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小鎮建設實現脫貧攻堅離不開金融支持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特色小鎮建設不能僅依靠政府主導和財政投入,還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支持、市場化的運作方式以及社會各方的積極參與。在建設特色小鎮實現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惟有充分發揮金融的重要作用,才能支持貧困地區健康持續發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
貧困地區特色小鎮建設需要加大融資支持
特色小鎮建設需要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短板,融資需求量巨大,離不開信貸資金和社會資本的融資支持。特別是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通過發行債券將短期、零散的居民儲蓄和社會資金集中轉化為長期、大額的資金,主動、集中地投向特色小鎮基礎建設領域,支持貧困地區特色小鎮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典型示范,帶動貧困地區實現脫貧攻堅。在地方政府組織規劃和科學管理下,各類金融機構以多種多樣的融資方式給予特色小鎮支持:對于由企業主導開發建設的特色小鎮,可采用市場化方式直接向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對于政府和企業共同合作建設的特色小鎮,可通過多種類型的PPP模式進行支持;還可以對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提供融資支持。信貸資金率先投入,能夠有效引領社會資本進入特色小鎮建設領域,通過市場化方式支持公共服務領域建設,聚合社會各方優勢,提升建設效率,降低政府管理成本。
貧困地區特色小鎮建設需要注重規劃編制
扶貧先“扶智”、融資先“融智”。在專家、行業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的金融機構,特別是開發性金融機構,可以積極為貧困地區提供融智服務,把規劃作為支持貧困地區特色小鎮建設的切入點,協助地方政府做好頂層設計。首先,有實力的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通過不斷深化銀政合作,積極參與特色小鎮發展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依托當地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對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生態環境等各領域統籌規劃設計,創新建設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務手段,探索出一條特色興鎮、協同發展、共同富裕的脫貧攻堅新路徑。其次,各類金融機構可立足自身優勢,主動做好系統性融資規劃編制,研究設計市場化、多元化、可持續的特色小鎮建設融資方案和融資機制,統籌考慮財稅、金融、市場資金等方面因素,將特色小鎮建設作為整體予以統一支持,明確支持重點,推動規劃落地實施。
創新融資模式將有效破解貧困地區小鎮建設瓶頸制約
現代金融具備極強的包容性和豐富的綜合服務功能,能夠在投資、貸款、債券、租賃、證券、基金等金融領域展開綜合性、多元化金融支持,探索創新融資機制和方式,有效解決貧困地區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例如,一些金融機構可以結合自身特點與職能,積極開展貧困地區特色小鎮融資證券化探索,支持地方政府依據自身資源稟賦和財政實力,利用國家放寬地方發債限制等相關支持政策,通過發行政府專項債券等方式更加靈活地籌集資金,集中解決特色小鎮融資問題;有實力的投融資主體也可以通過發行企業債、集合債和公司債等方式籌集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實踐中,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涉及大量農村集體用地、土地流轉,需要金融創新的勇氣與智慧,探索更有效率的土地租賃權、經營權抵押方式,開發適宜特色小鎮建設的資產證券化、股權投資、融資租賃等金融工具,真正為貧困地區小鎮建設插上遠行翅膀。
加大中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小鎮建設
一是金融可以通過優化市場結構、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來促進特色產業的發展,為中小企業在培育項目、選準市場、打通銷路等方面提供規劃和咨詢服務,確保特色產業項目選得準、有實效。二是建立并完善中小微企業融資體系,發展多層次、多維度、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體系,為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穩定和可靠的融資渠道,改變不利于中小金融機構生存和發展的政策限制。三是注重加大對企業實力相對薄弱的小鎮支持力度,加強公司與銀行、信托、保險等金融機構的合作,為入駐企業提供專業的融資、市場推廣、技術孵化、供應鏈整合等服務,使特色小鎮形成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推動產業蓬勃發展,促進帶動脫貧攻堅。
金融支持將不斷完善特色小鎮市場機制和信用建設
信息不對稱和市場失靈是阻礙貧困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金融的重要意義在于能夠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方面的作用,通過傳遞市場信息、引入技術專家等方式,不斷加大信息扶貧力度,彌補信息不對稱和市場失靈,幫助貧困地區建立信息通暢、市場完善的發展環境。同時,金融機構在推進特色小鎮過程中,通過加大金融知識宣傳力度,幫助貧困群眾了解現代金融知識,使用現代金融工具,并通過信用戶、信用村的建設與評定,增強廣大貧困農戶的信用意識,推動建設良好信用環境,有力改善貧困地區的金融生態,為特色小鎮長遠發展打造良好氛圍和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