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指出,“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要發揚斗爭精神”,并強調在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堅定不移,在改革發展穩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從嚴治黨上敢于動硬,在維護國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針鋒相對,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不在挑戰面前退縮,不拿原則做交易,不在任何壓力下吞下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個時期里,從一定意義和一定程度上說,“斗爭精神”被淡忘淡化甚至被徹底否定,被視為不和諧的因素。當前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我們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過程中,需要發揚“斗爭精神”,動真碰硬,攻堅克難,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重視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政治斗爭,敢于亮劍
面對“西強我弱”的現狀、西方敵對勢力的打壓滲透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發展中的困難”“成長中的煩惱”“崛起中的焦慮”,一方面,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雜音噪音不絕于耳,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資本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尤其是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以來,唱衰中國的“斷擋失速論”“增長極限論”“經濟崩潰論”甚囂塵上;另一方面,主張中國改旗易幟的思想暗流涌動,宣揚西方多黨制、三權分立、憲政民主。習近平同志強調“在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堅定不移”,我們要高度重視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政治斗爭,具體來說:一是要深刻把握“鞋子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二是要堅決拒絕“飛來峰”。我們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借鑒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堅決避免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三是要打破西方“民主迷思”。西方選舉制度實質是“錢主政治”,我們要吸取他國的慘痛教訓,決不搞西方多黨制、三權分立、憲政民主。四是要建立健全話語體系。既要奮發圖強,“擼起袖子加油干”,又要擴大宣傳,“讓中國聲音更響亮”。
大膽與改革發展穩定中的艱難險阻斗爭,敢于擔當
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個語境里的“斗爭”,一個重要內涵就是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改革發展穩定越是向前拓展,就越要觸及深層矛盾和問題,就越需要“斗爭精神”。要擺脫傳統觀念束縛,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要清除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讓一切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源泉充分涌流,貫徹五大發展理念;要突破利益固化藩籬,逢山開路,遇河架橋,涉“深水區”,啃“硬骨頭”,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打破既得利益者對改革的阻撓;要克服傾向性問題,既要防止只重經濟發展不重民生事業的傾向、又要避免追求超越生產力水平的“高福利”,既要防止追求脫離實際的高速度、又要防止不敢追求有效益的速度,既要防止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又要避免因遷就民粹主義而不敢上發展項目,尤其要防止為官亂為“變臉”成為官不為,把為官不易作為為官不為的護身符、把新常態作為等待觀望的擋箭牌、把正常監督作為不擔當的理由;要支持改革保護擔當,建立容錯免責和懲治誣告機制,為改革者護航,為擔當者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