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識經濟背景下,傳統國際貿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我國國際貿易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把握國際貿易的新特征,我國國際貿易的著力點在于解決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要不斷增強自主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國際貿易活動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知識經濟 國際貿易 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知識經濟使得國際貿易的市場不斷擴大,逐漸呈現出全球化的特征
當前,在知識經濟背景下,傳統國際貿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對我國國際貿易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主要表現在:
對商品結構的影響。在傳統貿易體系下,國際貿易更多呈現出一種“以物易物”的形態,能源、原材料、工業產品等始終占據商品結構的主體,而在知識經濟背景下,貿易商品逐漸從以能源和原材料為主體的實物貿易向以技術和服務為主體的無形貿易轉變,貿易的商品不再局限于實物等,而是擴展為以服務和技術為代表的科技和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在此過程中,技術和服務貿易占比逐漸提高,并且不斷展現出科技化、專業化和規模化的特點,從而使整個國際貿易呈現出可持續發展的特點,并客觀上推動世界文化、科技水平的整體提升。
對貿易市場的影響。在傳統貿易體系下,國際貿易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交通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導致貿易市場呈現出國家化和區域化的特點。而在知識經濟背景下,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國際貿易活動提供了更多方便快捷的媒介和載體,使得國際貿易逐漸打破時空界限。此外,隨著更多跨國公司和區域經濟組織的不斷涌現,各國之間的貿易活動更加頻繁,國家間的經貿往來和依存度不斷增強,這也促使國家間、區域間的貿易壁壘逐漸減弱和消失,從客觀上進一步使得國際貿易的市場不斷擴大,逐漸呈現出全球化的特征。
對貿易方式的影響。在傳統貿易體系下,國際貿易活動更多采取的是實時交易的方式,即交易雙方面對面地進行磋商、談判和交易。而在知識經濟背景下,特別是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和電子商務的日益繁榮,國際貿易的全過程,包括磋商、簽約、談判等各個環節,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實現,這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的效率,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網絡貿易將會成為知識經濟時代國際貿易的主要方式。
現階段我國國際貿易科技創新不足、發展方式滯后
創新驅動力不足。可以說,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內在驅動力,主要體現在科技創新和理念創新上,具體表現為:首先,科技創新不足。主要是出口產品結構單一,知識產品不多,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這些問題在一些輕工、電子、裝備制造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上體現得較為突出,導致企業在國際貿易競爭中處于不利位置,沒有明顯競爭優勢可言。其次,發展方式滯后。當前,我國的總體技術水平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科技貢獻率僅有30%左右,企業的創新和研發步伐緩慢,缺乏叫得響的自主品牌,而大多數企業更愿意采取購買知識產權和降低產品價格的方式進行競爭,過于注重發展速度,忽視了發展的質量,造成企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力不足,無法適應激烈的貿易競爭。
人才機制落后。在知識經濟背景下,技術和服務逐漸成為貿易的主體,而影響科技和服務的核心因素,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和使用上,而在這方面,我國國際貿易仍然存在不小的短板。一是缺乏科技創新人才。由于我國長期一直采取應試教育的方式,導致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不同程度的脫節,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足,無法為國際貿易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撐。二是缺乏經營管理人才。在知識經濟背景下,國際貿易競爭更多體現為長期性、前瞻性、革命性的競爭,這就需要大量的經營管理、策劃、包裝等各方面的人才,而由于我國國際貿易長期采取降低產品利潤方式進行競爭,對企業經營管理重視不足,人才培養也存在缺失,無法適應貿易競爭的需要。
發展環境不佳。當前,我國國際貿易活動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還無法為國際貿易活動提供足夠的支撐和保護。在國際環境方面,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西方一些國家常常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對我國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導致出口企業的商品積壓、資金回流不暢、經營活動停滯,極大影響企業發展。在國內環境方面,知識經濟背景下的貿易產品更多體現為知識產品和科技產品,而這些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創新和研發上。當前,我國國內的知識產權保護氛圍不佳,盜版行為屢禁不止,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和法律環境尚需完善,這也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不斷增強自主研發能力,提升國際貿易活動核心競爭力
在知識經濟背景下,我國國際貿易的首要著眼點就要解決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要不斷增強自助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國際貿易活動的核心競爭力,具體要實現“三個加大”:一要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導力度。當前,我國經濟結構正在進行深層次調整,高新技術產業異軍突起,政府部門應該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有利契機,通過政策激勵的方式,引導技術、人才和資金流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這些產業流動,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二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在知識經濟時代,國際貿易競爭的核心,歸根到底還是科技實力的競爭,因此,必須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不斷提升整體科技水平,加大自主研發能力,努力提升科技貢獻率。要抓住國家正在大力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有利時機,利用創新創業的豐富載體,不斷提升科技水平。三要加大國際貿易方式創新。針對當前我國國際貿易對網絡貿易和電子商務了解不多、開發利用不足的問題,要不斷革新貿易方式,更多地通過電子商務、網絡貿易等方式,不斷加強網絡營銷力度,提升我國國際貿易活動的科技化、網絡化水平。
知識經濟背景下,國際貿易發展必須要高度依賴人才的培養選拔和使用,具體來講要實現“三個革新”:一要實現人才教育培養方式的革新。要大力革新應試教育模式,努力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注重激發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不斷為創新創業活動積累人力資本優勢。同時,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不斷提升人才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為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二要加大人才使用方式革新。要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發,注重激發人才的內在活力和主動性,通過宏觀管理與微觀管理相結合的方式,注重應用“公平管理”“需要層次論”“雙因模式論”等先進管理理論,不斷完善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勞動關系管理等各個細節,實現人才潛力的充分挖掘和激發。三要加大人才流動模式的革新。在國際貿易過程中,人才的流動至關重要。一方面要注重引入外來的先進人才,通過軟硬件設施,吸引外來的高端人才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注重輸出人才,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本國人才的培養和提升。
在知識經濟背景下,國際貿易發展更加依賴良好的內部和外部發展環境,因此,在這個方面,要注重實現“三個完善”:一要努力完善法律環境。隨著國際貿易活動的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等網絡貿易方式的涌現,急需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和修改力度,不斷加大與世界貿易協議的對接,努力堵塞法律漏洞和空白地帶,加大誠信體系建設,努力營造公平公正的法律環境和市場環境,為企業正當競爭、有序發展提供遵循,有效解決可能出現的貿易糾紛。二要努力完善維權渠道。針對國際貿易過程中個別國家的反傾銷行為,要大力完善維權渠道,通過科學研判和規劃,制定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成立專業的維權機構和中介組織,努力維護企業在國際貿易過程中的合法權益。三要努力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針對當前存在的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要加大立法和執法力度,通過各種教育和宣傳方式,不斷提升人們的專利意識和知識產權意識,努力營造全民重視、全社會參與的知識產權保護氛圍。
(作者單位:撫順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參考文獻】
①楊建斌:《知識經濟時代我國國際貿易的發展新趨勢研究》,《中國商貿》,2011年第3期。
責編/孫垚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