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雜志社總編輯 賈立政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實到城鄉、社區”。可見,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江欣苑的“村改居”工作,堪稱城鄉社區治理最鮮活的實踐,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先行范本。
黨建引領是江欣苑能夠取得成功的基礎。從一個小漁村發展到今天令人稱贊的新型社區,江欣苑的成功,與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分不開。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黨委在社會治理體制中處于總攬全局和協調統籌的領導地位。漢陽區、江欣苑在“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堅持黨建引領,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在思想政治、經濟建設、社會服務和文化建設四個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最為重要的是,通過黨建引領,營造了黨群共治的社區文化,帶領居民實現安居樂業,樹立了社區認同,增強了發展凝聚力。基層黨組織的弱化和空心化,是黨的建設面臨的極大難題。江欣苑在“村改居”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每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黨組織書記率先垂范、敢于擔當,黨組織班子積極進取、樂于奉獻,黨員干部先公后私、恪盡職守,真正把黨組織建設成了堅強的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通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帶頭創新、帶動創業、帶領致富”的“三帶”行動,成功解決了居民就業和致富問題。江欣苑以黨建為引領的“村改居”模式,不僅鍛煉了黨員干部,還將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通過一個個黨員、一件件實事體現出來,為夯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答案。
以人為本是江欣苑能夠實現善治的核心。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實現新型城鎮化,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江欣苑能夠實現長久善治和持續發展,最重要的經驗也是堅持以人為本。在漢陽區“村改居”形成的“陌生人”社會關系形態下,江欣苑以人為核心,圍繞村民到居民的轉變,從居民的生活需求、就業需求、發展需求等多方面做出探索和努力。無論是“六級管理”、“七色管理”、“微公約”、“六點半晨步工作法”,還是就業咨詢、失業登記、就業培訓、計劃生育事務、殘疾人服務“五務合一”的居民辦事大廳,以及“四民工作法”、“五五方略”等,都凝聚著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彰顯著漢陽區黨委和政府、江欣苑社區黨委和居委會的治理智慧。
堅持創新是江欣苑能夠化解難題的關鍵。綜觀世界各國的現代化過程,“城中村”改造是城市治理面臨的普遍難題。例如國外的貧民窟,就是因為“城中村”改造不力而形成的。對于我們國家而言,在城市化過程中,一部分農民轉成市民,身份的轉換帶來了就業發展、基本保障、公共服務等一系列亟待解決的難題。江欣苑模式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實事求是、堅持創新,面對“村改居”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適宜當時當地發展的工作方式。比如在組織建設上,打造黨員隊伍、志愿者隊伍、社區服務隊伍;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打造文化設施、體育設施、娛樂設施、婦女兒童設施以及培訓基地;在產業發展上,打造“非遺+互聯網”、物業公司、保安公司等;在文化培育上,打造高龍、漢秀等傳統文化,以及黨群一心的社區凝聚力。這些創新舉措,都是江欣苑帶給社區治理的寶貴經驗。
江欣苑的“村改居”實踐,是中國現代化與城市化進程中極具代表性和創新性的基層實踐。漢陽區委區政府、江欣苑社區黨委為中國基層治理現代化打造了一個具有普遍推廣復制價值的發展樣板。當前,漢陽正在全力打造“漢陽造”這一歷史名片,這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轉型戰略。我們有理由期待在這一戰略的引領帶動下,漢陽將在工業制造、文化再造、高端智造等方面做出新的更大突破。《人民論壇》作為中央級黨刊,承擔著上傳下達的智庫職能,總結好、傳播好地方治理和發展實踐的有益經驗,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人民論壇將打通政產學研用等多方優勢資源,獻策漢陽未來發展。
(本文為作者在“江欣苑‘村改居’專題調研”研討會上的發言)
責編/楊鵬峰 張虹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