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全球收縮”的經貿保護政策可能傷害亞太同盟關系。特朗普在亞太地區可能會采取收縮戰略或者單邊主義,但無論哪一種,都與二戰后在美國主導下建立起的“自由國際秩序”背道而馳。特朗普競選時期多從經濟角度看待亞太問題,認為亞太國家破壞規則,應得到懲罰。他不僅反對TPP,還廣泛攻擊自由貿易協定,發誓要解除美國一系列國際經濟協定。對華方面,特朗普在百日新政中把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要對華進口征收45%的關稅,這一政策將會導致貿易戰,甚至導致經濟大幅倒退,致使美國丟掉幾百萬工作崗位,影響美國及其盟國(包括日韓)的經濟。盡管隨后特朗普團隊聲明會降低關稅數值,卻沒有徹底取消此舉。
美俄聯手鉗制中國將帶來嚴重的地緣政治和經濟挑戰。根據俄羅斯總統普京對特朗普勝出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態度,以及特朗普向俄羅斯示好和不再支持北約的“回撤戰略”,可以預見美俄兩國將有可能在經濟和政治方面加強戰略合作,如果美俄聯手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鉗制中國,將會給中國帶來嚴重的地緣政治和經濟挑戰。首先,俄羅斯早就對“一帶一路”項目表示擔憂。如果當前途經俄羅斯的路線被代替,將對俄羅斯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產生潛在威脅。其次,美國和歐盟是否會繼續加入中亞地區復雜的地緣政治斗爭中,尚未可知。在可預見的未來,美俄中三國在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方面將既產生博弈,又會尋求合作。
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對中美經貿關系的影響
特朗普的對華經濟政策實施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特朗普當選總統后宣稱“退出TPP”、界定“中國是匯率操控國”和“對中國商品征收45%的關稅”等經濟政策,其實施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第一,特朗普關于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45%的關稅,可能只是一種談判策略。但是,這一威脅有可能引發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這一稅率取決于人民幣被認定低估了45%。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當前人民幣估值合理。雖然中美貿易升級為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尚不確定,但這并不意味著特朗普政府打算對中國態度溫和。
第二,特朗普曾承諾在執政100天內讓其財政部長把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雖然此舉是象征性的,對貿易的直接影響很小,但幾乎肯定會引起中國的過激反應,使雙邊緊張關系迅速升級。
第三,特朗普還可能收緊外國投資規則。中國一直抱怨美國目前的制度歧視中國企業。特朗普可能會接受國會的要求,擴大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的權限,以增加凈經濟效益測試或其他戰略考慮,此舉可能會進一步阻撓中國企業在美投資。
第四,中美經貿關系的健康發展有利于雙方戰略的利益。盡管特朗普的對華經濟政策會有一個磨合的過程,但無論如何他都要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而跟中國鬧翻絕對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
特朗普“全球收縮”的經貿保護政策,對中國有利有弊。一方面,特朗普退出TPP,認為目前的全球化策略并沒有解決美國企業的困境。另一方面,特朗普表示要對中國商品征收45%的關稅。如果特朗普政府界定“中國是匯率操控國”,并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對中國貿易部門將是重大打擊。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美國退出TPP和揚言退出WTO政策背景下,雖然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已經注定不能發揮很大作用,但國際自由貿易仍不會中斷,而可能以另一種自由貿易的形式進行。美國即使是放棄了TPP,但絕不可能放棄亞太地區的利益和控制權,也可能會提出比TPP更加重要的亞太控制戰略以制衡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的發展。與此同時,美國退出TPP和全球戰略收縮將可能為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騰出空間,這有利于中國在亞太地區的產業轉移和貿易增長。如果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獲得成功,將迫使美國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將會以更為有利的地位參與環太平洋的地域經濟整合,真正意義上的以中美之間的G2為基礎治理國際事務的制度性安排也將成為可能。
特朗普入主白宮后有可能達成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特朗普的“國內優先”的經濟政策更側重于國內經濟的振興。從他上任發表的國情咨文看,為了站穩腳跟,特朗普很有可能從經濟上尋找與中國建立一種新型經濟合作關系。特別是在中美雙邊投資協議(BIT)談判方面。第一,特朗普的美國經濟振興政策需要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資金來支撐,而中國是目前全球外匯儲備最多(三萬多億美元)的國家,他必須尋求中國在資金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但我們必須看到,由于近年來中國對美國出現井噴式的投資,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可能會出現要價高并要求補充修改BIT條例的趨勢,但從總體看,特朗普還是會朝著達成BIT協議的方向發展。第二,奧巴馬政府把BIT談判的后一半留給特朗普政府,基于特朗普可能代表美國另一些利益集團的訴求,特朗普應該不會很輕易地跟中國達成協議,他希望能在BIT談判中爭取更大的利益,盡管民主黨代表中產階級利益,可能導致特朗普政府不會徹底丟掉此前奧巴馬政府的談判成果,但有可能原來已經達成的成果他卻反應不積極,而原來美方沒答應的條款反倒被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