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黨建創新 > 黨建論壇 > 正文

新媒體成為高校黨建“新武器”

【摘要】近年來,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為依托的新媒體迅速發展,在改變大學生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同時,也給高校黨建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今天“人人都有麥克風”的大背景下,如何發揮新媒體優勢,構建高校黨建工作新模式,已成為當下高校黨建工作必須深入研討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  高校黨建  創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微信等新媒體得到較大發展,現代信息技術逐漸覆蓋現代社會中的方方面面,為高校學生信息接收提供便利條件,促使學生快速實現信息共享,也為高校黨建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與此同時,新媒體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的黨建工作中面臨較大的新挑戰,只有不斷創新黨建工作機制,完善黨建工作,才能促使新環境下高校黨建工作順利開展,促使新媒體為黨建工作所用,提高黨建工作的效率。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建面臨的挑戰。當下,隨著微博、微信等一大批社交媒體異軍突起,各種參差不齊的價值取向肆意侵襲著高校的青年學子,尤其是一些西方腐朽思想、不良價值觀、落后觀念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高校師生的心理健康,使他們思想困惑、心理失衡、理想信念淡漠;當代大學生每天都在接觸海量的資訊信息,對思想、言論和權威不再盲從,而是服從于自己的信仰和理想。這種價值主體的自我化,雖然可以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但是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個別大學生對義工活動、社會服務等看不到眼前利益的“奉獻”不屑一顧,只是一味追求看得見、摸得著的眼前利益,不良文化極易在校園中快速擴散。

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的扁平化為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者和師生提供了平等的信息資源,改變了傳統黨建工作者占有資訊、使用資訊的優勢,使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者的權威性受到挑戰,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者很難再對大學生接受的資訊進行有效“把關”,新媒體考驗著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者的應對之策和思維智慧。最后,由于目前現有的黨建工作人員承擔了許多其他工作,使得他們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新媒體環境下的黨建工作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建帶來的機遇。借助新媒體傳播資訊生動、活潑和迅速的特點,可以改變傳統黨建教育內容單調和陳舊的現狀,為黨建教育提供多元化素材,營造輕松愉悅的教育環境。利用新媒體傳播的便捷性,既可及時有效地引導大學生對社會熱點、難點和疑點給予合理關注,又可強化黨建教育成效,逐步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媒體尤其是網絡和多媒體互動為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新平臺,達到了低投入、高產出的效果。隨著新媒體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應運而生的網絡管理系統、網絡學習平臺、網絡黨支部、支部微信群、支部QQ討論群等,既有利于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又能提高其效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在堅持課堂教育、主題活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傳統方式的基礎上,把新媒體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用論壇、博客、微博和專業網站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拓展高校黨建工作的空間。

創新教育觀念,培養復合型黨建人才隊伍和校園文化、網絡平臺的建設

高校黨建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媒體,使其成為高校傳播的主流信息、強化自身建設和宣傳黨建理論的武器。整體而言,要培養兼具黨建理論和網絡技術,對網絡文化十分熟悉的高校黨建隊伍。在現實環境中,熟悉并了解傳媒相關知識和有過媒體實踐經驗的黨建工作者僅占少數,要加大網絡應用方面的培訓力度,培養造就一支既懂黨務工作又懂網絡信息技術,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復合型黨建人才隊伍,提高其輿情監測和引導社會輿論的能力。可以通過開設專門課程和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來提高黨建工作者的媒介素養,培養其對媒介信息的思考與引導能力。通過作風優良的黨建工作隊伍,竭誠服務青年,并以榜樣的力量進一步提升黨組織對高校青年學子的感召力、凝聚力;通過先進的理論思想,始終挺立于時代潮頭,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引領青年始終不渝地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

同時,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應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和網絡平臺的建設,將豐富、先進、科學、健康的網絡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綠色校園建設的目的。同時,高校應該對QQ、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技術合理應用,建設良好的網絡平臺,借助網絡平臺更好地開展黨建工作,提高黨建工作的效率。例如,高校可以開設微信公眾號,建設虛擬的網絡研討平臺,讓高校學生能夠在平臺上針對黨建工作展開研討,自主發表看法,合理正確的引導學生的討論,促使學生更好的參與黨建工作。

培育校園黨建文化品牌和構建線上線下聯動的工作機制

現實中,有些高校基層黨建活動形式單一,缺乏活力與創新,甚至脫離學生生活,導致學生黨員敷衍應付,這些都違背了黨組織對學生黨員教育培養的初衷,都會對我們日后的高校黨建工作留下隱患。必須積極創新方法理念,聯合新媒體,構建線上線下齊互動的工作機制,著力培育大學精神文化,創新黨建工作機制,創新黨建工作載體,積極推進黨建特色活動和文化品牌建設,打造一批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校園文化品牌,增強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同時,創新手段,構建線上線下聯動的工作機制。在順應新媒體發展潮流的同時,我們不應忽視傳統媒體的功能與作用。事實上,新舊媒體各有所長,亦各有其存在的空間和價值,新舊媒體已經形成了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發展態勢。因此,應當著力在推進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中,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力量有機整合起來,努力構建線上線下聯動的工作機制。新舊媒體聯動,可以為高校黨組織深入青年開辟寬廣渠道。高校在通過黨刊黨報、團刊團報、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獲取青年意見建議、征求青年發展策略的同時,可以開辟并行的網絡空間,使青年的心聲更為便捷、高效地傳遞到學校決策層,獲得學校黨政的及時關注。

此外,以“網絡黨支部”為突破口,實現支部活動的創新。大學生黨支部在高校黨建內是基礎性的工作,此外還是學校黨員活動的基本載體。創新大學生的黨支部活動,不但可以幫助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活力的提升,提高支部的活動質量,同時還可以幫助提升學生黨員的自我教育,落實黨員教育。黨支部要結合具體情況來對組織生活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將單一型轉變為多樣型,將封閉型變為開放型,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利用互動性強、時效性高的新媒體,來加強教育管理,把握多元化的溝通交流方式來開展工作。例如以各黨支部和黨小組為單位搭建黨員微信群、QQ群、飛信互動平臺等,由各支部書記擔任信息管理員,利用多種信息服務平臺,開設“黨員學習課堂”,不定期發布黨的理論研究成果、政策規定、活動信息等,對黨員進行黨性、黨紀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使黨員拿著手機上黨課。同時在評論和互動中進行交流談心等活動,使黨建工作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進網絡、走進生活,更好地實現高校基層黨員教育的多維化、立體化和隨時化。

新媒體的特性使其成為一把“雙刃劍”,高校黨建工作只有揚長避短,為我所用,充分發揮新媒體在交流溝通方面的優勢,改變傳統交流交往模式,采用學生慣于和樂于采用的方式,突出黨建工作主動性,既重視普遍性,又突出針對性,點面結合,系統推進才能有效構建黨建工作新模式、新辦法、新途徑。

(作者單位分別為寧夏大學新華學院;寧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注:本文為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2016年全區教育系統黨建課題《“互聯網+”時代獨立學院網絡黨建工作創新策略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薄舜予:《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創新研究》,《 學理論》,2014年第7期。

②薛波:《新媒體視角下高校校園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人民論壇》, 2012年第26期。

③錢容德:《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建困境及對策》,《人民論壇》,2015年第36期。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武器   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