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層官員工作在公共權力運行的第一線,與民眾互動最頻繁,他們的貪腐直接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社會影響極壞。因此,反腐必須要做到全覆蓋,關注基層“小官貪腐”問題。
【關鍵詞】基層腐敗 反腐敗斗爭 制度建設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基層貪腐”的主要根源
治理“小官貪腐”、拍“蒼蠅”,是國家反腐斗爭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各級紀委在長期反腐實踐中已總結出了“基層腐敗”的產生原因和機理,必須要讓基層人民群眾有獲得感,不再認為反腐是高層的事情,與自己無關。由于不少高層官員的腐敗來自基層行政的習慣,因此,基層反腐對于下一步的懲治防范、建立長效機制具有積極的意義。
通過這些年的反腐經驗,可以發現“基層腐敗”主要根源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基層干部擁有實權。權力尤其是審批、資源分配、民生福利等權力,使得基層的干部有違規違紀的操作空間,在行使公共權力時,容易滋生腐敗。第二,監督體系和制度不完善,得不到有效執行。基層干部有時在同一區域或單位工作多年,對市場、政府、企業等主體關系和運作機制較為熟悉,往往善于鉆各級政府部門、審計、財務、法律的空子,使監督難以有效進行。第三,基層權力運行不夠透明,其運行打上了所在地域、行業、單位的烙印,形成了自我循環的慣性,無論是上級機構還是民眾,都無法完全掌握其內在的運行機制和決策流程。基層存在明顯的“尋租”空間和違規機會,給“基層貪腐”提供了土壤。第四,基層干部自身的原因。基層干部收入不高,晉升空間有限,在多年未獲提拔的情況下,如受到外界誘惑,容易走上貪腐道路。
針對上述原因,并結合我國基層權力運行的實際,各級黨委和政府摸索出了相應的懲治防范措施:第一,簡政放權,弱化“小官”對于資源和權力的分配權,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牢籠,減少權力掌握在某些人、某些利益團體手里的機會,從源頭上防范和減少權力的濫用,堵住權力的隨意行使,把本該屬于市場和民眾的權力交給市場和民眾。第二,實現基層權力運行透明化。既包括對上級的透明,也包括對民眾的透明,使得權力運行、資源分配的每一個環節都符合程序,在公開的流程中進行。第三,加強對基層干部的法治教育、廉潔自律教育、思想教育和黨性培養,使基層官員樹立起正確的行為規范、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只有“內因”改造好了,才能做好整體預防懲治腐敗的工作。第四,加強全方位的監督,完善監督制度和體系,建立完整的內外部監督體系。體制內監督要完善法律法規、紀律制度體系,做好落實;體制外監督最重要的是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和積極性,鼓勵用微信、微博、紀委網站舉報等手段進行監督,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反腐倡廉的事業中來。
十八大以來我國的基層反腐敗斗爭卓有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1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指出,經過全黨4年多的努力,“黨的各級組織管黨治黨主體責任明顯增強,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得到堅決落實,黨的紀律建設全面加強,腐敗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過去4年多的反腐工作,凝聚著鮮明的反腐理念和精神力量、嚴謹的科學思維、周密妥當的戰略部署、堅定從容的政治意志。
首先,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斷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嚴肅查處違紀違法行為,著力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保持高壓態勢不放松,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在現實的貪腐案件中,“小官貪腐”占70%以上,且多發生在基層干部、村干部身上。他們在公共權力運行的第一線,與民眾互動最頻繁,他們的貪腐直接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社會影響極壞。因此,反腐首先必須全覆蓋,關注基層“小官貪腐”問題。
其次,全黨保持政治定力,把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擺在首位;堅持依規治黨,扎緊制度籠子,不讓黨紀黨規成為“紙老虎”“稻草人”;修訂實施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黨紀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以及《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制度利器。中央用一系列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制度體系進行制度反腐,科學、合理地保證了反腐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態化,黨內政治生活呈現新的氣象。
再次,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扎起制度籬笆。未來我國的反腐應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結合,加強黨內監督,推進標本兼治,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強化監督執紀問責。既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又維護好黨內政治生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實現依規治黨和依法治國相統一,最終使得黨員干部從內心自覺達到“不想腐”的境界。
深入推進基層反腐敗,帶來了巨大的正能量
反腐“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百姓滿意度逐年上升。高壓態勢反腐的結果,是人民越來越滿意。據國家統計局開展的全國黨風廉政建設民意調查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召開前,人民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滿意度是75%,2013年是81%,2014年是88.4%,2015年是91.5%,2016年是92.9%,逐年走高。其中,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共處分鄉科級及以下黨員、干部114.3萬人,處分農村黨員、干部55.4萬人。
持之以恒糾正“四風”,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把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體現在作風建設全過程,堅持經常抓、抓經常,看住重要節點,聚焦“關鍵少數”,緊盯享樂奢靡和隱形變異的不正之風。對“四風”問題線索專項處置,及時約談函詢,令相關干部在民主生活會上作出深刻檢查;對規避組織監督、頂風違紀的,一律從嚴查處、通報曝光。對巡視發現的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走樣,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嚴肅反饋、督促整改。
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不斷凈化政治生態。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管住黨員干部大多數,嚴糾“四風”,關口前移,繼續形成高壓態勢,扎緊制度的牢籠,做好依規治黨、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不斷凈化政治生態。2016年,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253.8萬件次;立案41.3萬件,增長25%;處分41.5萬人,增長24%。
過去四年多來,中央大力反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改善了政治生態,提高了全體黨員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素質,反腐釋放的政治活力、經濟活力和社會活力不斷增強,領導干部從不收斂、不收手到行為受約束、心理受震懾,再到心有所懼、行為所矩,大大改進了基層干部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和實際行動,提升了基層干部廉潔品質,維護了中央權威,夯實了執政黨的地位。未來我國反腐工作要在態勢不減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制度設計,使得反腐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有機結合、相互促進,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不斷取得從嚴治黨和反腐倡廉新成效。
(作者分別為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導;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綜合辦主任,黨支部書記)
【參考文獻】
①《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公報》,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017年1月8日。
責編/張寒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