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紅軍所面對的艱難險境,幾乎超出了人類所能承受的生存極限,但他們仍以超乎常人的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精神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美國著名女記者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對長征進行深入采訪后感慨地說:“事實、數字和一路上千山萬水的名稱,都不足以說明紅軍長征的歷史意義,更不能描繪出參加長征的紅軍的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以及他們所受的苦難。”英國元帥伯納德·勞·蒙哥馬利稱贊長征“是本世紀最偉大的軍事史詩,是一次體現出堅忍不拔精神的驚人業績”。英勇頑強的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沒有被困難壓倒,沒有被險境嚇退,他們發揚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和革命傳統,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走完了跨越十余省、行程兩萬五千里的長征路,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無畏氣概
長征之路極端殘酷,代價更是十分沉重。長征途中有10多萬人犧牲,每前進70米就有一名戰士倒下,紅軍將士經歷了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用生命和鮮血染紅了兩萬五千里漫漫長征路。德國友人王安娜在她的回憶錄《中國——我的第二故鄉》中寫道:“長征是艱苦的冒險,長征是人類的勇氣和怯懦、勝利與失敗的搏斗。特別應當指出的是,這一行動要戰勝敵人和惡劣的自然條件,需要堅定不移的勇敢精神。”美國軍事史學家塞繆爾·格里菲斯在他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對長征也是推崇備至,他說:“中國共產黨人,以他們反復經受的考驗證明,他們能夠忍耐難以言狀的艱難困苦;能夠戰勝途中大自然好像決意要阻撓他們前進而向他們提出的一切挑戰;能夠擊敗下定決心要消滅他們的敵人而達到自己的目的。”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紅軍將士九死一生,但卻沒有被橫亙在前進道路上的千難萬險壓垮和擊敗。一次次絕處逢生,一次次轉危為安。
中國工農紅軍藐視困難,不畏強敵,以氣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義氣魄,拋頭顱灑熱血,視死如歸、浴血奮戰,完成了人類戰爭史上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索爾茲伯里在評價長征時說:“這是一次充滿了集體英雄主義、獻身精神和希望的舉世無雙的行動”,“它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于世。”著名英籍華裔女作家韓素音在對長征進行了深入了解和探訪后,深情贊嘆道:“紅軍以不可思議的英勇精神進行戰斗。”中國共產黨所領導下的工農紅軍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知難而進、勇往無前,慷慨赴死、前赴后繼,生動詮釋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大無畏精神和英雄主義氣概,凝聚成一股勢不可擋的鋼鐵洪流,鍛造成一支無可匹敵的英雄隊伍。
歷史已經逝去,精神必將永存。長征所展現出的必勝思想、奮斗精神和無畏氣概已經跨越了國家的界限、政治的藩籬和意識形態的鴻溝,是人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不斷前行的強大支撐,是澆筑在人類內心的鋼鐵“頂梁柱”。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教育宣傳協同創新中心教授、博導;石家莊學院教師連少甫對此文亦有貢獻)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