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西部地區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核心提示: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處于新常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正步入中高速且緩慢下滑的時期,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西部地區可以從資本、勞動力和全要素生產率方面入手,重點改善要素供給,推進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繼續推進收入分配改革和完善社保體制等,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處于新常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正步入中高速且緩慢下滑的時期,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西部地區可以從資本、勞動力和全要素生產率方面入手,重點改善要素供給,推進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繼續推進收入分配改革和完善社保體制等,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關鍵詞】西部地區  中等收入陷阱  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識碼】A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國民收入從一個低收入國家水平邁入到中等偏上收入的國家行列。我國各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的國民生活質量和水平提升非常顯著,西部地區人均GDP雖低于中東部地區的平均水平,但其2014年人均GDP仍達到6000美元以上,按照國際通行標準,西部地區業已處于中高等收入行列。但在國內外相關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西部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時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面臨著中等收入陷阱的嚴峻挑戰。

西部地區需求增長動力不足,供給增長缺乏后勁

第一,從需求方面來看,需求側的增長動力不足。首先,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效率呈遞減趨勢。長期以來,西部各地區形成了以能源、資源性產業的開發和加工等為主的工業結構,但是各地區在這些工業領域的過度投資,也造成大量的產能過剩。即使如此,在西部地區很多地方仍舊出現重復投資和過度投資等問題,這一投資發展策略不僅導致其產出水平和經濟效益的低下,而且往往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進一步加重了本地區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經濟增長的代價高昂。

其次,消費增長速度回落。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西部地區的居民最終消費率不高,消費始終未能成為推動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內生動力。2016年西部各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整體上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但其自身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回落,平均回落幅度為1個百分點左右。與此同時,西部地區的收入差距不僅與中東部地區在不斷擴大,而且西部各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斷擴大,西部地區的基尼系數長期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之上。在確保公平和效率的前提下,依靠消費驅動西部地區經濟增長,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實現。

最后,外貿形勢嚴峻。隨著經濟的深入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與東南亞的越南、泰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比我國的人口紅利優勢不斷減退,導致西部地區出口產品的成本提升,降低了產品出口的整體競爭力。從外貿依存度看,西部地區只有重慶、新疆、西藏和四川超過15%,其他絕大多數省區都在15%以下,西部地區的開放型經濟發展步伐有待進一步提升。近年來,國際市場需求持續疲軟,西部地區的進出口貿易增速逐漸回落,產品出口維持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

第二,從供給方面來看,供給側要素的增長后勁乏力。首先,勞動力供給總量和供給結構不合理。長期以來,我國西部地區的人口增長率一直位居全國第一,其總人口在全國的比重不斷上升。人才是第一戰略資源,西部地區的發展尤其需要人力資源的開發,其眾多的人口為本地區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西部地區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問題很明顯,本地區的教育比較薄弱,人口素質相對偏低,人才隊伍結構不夠合理,部分地區存在勞動力資源數量型過剩與質量型短缺并存的局面,人力資源的配置方式和結構性調整難以融入區域產業的優化升級,其人才缺口遠超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的人口紅利優勢逐漸減弱。

其次,投資增長率和資本邊際效率存在“雙下降”。西部地區自2011年以來投資總量增長率持續回落,且幅度仍未明顯收窄。2014年,西部地區投資總量約為125980億元,約占全國總投資的25.1%,比上年同期回落0.5個百分點。2016年西部地區投資總額達154054億元,比上年增長12.2%,但增速回落0.4個百分點。近幾年來,西部地區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對其GDP貢獻率在40%以上,但其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的增幅卻呈走低的態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推算,2008年西部地區的投入產出彈性為3.2左右,到2016年降低到1.5左右。長期以來的重復投資和過度投資,使西部地區很多地方出現了產能過剩和供過于求等局面,單位投資所帶來的收益不斷降低。

最后,全要素生產率不斷下滑。產出增長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長率的部分為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全要素生產率是總產量與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它是去除傳統的資本和勞動力等基本生產要素之后,因其他因素的創新所帶來的產出增加。它體現了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是分析經濟增長源泉的重要工具。相關研究表明,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2009—2016年西部地區全要素生產率整體低于中部和東部地區,并呈逐步下滑的態勢,表明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勢頭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以上分析表明,在短期內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的動力不足,長期內其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的供給增長乏力,全要素生產率不斷下降。加之,西部地區經濟體制轉型處于關鍵階段,存在產業結構有待于進一步優化,人口紅利逐漸減退,自然生態環境質量有待于提高等問題,如果在當前一段時期內不能解決這些問題,西部地區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西部地區要改善要素供給,推進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從資本、勞動力和全要素生產率方面入手,著力改善要素供給。一方面,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提高資本產出效率。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積極吸引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和壟斷市場,實行市場化運作等方式,著力完善由市場決定資本要素配置的體制機制,提高投資的質量和效益。另一方面,提高人口的流動性,提高人力資本質量。在我國初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和人口紅利逐漸消退的情況下,西部地區應該逐步改革戶籍制度,放開落戶限制,吸引外來地區勞動力尤其是高素質人才向本地區流動,以解決本地區人力資源欠缺和高素質人才不足的問題。同時,西部地區還應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繼續大力推動“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推進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一方面,要調整和優化西部地區的產業結構,實現經濟結構向中高端邁進。要加快西部地區現代農業發展所占的比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對鋼鐵、煤炭和水泥等行業,進行轉移、整合或淘汰;同時,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協調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創新經濟增長動力機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新常態下,西部地區經濟增長需要以創新為動力,著力支持企業的自主創新和管理創新,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同時,推動西部地區著力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率,產業轉型要堅持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相結合,實現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繼續堅持收入分配改革,完善社保體系。首先,西部地區要加快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完善現行的收入分配管理政策,調節分配結構,努力縮小西部地區與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內部各地區之間及其本地區不同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推動實現本地區經濟增長與人民收入的同步化。其次,完善社保體系,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在新常態下,最重要的就是要盡快建立和完善城鄉統一的社保體系,擴大個人賬戶的規模,建立基本養老金的常態化調整機制,逐步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要確保西部地區的財政資金在醫療方面的投入比例,努力構建負擔合理和可持續的醫保籌資機制,提高本地區在養老、醫療和生育等方面的社保質量;要推進戶籍改革,逐步改變城鄉居民在社保方面存在的長期分治的局面,切實保障進城農民工的社保權益。

(作者為河套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財稅政策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以巴彥淖爾市為例”(項目編號:NJSY14322)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重慶市經濟信息中心:《重慶2015 年經濟展望》,重慶:重慶出版社,2014年。

責編/溫祖俊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王妍卓]
標簽: 陷阱   收入   西部   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