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創新,振興江蘇實體經濟可總結為四個詞:全球視野,國家戰略,江蘇情懷,國際企業。
“全球視野”,即創新要站在全球的角度考慮問題,其基本要求是把目標轉向全球創新鏈,成為其中的一個環節。現階段應把重點放在獲取全球創新資源上,這也是聚力創新的主要工作目標。主要思路是以中國不斷擴大的內需作為吸引力,通過塑造揚子江城市群為平臺,虹吸全球先進生產要素,尤其是人才到江蘇來創新。具體策略:一是鼓勵江蘇企業研發活動向發達國家企業外包,把江蘇需要的一些技術外包給國外成熟的企業;二是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提出構建江蘇知識產權保護的高地(特區);三是建議對江蘇發展的主導產業行業中的研發人員實施個稅即征即返政策,對企業實施研發投入的抵扣。江蘇提出“依靠制造業走向未來”,但是目前整個社會的金融、文化、制度體系都不利于制造業發展。因此,建議江蘇率先提出實施首席技工制度,以省委省政府名義表彰設立工匠獎,讓技工占有企業的股份,讓職業技術學院享受211政策,憑借江蘇強大的實力,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把這個文化扭轉過來。
“國家戰略”,即把國家的戰略跟江蘇的戰略結合起來,好的機會有“一帶一路”、長江流域開發、江蘇沿海發展戰略以及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包括南京成立的國家新區。這些政策結合點在哪?沿著“一帶一路”推進產業轉移,建立以我為主的價值鏈,這是一個基本想法。具體建議:一是推出一批具有江蘇產業特點的重大工程、重大專項,拉動相關領域創新,同時注重新一代技術的研發和集聚;二是利用金融資源探索新機制;三是國家戰略跟金融科技系統的推動,將軍工系統技術應用到民用當中。
“江蘇情懷”,現在江蘇的制造業缺乏個性,專業化分工不夠細、程度也不深。具體建議:第一,江蘇要在目前四位數產業分類基礎上細分類,找到市場占有率領先的企業,利用政府力量推動資產重組,整合出產業集中度比較高的企業;第二,蘇南蘇北明確提出建設省內價值鏈。蘇北集中建設工業園區,蘇南建企業總部發展生產力服務,有意識地逐個產業來推動;第三,通過采購設備抵扣稅收的辦法,鼓勵江蘇企業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第四,建議江蘇提出讓全省實體經濟企業一年減負20%。
“國際企業”,目前江蘇在全國500強當中擁有現代產能的企業基本沒有,而傳統的500強企業正在衰退。江蘇全球性企業如何產生?要鼓勵推動民企發展,實際上就是創新經濟。現在要求民企走突破性的產業創新,國有企業做累積性產業創新,在民企當中培養隱形冠軍,是江蘇未來走向世界制造業一個必要途徑。
(作者為江蘇長江產經研究院院長、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