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經濟大家談 > 正文

應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需合作轉型 (2)

 全球化不能開倒車

與會人士認為,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增加,而一些逆全球化的思潮也有所抬頭,但為了穿越這種不確定性,不能靠孤立主義和貿易戰,根本之道仍在于加強合作,并繼續推動市場開放,把增長的益處更為廣泛地傳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王一鳴副主任表示,全球正處在大調整、大變局之中。一方面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財富不斷積累,全球貿易投資、人口流動從來沒有達到今天的規模,另一方面,全球化帶來了不同人員之間收入分布的差異。

他認為,在全球復蘇處于重要關口的情況下,搞貿易保護主義,尋求自家安全的避風港,將使全球增加更大的不確定性。而順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克服全球化的負面效應,打造全球化的升級版,推動全球化向著更加包容、公平、活力、更加可持續的全球化方向發展,將開辟更加光明的未來。王一鳴說,中國在積極推動新一輪經濟轉型,將有效減緩世界經濟不確定性。需求不足是全球經濟低迷的重要因素,而需求潛力最大的市場在中國。中國正在由世界工廠變為世界市場,它會提高全球的市場需求。中國轉向創新發展將深化全球價值鏈的分工,為全球延伸產業鏈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中國轉向綠色發展,它的邊際效應給全球綠色經濟帶來的貢獻也是最大的。中國正在擴大對外投資,提供越來越多的公共產品。

美國前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指出,美國一直在努力地推動全球化和市場開放,但這個趨勢在逆轉,美國深層次中還存在著對全球化的疑慮,在民意上出現了非常深刻的分裂。他說,特朗普最新公布的政并不會扭轉全球貿易發展的總趨勢,但是需要關注的是這僅僅是一個小幅度的政策調整,還是預期著以后大規模的政策轉型。美國如果脫離這種全球化的進程,風險很高,對中國尤其如此。她表示,中美兩國都肩負責任,要保證世界市場的開放,而且也有責任建立一個互利共贏的雙邊關系。

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李揚則從另一個角度闡述了自己對“去全球化”現象的觀察。他表示,通常說到“去全球化”,一是近年來全球貿易增長持續低于GDP增長,二是主要國家出現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政治家和言論。但是,也有一些相反的情況出現。有報告顯示,全球2016年投資雖然總量在減少,但是增長排第一的就是要搞貿易保護主義的美國,增長排第二的就是剛剛脫歐的英國。另外,從2008年以來,全球稅率其實是降低的,多哈回合談判關于農產品的保護問題也獲得了解決。“全球貿易投資的架構是支持全球化的。所以不要非常強調一定是‘去全球化’。”李揚說。

李揚還表示,只要把全球化動態和各國國內發展方式的調整聯系起來看,就會發現事情并不像看起來那么簡單。目前,全球都正在尋找新的方向。“大家在說的去全球化,如果從每個國家自己的情況看是在糾正過去大規模全球化過程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發展戰略。各國實際上在重新尋找國內發展和全球發展的協調機制。”他說。他還強調,“市場經濟就是全球化經濟,市場經濟的本質是全球化。”李揚說。

李揚說,過去的全球化是發達經濟體引導的,主要特征是規則先行。而中國是未來全球化的主要動力之一,中國以“一帶一路”戰略為標志的全球化有五個特征:互利共贏、強化區域合作、基礎設施先行、發展導向和包容發展。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發言中表示,過去全球化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我們要做的不是另起爐灶,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要構建起新型的全球化。他還表示,中國不搞貿易保護主義,也堅決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反對貿易戰,并要從六個方面努力,進一步提高新一輪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他說,一是擴大開放的領域。打造一個吸引外資的制度高地,不斷擴大外資市場的準入,更好地促進對外投資健康規范的發展;二是增強開放的活力。就是增強以企業活力為中心,為企業松綁、鼓勁、助力和減負;三是提高開放的質量。實施優進優出的戰略,加快培育外貿競爭的新優勢,促進外貿從以前的長個子向骨骼長肌肉轉變,而且堅持引資、引技和引智并舉,提高對外投資的水平,提升我國在全球配置要素資源的能力;四是優化開放的布局,協同東中西部對外開放,逐步形成分工協作、互動發展的開放型經濟新格局。支持東部地區發揮引領作用,率先實行轉型升級,打造全球先進制造業的基地,提升服務業國際化水平。要鼓勵內陸地區依托本地的優勢,提高吸納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能力,加快發展特色外向型產業,同時要推動沿邊地區與比鄰國家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加強產能合作,提高開放發展的水平;五是完善開放體制。要堅持創新驅動,在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復制推廣自貿區實踐經驗等重點領域要取得突破,在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方面要實現新的躍升;六是推動共同開放。中國將繼續堅持區域和多邊雙輪驅動,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主渠道的地位,加快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的治理。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國不是另起爐灶,也不會動誰的奶酪,而是要為全球治理做出增量貢獻。

經濟關系是中美兩國最堅定“壓艙石”

作為全球兩大重要經濟體,中美關系的走向對于全球政治經濟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本次論壇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和保爾森基金會主席、美國前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以“特朗普時代的中美關系”為主題進行了探討。

目前,中美關系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中美建交近40年來,無論是世界經濟,還是安全或者環境方面,中美兩國的關系都極具戰略意義和全球化影響。中美貿易規模由21世紀初的700億美元攀升至去年的6000億美元。在中國的出口對象中,美國居于首位,占中國出口總量的18%;在美國的出口對象中,中國則位列第三,占美國出口總量的10%。

從中美兩國的貿易結構來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產品主要是機械(占出口總量51%)以及勞動密集、附加價值較低(如占出口總量33%的鞋服)的產品。美國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則主要集中在初級產業部門,如農產品、天然礦石以及汽車和飛機這類先進制造業。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出口方面的結構正在持續轉變升級,如今出口產品的附加值越來越高。2000年至2016年,機械以及運輸設備在中國出口總量所占比重已經從33%上升至47%,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重則從35%下滑至27%。

保爾森認為,中美關系依舊非常重要。保爾森指出,特朗普目前已經會晤了幾個國家領導人,但是他跟中國領導人的會見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次會面將產生深遠影響,影響到兩個國家,也會影響到這兩國在世界上的作為。保爾森說,中美兩國依然有很多共同點,希望能夠保持雙邊關系的穩定發展。他認為,中美兩國都從雙方6000多億美元的經貿關系中獲益。

保爾森認為,中美間的經濟關系是兩國關系最堅定的壓艙石,特別是兩國間的貿易和投資將促進雙方經濟關系的進一步緊密。他認為,中美兩國都會關注反傾銷、過剩產能,包括采用傳統、非傳統的制裁手段等。但是,還是有很多機會讓中美兩國能夠進一步地關注經濟開放和擴大進出口。同樣,兩國在投資領域也有很多的機會。

保爾森說,中國正日益融入全球供應鏈,這也給中國提供了很多對外投資的機會。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完全有機會并購美國的中小企業,從而能夠取得市場準入。保爾森認為,總的來說,這是重新啟動和審視中美關系的機會。美中關系與兩三年前相比,更加困難和復雜,但也更加重要。“我們面臨重大的挑戰,但也要看到背后巨大的機遇,需要雙方有技巧地處理中美關系。”他說。

他說,雙方要積極探索新動能,找到一些有共同利益的領域,找到一些能夠獲得早期收獲的機會,由此樹立雙方的信心。另外要跳出既定思維,保爾森認為,中美兩國領導人都愿意用非常規的手段和工具來實現雙方的目標,這樣做可能會在某些問題上帶來一些突破。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銀冰瑤(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