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中國古代經濟倫理價值主線的傳統義利觀,對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特別是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經濟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我們有必要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融入中國傳統義利觀,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以傳統義利觀重塑人們的道德情操和價值追求。
【關鍵詞】企業管理 義利觀 經濟建設 道德建設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我們在今天的企業管理過程當中吸取和借鑒。思想決定著行動,我國傳統的義利觀在現代社會的經濟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為現代企業的管理和發展提供了正確的價值導向。
“義利”一詞由來已久,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被不斷賦予了更加深刻的含義。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對該詞進行分析,可以得出三個不同層次的含義:首先,義利觀是人們主觀行為的一種思想指導;其次,義利觀中積極、向上的內容,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最后,“義”與“利”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他們彼此對立,同時又相互依存。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傳統的義利思想進行加工,取其精華,使之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和價值。
傳統的“以義制利”思想,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經濟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倡導重義取利的價值取向,抵制見利忘義的不良道德傾向。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有些人為了追求利益,將中華傳統美德拋在了腦后,不擇手段地牟取暴利。當前我們不斷強調要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并以此作為規范人們行為的準則,這一理念也與傳統的義利觀一脈相承。
重視高尚精神追求,預防腐朽思想侵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多數社會活動都需要通過金錢這一中介來實現,金錢也由此成為一些人競相追逐的目標。在某種程度上,人與人之間甚至已經演化為了復雜的利益關系。由于一些人對利益的過度追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不良思想也隨之而產生,以至于由此衍生出“一切向錢看”等扭曲價值觀。加大對中國傳統義利觀的學習力度,有利于在精神及人格塑造等方面培養人們正確看待金錢與利益的態度。從這一角度來講,用傳統義利觀重新塑造人們的道德情操和價值追求是十分必要的。
以集體利益為重,摒棄利己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主體難免把自身利益作為首要出發點,特別是當經濟主體的利益與社會的整體利益、全局利益出現矛盾之時,有的經濟主體很可能會選擇犧牲整體、全局的利益來保全自身利益,這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利己主義的小團體,其存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傳統的義利觀以“義”為主,強調把國家利益、整體利益放在首位。可見,在處理公私關系、局部和整體關系等方面,中國傳統義利觀對當下的經濟社會仍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傳統義利觀對現代企業責任意識的培養與建立具有積極作用
中國傳統的義利思想有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有益于企業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以及社會經濟倫理價值體系的建構。無論在何時,中國傳統的義利思想都要求人們在逐利的過程中堅守道義。在當下,這種價值觀依然影響著我們,那些違背企業倫理和社會道德的行為,正在日益受到社會的鄙棄和反對。在追求物質財富與經濟利益的過程中,道德準則始終對人們的逐利行為起著制約作用,企業的信用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也反映出傳統義利觀對現代企業責任意識的培養與建立具有積極作用。
傳統義利觀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其精華就是崇尚道義和推崇公利,這種思想起源于儒家義利觀當中的“貴義輕利”思想。在傳統儒家義利觀中,人們的取利行為一定要符合社會的道義,隨著歷史的發展,這種精神早已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之中。重視社會公義、對誠信的堅守,為我國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凝聚力,既有效調節了社會秩序,也維系著人們之間的情感。在經濟生活中,企業以營利為目的的逐利行為不可避免,但企業經營者同時也應該明晰逐利行為的道德底線。“見利思義”就是一種良好的商業道德,有助于企業的發展和經濟秩序的穩定。如何在逐利的過程中長久地堅守信義,對于企業來說也是一個長期的課題。
良好的企業形象可以為企業提供巨大的發展動力,是企業走向世界舞臺的通行證。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廣大中華兒女的道德準則。近些年來,我國一部分企業以逐利為主要目的,忽略了企業形象的樹立。有鑒于此,中華傳統義利觀可以被運用到改善企業管理思路與方法的過程中。企業可以通過對義利觀的學習與運用,更加充分地考慮消費者的權益和意愿,使企業在獲利的同時,也維護了消費者的權益,從而實現“雙贏”。企業想要樹立起良好的形象,首先應當秉承正確的價值觀,讓誠信成為企業的核心管理理念,為企業贏得較高的社會認可度。
與時俱進、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地在企業管理中融入傳統義利觀
不同的發展時期以及不同的社會環境向企業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要求。在企業管理中融入傳統義利觀,應當與時俱進、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才能發揮最大效用。中國傳統義利觀有助于提升企業文化軟實力,引導企業健康有序發展,實現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結合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傳統義利觀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的應用途徑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
通過對義利觀的學習和吸納,進一步提升企業文化軟實力。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已經有很多人提出并探討了“企業文化”等問題,良好的企業文化是企業良性運轉必不可少的條件,豐富企業文化是增強企業軟實力的必由之路。軟實力雖然是無形的,但對公司的形象和社會競爭力卻有著重要的影響。過去一段時間內,一些人對于企業發展的理解和規劃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他們甚至認為,只要企業能夠生產出合格的產品、獲得足夠的利潤,那么企業的發展規劃就算成功。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軟實力,即企業文化的建立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企業應該與時俱進地調整自己的規劃思路和發展方向,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和時代的發展,使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當中立于不敗之地。
以義利觀營造企業文化氛圍,打造企業文化品牌。除了提升服務競爭力、專業技能等硬實力,現代企業也應當營造積極正面的文化氛圍,提升自身文化軟實力。把傳統義利觀融入企業文化中,融入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節約管理成本,降低經營難度,增強員工的積極性,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
以義利觀培養企業員工的社會責任感,提升員工的職業操守。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以傳統義利觀為價值導向,將傳統義利觀與當代企業管理有機統一起來,注重對員工社會責任感與職業操守的培養。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企業亦擔負著重要的職責。企業對經濟秩序和社會道德準則的遵循,將有利于減少社會矛盾和沖突。作為一個實體,企業自身應更加重視“義”,在“義”的基礎上將“利”付諸實踐,例如適時提高員工薪酬、關注員工的實際需求、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①周璐:《先秦儒家管理哲學研究綜述》,《管理工程師》,2014年第5期。
②何方芳:《我國政府行政倫理的失范及其治理——以儒家義利觀為視角》,《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
③朱玲:《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一種基于社會責任的義利關系探討》,《現代企業教育》,2010年第6期。
④閆學軍、王雷震:《論孔子的“義利觀”及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商場現代化》,2009年第5期。
⑤林斌高:《先秦儒家義利觀及其現代企業文化建設應用研究》,《華僑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⑥劉剛:《先秦儒家義利觀與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標準》,《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責編/王妍卓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