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
人民論壇網4月12日山東蘭陵訊(記者 孫易恒)實現中國夢,基礎在“三農”。推進“新四化”,農業現代化是關鍵,品牌化是重要抓手。4月12日上午,由人民日報人民論壇雜志社與臨沂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7中國自主品牌(蘭陵)峰會”在蘭陵召開。本文為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非常榮幸有機會介紹我的觀點,我主要談一下農業產業鏈的掘金問題。
首先,農業產業鏈有沒有金可掘?從美國的數據上看,從農場產出農產品到消費者最終消費,其產值大約是1:9,可見這個產業鏈增加值的分布主要不在農場,而是在離開農場以后的其他地方。在中國的一些區域也是類似的情況。我在廣東做過一個調查。廣東有一家非常有名的養豬的企業,我根據他的數據,計算出豬肉這個產品從養豬開始,到大家吃肉比例是1:6。無論是從數據還是從實地調查上看,這個掘金的空間是非常大的。農業產業鏈價值的增加,我們不能只盯著農戶,這是我的一個觀點。
第二個問題,怎么樣掘金?產業鏈掘金的企業組織,一定要規模大,在國際上農業發達的國家,農業品牌的載體、背后經營這個品牌的組織非常大。不要認為品牌多了就一定好,我聽當地的民眾講,咱們蘭陵縣有1000多名農業主,我覺得有些多了。此外,只講承載品牌在產業鏈上的企業組織這一點還不夠。我注意到,在發達國家這個組織的所有者主要是農民專業合作社,比如乳業世界前十的品牌中有八個跟合作社有關系,其中還包括跨國合作社。但在中國乳業所有的品牌的經營者中沒有一個是合作社,有的小品牌是假合作社。我之所以講這件事,是因為搞好專業合作社將對品牌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不要覺得農業專業合作社好像沾了點集體經濟的味道就認為它必定要失敗,事實并不是這樣,那些著名的跨國農業合作社,是完全按照公司的方式去經營的。
最后一個問題,誰來掘金?根據我掌握的資料,農業發達的國家專業農戶的收入只占農場總收入的20%左右。這說明如果離開農業產業鏈的話,農業已經是專業化、規模化的了。20%以外的收入來自什么地方呢?來自農場以外的、更重要的農業產業鏈上。而中國現在還沒出現這種情況,這就告訴我們到底是誰來掘金。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