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全球經濟 > 正文

加強“一帶一路”共建 推動國際合作共贏(3)

3 國際合作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習近平指出,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合作既是當今時代潮流和全球治理的發展方向,也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戰略對接和共同發展提供了制度條件,為構建全球性伙伴關系打下了良好基礎。

一要緊扣時代和全球發展脈搏

國際合作是和平發展時代主題的內在要求。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貧窮,要合作不要對抗,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正朝著多極化、全球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對國際合作多層次、全方位、跨領域的要求日益突出。加強合作是世界和平的保障,是全球發展的助力,也是“一帶一路”倡議試圖回應的時代需求。

國際合作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路徑。世界經濟仍處于金融危機后的艱難復蘇中,反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勢頭漸盛,各國同舟共濟的精神難以為繼,利益沖突和糾紛有增無減。雖然新興經濟體對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國內的結構性矛盾和社會問題影響了后續拉動力。全球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新的增長動力,更需要多層次、多渠道和多方位的協同發展和產業合作,促進貿易與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新形勢下的國際經貿合作與發展、為打造世界經濟持久增長的支撐體系探索新路徑。

國際合作是全球治理的必要手段。世界體系的整體性和復雜性日趨增強,全球發展不平衡導致全球性問題不斷凸顯,并且遠遠超出單個國家的治理范圍和能力,必須通過國際合作尋求解決之道。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理念,在全球治理中也同樣具有重要價值和現實作用。國際社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只有深化合作,共同維護國際多邊體制,才能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治理體系,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二要促進國家戰略和政策對接

由于國際公共產品的供給超出一國能力,只有加強國際合作,通過共同生產和供給,才能達到應有的規模效益。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有振興國家經濟和推動社會發展的戰略規劃,如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歐盟的“容克計劃”、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計劃、越南的“兩廊一圈”規劃、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計劃等。通過國際合作有效對接這些戰略規劃,不僅形成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解決各國發展不平衡、國際合作碎片化問題,而且將中國的發展機遇拓展為沿線國家共同的發展機遇,無疑將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順利實施。

實現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的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處于不同發展階段,既有工業化剛剛起步的發展中國家,也有擁有領先技術和高端設備的發達國家,還有處在工業化中期、擁有裝備制造優勢和中端生產線的中國。這些國家在全球化產業鏈中首尾相連,通過國際合作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自主對接,既可以滿足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有助于中國產業裝備的更新換代,也有利于發達國家擴大出口。

實現援助優勢的對接。中國與發達國家共同開發發展中國家市場,為實現南北合作與南南合作援助優勢的對接提供了機遇。“一帶一路”倡議容納了南北合作與南南合作兩種差異明顯的模式。南北合作已經形成相對規范的援助體系,但效果不佳;南南合作則正在探索一套符合發展中國家利益的援助規則,合作成果逐步展現。在此情況下,三方合作不僅為發達援助國和新興援助國搭建了連接渠道,雙方增強了對話與聯系,而且雙方以比較優勢支持受援國發展,可以提高援助的適用性和有效性。新興援助國通過合作提高了自身的援助能力和國際形象,發達援助國也改善了自身的援助方式。

實現全球性技術標準的對接。技術標準化不僅是實現“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我國對外開放水平,增強外向型經濟競爭力的主要依托。通過與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合作共建,實現技術標準體系對接,是提高中國標準國際化的重要契機。探索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全球性技術標準對接,共同塑造全球化綠色標準,也需要高水平的國際合作作為支撐,如中歐憑借成熟的合作關系,正在不斷探索建立氣候變化、智能交通、新型城鎮化、智慧城市等標準。

三要構建互利共贏的伙伴關系

隨著全球化和多極化的深入發展,世界更需要同舟共濟的合作伙伴。“一帶一路”倡議為緊密和強勁的伙伴關系網絡構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內涵,互利共贏的伙伴關系也是對“一帶一路”倡導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形象化表達。合作以共同利益為前提,并構成責任共同體的基礎,經濟聯通與社會聯動也有助于各方形成興衰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國際合作擴大共識,增進共同利益。在合作基礎上實現互利是伙伴關系的基礎動力。通過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貿易投資便利化,帶動沿線國家對外開放,可以激發跨區域市場潛力,將產能的互補性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社會進步的助力器,為合力打造縱貫東西的經濟大走廊,整合沿線國家共同利益奠定基礎。為實現共同利益,參與國在滿足自身利益的同時必須兼顧他國利益,以維護良好的合作關系,從而不斷強化域內國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利益共識,擴大利益交匯,增進利益融合。

合作各方共擔風險與責任,增進彼此互信。經濟相互依賴促進國際合作的發展,而國際合作本身又加深了相互依存。“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的外交宣示始終貫穿以合作促互信、以互信謀發展的邏輯。從“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新理念到“全面、共同、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中國主張以溝通、磋商、協同的合作方式發展國際關系,不斷增進彼此的融合度和信任感。通過參與國際合作,各方充分認識自身責任和義務。通過合作構建的信任能夠激勵各方共擔全球治理責任,對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和平衡世界政治格局發揮應有作用。

合作精神不斷內化和外溢,維系伙伴關系。國際合作需要互學互鑒、包容開放,“一帶一路”倡議以新的合作連接起不同區域、不同文明、不同歷史的國家和人民,倡導和諧共處,東西互鑒,將平等、開放、共商、共贏理念內化于合作進程,增強了彼此交流和互動,增進了相互認同與理解。這種觀念的共享不斷體現在國家行為中,并持續影響國家間關系。正如習近平強調,通過加強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擴大合作內涵和外延,推動取得符合人民期待的合作成果。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焦楊]
標簽: 國際合作   一帶一路   共享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