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張性文化在全球化面前遭遇反彈
我們在討論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差異時,常常用海洋文化來代表西方文化,用大陸文化來代表東方文化。古希臘是西方文化的源頭,也是典型的海洋文化。由于海洋文化發端于漁業,而捕魚這一活動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加上海洋之上,風急浪高,人的能力十分渺小,常常生死未卜,因此漁業的這種隨機性和冒險性,促使西方文化中出現了敢拼敢闖的冒險精神。這使西方文化具有強大的外向張力,成為西方文化中獨特的張性文化。
西方張性文化還體現為文化霸權主義。縱觀歷史可以發現,西方資本主義是伴隨著殖民主義的興起而發展的。在文化霸權主義的影響下,西方憑借堅船利炮在全世界范圍內開辟殖民地,迅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壟斷資本所支持的軍工綜合體以及在殖民主義基礎上形成的文化霸權,促使西方國家任性地干涉他國事務,不僅引起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動蕩甚至戰爭,也危及西方國家內部的經濟穩定和社會安全。[3]
近些年來,世界越來越趨向一體化和全球化。幾乎所有國家都被囊括在全球化的大網中,西方的張性文化在全球化的作用下遭遇反彈。全球化的目的在于協作共贏,這與西方傳統的文化霸權主義形成沖突。在全球化的作用下,西方霸權主義所產生的不良后果,都會反作用于西方世界本身。歸根結底,西方社會治理危機是西方文化霸權主義產生的不良后果之一。例如,在霸權主義的作用下,一些西方國家強行干涉他國事務,挑起地區爭端,導致區域性戰爭不斷,并引發了恐怖主義、難民潮等社會問題,而這些社會問題最終仍需由西方社會“埋單”,從而加劇了西方社會治理的難度,誘發了西方社會的治理危機。
“西方文化中心主義”優越感減弱引發社會不良反應
近代西方工業文明得到快速發展,與之相對的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農業文明在經歷漫長發展之后開始倒退,曾一度被歷史前進的步伐遠遠拋在了后面。同時西方文化在現代工業文明的支撐下也得到了飛速發展,而東方文化則被演繹成了落后愚昧的象征。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西方文化中心主義”出現并在西方社會快速傳播。“西方文化中心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相互推進,使西方社會存在一種影響社會正常發展的“文化優越感”。“社會達爾文主義”錯誤地引入了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認為社會及社會中的個體也像生物種群一樣,遵循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在對待社會的問題上,社會達爾文主義成為帝國主義和種族主義政策的哲學基礎,支持盎格魯—撒克遜人或雅利安人在文化上和生理上優越的說法。這為“西方文化中心主義”提供了理論基礎。盡管20世紀以來“社會達爾文思想”和“西方文化中心主義”走向衰落,但是西方文化優越情結在西方社會中仍然揮之不去。
在“西方文化中心主義”優越感的作用下,西方社會開始出現一種西方文化普世價值觀念,認為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優越的文化,具有普世價值,所有國家都應該學習和接受西方文化,成為西方文化整體中的一部分。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西方世界不公正地將自己的文化強加于別的民族文化之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及和諧性,擾亂了世界文化發展的步伐。事實上,很長時間以來,世界上多數國家也都不同程度地認可“西方文化中心主義”,積極地向西方文化靠攏,這也更加助長了“西方文化中心主義”的發展。
二戰以后,世界以和平發展為主,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得到了長足發展,“西方文化中心主義”面臨破產。在當今多元文化發展的時代,“西方文化中心主義”已不適應世界發展的要求。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國力得到極大提升,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力量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對世界格局的走向起著非常關鍵的影響作用。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曾經被近現代西方文化貶斥和否定的中國文化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冰凍期之后開始升溫,并再次引起世界重視。這種現象與“西方文化中心主義”形成矛盾。于是西方社會對中華文化以及其他世界上的新興文化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逆反情緒。這種情緒影響到西方社會的發展,表現為對中國等新興國家發展的抵制和排斥。
事實上,西方文化在全球化時代獲得了最大紅利。西方文化在全球化的推進下,在世界各地生根發芽,得到了很大發展。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全球化要求文化的包容性和開放性,而唯西方文化為大的“西方文化中心主義”難以應對全球化時代所帶來的沖擊。隨著其他文化的發展,西方文化的優越感逐漸減弱,使西方社會出現一種群體不適感。在這種文化不適的影響下,西方社會中的部分國家不顧世界發展的趨勢,逆潮流而動,采取“反全球化”措施,以保護自己的眼前利益。這無異于“飲鴆止渴”,最終造成對自己國家和社會的危害。這也是西方社會治理危機出現的原因之一。
在全球化時代,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世界各國緊密地交織在一張大網之中,世界上任何地區的擾動都會牽動整個網絡的神經。西方社會應當拋棄舊有的文化中心主義觀念,擁抱世界上的各種文化,以達到文化交融,共同進步的目的,從長遠來看這有助于西方社會的良性發展。
啟示
社會與文化是密切相關的,西方社會治理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發展和制度發展遭遇到了不可避免的危機。西方社會的資本主義屬性與當下全球化時代的文化發展訴求產生矛盾,滯后了西方文化的發展。目前西方文化發展面臨困局,諸如文中提到的個人主義文化思潮泛濫、資本主義民主文化發展困境、文化帝國主義、西方文化中心主義等都既不符合西方社會發展的需求,也不符合世界歷史發展的需要。在筆者看來,西方社會中的文化發展困境是西方社會治理危機產生的源頭,如果只從管理策略的提升、管理手段的改進等方面入手,可能會得到一時的效果,但注定會是治標不治本,難以根治出現的問題。在筆者看來,西方社會在系列的治理危機面前,應該多引入一些東方思維。
東西方文化的核心差異在于整體文化和個體文化之間的差異。這看似兩種互相沖突的文化,其實不然。整體文化和個體文化是互補的,是可以融合的。從提高社會系統功效的角度來看,西方以個體化為文化背景的資本主義社會與東方以整體化為文化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二戰以后,資本主義國家引入東方整體文化思維,在社會治理中實施“國家干預”“國有化”等,就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
總之,經歷了長時間高速運轉的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機器已經達到高熱狀態,理論上也應該慢下來“降降溫”了。而可以推測,未來的西方社會還會面臨更多的社會治理問題,只有有勇氣、有毅力在文化和制度的根源問題上“動手術”才能徹底化解社會治理危機。
西方社會存在的治理危機問題值得我國深思。目前我國正值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關鍵時期,每走一步路都更加需要深思熟慮,來不得半點馬虎。從實踐上看,經過了改革開放以來近四十年的發展,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力量已經不容小覷,中國的民族復興夢想指日可待。我們在萬眾鼓舞的同時,也需要警惕當下社會中出現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是,我國仍然存在著許多社會治理問題,影響著我國的健康發展。近代以來,在“西學東漸”潮流的影響下,我國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在社會治理思路上也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這就意味著某些領域亦有可能遇到與西方社會治理危機一樣的問題。因此,西方社會中存在的社會治理問題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必須引以為鑒,以避免走西方社會治理的老路和彎路。
【本文作者為大連外國語大學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文化傳播學院教師;本文系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重點項目(L16AYY003)、大連外國語大學科研基金項目(2016XJJS51)階段性成果】
注釋:
[1]楊士龍:《西方當前熱議的六大社會治理難題》[EB/OL].人民論壇網,http://www.bjxyzx.com/2015/0317/377487.shtml,2015年3月17日。
[2]姚桓:《民主也是一種文化——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新視角》[EB/OL].人民網,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6393823.html,2007年10月18日。
[3]韓震:《反思西方治理亂象》[N].《人民日報》, 2016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