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趙堡鎮:打造傳統太極文化特色小鎮
叫響“一山一拳”品牌,建設太極文化村。近年來,趙堡鎮認真落實焦作市、溫縣叫響“一山一拳”品牌,打造“八大園區”,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精神,在陳家溝按照高起點、高品位,整體立項,重點突破,逐步實施的原則,重點實施了縣委縣政府突出的“八個項目、八項工程”和太極文化村建設,陳式太極拳和趙堡太極拳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借助“太極”之力,建設特色小鎮。近年來,趙堡鎮借助“太極”之力,發展城鎮產業融合,特色小鎮日臻完善。趙堡鎮陳家溝村被評為中國第三批傳統村落,2006年陳氏太極拳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更好地保護、傳承和利用陳家溝村的歷史價值、人文環境和自然生態,趙堡鎮先后建成了太極拳祖祠、祖林、太極文化園、中國太極拳博物館等景點。同時,趙堡鎮還圍繞太極拳文化展示、太極拳培訓、休閑療養、傳統村落體驗等4個主題,打造了集旅游、健康養生和傳統村落于一體的特色小鎮。
以“太極+”為抓手,推動鎮域發展。近年來,趙堡鎮緊緊圍繞國家要點演示鎮建造,以“創造享譽國際的太極圣地”為方針,大力推動“太極+”工業交融開展,創造特色明顯的工業形狀,大力開展“太極+文明”、加速開展“太極+懷藥栽培+攝生”、鼓動開展“太極+旅行+休閑參觀”,構成集太極文明旅行、中醫攝生、休閑參觀、食物加工等于一體的全工業鏈,推動鎮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寧夏銀川鎮北堡鎮:具有西北風情的特色小鎮
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夏區鎮北堡鎮堅持“一心、兩軸、三片區”的鎮域規劃思路,“一心”即鎮北堡鎮區,“兩軸”即110國道、鎮蘇路和新小線連接周邊區域的區域交通發展主軸線,“三片區”即影視文化核心區、葡萄酒莊文化中心區、溫泉度假休閑體驗區。鎮北堡鎮突出區域影視文化和旅游服務功能地位,搶抓寧夏葡萄酒莊文化產業政策機遇,通過產城融合以及與社會資本合作,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業,特色農業,特色文化產業,建成了人民生活富庶、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全國特色名鎮。
構建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充分利用鎮北堡鎮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以鎮北堡西部影視城和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依托,大力發展餐飲服務、旅游住宿、影視拍攝、商品流通、客運服務,通過各種平臺推廣整合鎮北堡旅游資源,放大影視基地和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的旅游輻射效應,大力發展農家游、農夫樂園、休閑山莊,開展田間采摘、種植體驗等農業生態觀光。
打造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鎮北堡鎮伊斯蘭文化源遠流長,新的移民文化形成了獨特新奇的人文景觀。鎮北堡鎮政府堅持以全域旅游“景即是城,城即是景”為發展要求,把打造環境優美鄉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相融合,加大鎮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
彰顯傳統特色的小鎮文化。鎮北堡得名于明清時期為防御賀蘭山以北各族入侵銀川府而設置的駐軍要塞。鎮北堡鎮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建設,目前正在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鎮北堡明、清古堡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探索新體制新機制。先后通過政企合作的PPP模式進行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的項目建設。引進社會資本20億元,參與鎮北堡鎮酒莊、釀酒葡萄種植、文化旅游、溫泉度假演藝中心、美食一條街等項目的建設和經營,帶動就業。政府牽頭,提供政策和資金扶持,鼓勵民間創業創新,注入市場經濟活力,開發以剪紙、繪畫、工藝品制作等為主的手工藝品創意園,目前已初見成效。與此同時,鎮北堡政府運用“互聯網+”模式,大力發展農村電商。
貴州安順舊州鎮:建設綠色旅游的特色小鎮
近年來,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舊州鎮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新型城鎮化和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有關精神,按照貴州省委、省政府建設特色新型城鎮化示范區的戰略部署,立足本地實際,發揮生態文化優勢,探索山地特色小城鎮發展之路,努力打造綠色旅游小鎮、美麗幸福小鎮、文旅古鎮。
發揮生態文化優勢,建設綠色旅游小鎮。舊州鎮依托豐富的文化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先后完成了土司衙門、古民居、古街道、古驛道的修復修繕工作,培育了一個國家級濕地公園、一個4A級國家生態文化旅游景區、兩個特色觀光農業示范區。同時,加快旅游慢道、旅游小火車、游客服務中心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形成了以舊州、天龍、云峰為重點的大屯堡旅游圈,推動了生態旅游與人文旅游融合發展,旅游產品的業態不斷豐富。
探索就近城鎮化路徑,建設美麗幸福小鎮。根據舊州鎮實際,探索就地就近城鎮化,率先探索實踐城鎮基礎設施“8+”項目建設模式,完善交通運輸、污水處理、垃圾清運等基礎設施,優化教育醫療、文化、體育、便民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以“萬綠城”城市綜合合作建設特色產品職工基地,實現示范小城鎮訂單式生產,城市綜合體鏈條式銷售。與葡萄牙里斯本大區維苗蘇鎮、黃果樹旅游集團公司結成對子,合作打造特色旅游民居、“山里江南”旅游綜合體等項目,吸引農業轉移人口向鎮區和美麗鄉村集中,同時把小城鎮建設與異地扶貧搬遷結合起來,將生活在治安狀況混亂、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繁區域的貧困戶搬遷出來,集中安置到鎮區附近,并幫助其就業。
探索創新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和投融資模式。積極探索創新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投融資機制、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等試點要求,深化改革探索創新投融資模式,成立了鎮級投融資平臺,積極爭取各方面投資資金。逐步把舊州鎮打造成為連接城鄉的重要紐帶,服務農村的重要平臺,帶動周邊的輻射點,形成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城鎮集群。
科學編制“多規合一”總體規劃。堅持規劃引領,科學編制鎮總體規劃以及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率先編制舊州鎮“多規融合”規劃。注重綠色發展,繼成功創建省級綠色低碳小城鎮后,申報國家級綠色低碳小城鎮,并通過了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財政部專家驗收。樹立“一盤棋”思想,把特色小鎮建設與全面小康結合起來,按照建設美麗鄉村的要求,統籌鎮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構建“以鎮帶村、以村促鎮、鎮村融合”的“1+N”鎮村聯動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