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學術視野 > 公共治理 > 正文

中藥質量安全困局待解(2)

加工和炮制的亂象

中藥加工環節可細分為產地初加工和炮制兩個步驟。初加工是指通過熏蒸和烘干延長中藥材貯藏時間,同時保留藥用部位以便于運輸。媒體上時常有濫用硫磺熏蒸使藥材色彩鮮艷的報道,社會關注較多,實際上對中藥質量影響更為直接的是炮制。

炮制是中藥產業鏈條中利潤率最高的環節,通過將藥材原料制成飲片來加強藥效和減除毒性。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多、小、散,絕大多數年產值在1000萬元以下,產業結構不優。生產飲片須有專門資質,新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實施后,淘汰了近一半飲片企業,產業加速“洗牌”,目前剩余600多家。全國飲片年產量約350噸,總體上供大于求。

近年來中藥材價格持續保持高位運行并伴有波動,中成藥卻屢遭“降價令”。加之環保標準日趨嚴格,價格和成本的雙向擠壓加大了藥企生存難度,容易誘發機會主義行為。現實中,不法商販與個別獲證企業勾結,通過出租出借飲片生產經營資質票據,從事私切濫制、變相生產中藥飲片活動,譬如用福爾馬林、明礬炮制藥材。然后違法出售給飲片企業或醫療機構,形成牢固的利益鏈條。法律規定飲片炮制必須以中藥材為起始原料,然而根據國家食藥總局披露的案件,一些不法商販低價收購飲片廠產生的“藥渣”,加工后再次銷回中藥材市場。

由于監管基礎薄弱,國家中藥飲片總體未實施批準文號管理,僅對阿膠、鹿角膠等十幾個經濟利益大的品種發給批準文號。對絕大部分飲片而言,只要符合2001年《藥品管理法》頒布之前的國家標準即可生產。標準落后帶來質控指標不合理、檢測方法不科學等問題。有限的監管力量難以嵌入到生產過程中,藥監部門更多依靠化學藥的監管思路,通過檢驗主要成分有無及其含量來判斷中藥材質量。然而這種末端監管方式面臨巨大現實挑戰。如三七總皂甙與三七有類似鑒別反應,但兩者藥效無法相提并論,價格也相差20倍,僅憑檢驗很難發現非法添加行為。

完善“明規則”打擊“潛規則”

歸納而言,理應道道把關的中藥質量安全,卻在現實中層層失守。中藥質量安全困局的本質,是產業發展與監管能力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解鈴還須系鈴人,從三個維度提出對策建議。

一是嚴字當頭,打擊“潛規則”。中藥安全重在監管,負有屬地責任的地方政府應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處理好發展與安全、扶持與規范的關系。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著力維護中藥市場流通秩序,解決行業“潛規則”。具體而言,中藥材種養大縣可借助新一輪機構改革契機,強化鄉鎮食藥監管派出機構與農產品質量監管站的協作,避免分段監管縫隙。中藥材市場所在地政府可配備專門機構和專門人員,負責市場管理工作,保障必備經費和檢驗檢測設備,完善市場交易和質量管理規范等規章制度。生產環節應加強飛行檢查和體系核查,防范類似“問題銀杏葉”事件的系統性風險。

二是探索產業嵌入型監管政策。發達國家藥品安全治理經驗表明,強大的產業與強大的監管互為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我們優化中藥材和飲片產業結構,增加高質量中藥產品有效供給,實現中藥產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兼容。《“十三五”國家藥品安全規劃》已明確提出全面實施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云南、貴州等省也出臺相關規劃。有條件的企業可自建藥材基地,引導藥農入股,確保藥材來源穩定。政府應出臺制度并搭建平臺,鼓勵企業建立藥材質量全程追溯體系,用信息技術倒逼藥材源頭治理。要建立區域性第三方檢驗機構,引入社會資本參與中藥質量安全共治,緩解監管部門技術支撐薄弱問題。

三是從健康中國戰略高度重構中藥質量安全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同樣地,中藥質量安全也要融入相關政策,通過制度重構釋放改革紅利。一方面,中藥材不是普通農產品,而是關系公共安全和人民健康的特殊產品。有關部門決不能以“大棚種菜”的方式對待中藥材,而要量身定制一整套制度體系。另一方面,藥監部門須革新工作范式,盡快實施中藥飲片批準文號管理,出臺更加完善的審評、檢驗、監管措施,規范中藥飲片炮制過程,有效保障人民健康福祉。

上一頁 1 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