為補充的發展格局。要加快工業化的改造步伐,注重現代技術裝備的引進,促進加工業向高、精、尖發展,努力向中國制造2025目標邁進。加強上海浦東新區的開發和利用,將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帶動長江流域經濟的整體發展。
北方經濟區域。我國的北方經濟區域一直是政治、文化中心,是重工業和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北方經濟區域的各類自然資源儲量大,種類豐富,能源、鋼鐵、化工和重型機械行業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是全國的支柱產業。這一經濟區域的農業也相對較為發達,東北和華北地區是全國的兩大商品糧生產基地。國有大中型企業分布較多,基礎設施建設保存較為完整。同時,北方經濟區域內的城市化率較高,有著豐富的人力資源。 2008年以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帶動下,北方經濟區域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逐漸成為和長江經濟區域、南方及沿海經濟區域并駕齊驅的三大重點經濟區域。
在L型經濟發展趨勢下,要進一步增強人們的商品意識,大力推進企業制度的改革創新,積極推動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形成規模化的企業組織體系和企業集團,努力開拓國際和國內市場,承接產業轉移,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在技術改造、對外合作方面繼續加大投入,提升區域內中小企業的發展水平。另外,北方地區要積極參與東北亞地區經濟技術合作,加強同俄羅斯、韓國、蒙古等國的經濟合作,充分利用俄羅斯遠東地區資源優勢,以及日、韓等國的技術優勢,形成互補共贏的經濟共同體,促進北方經濟區域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交通大學中國產業安全研究中心)
責編/王坤娜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