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黨委作為中國共產黨在高校的基層組織,只有真正把握黨的思想理論精髓,掌握辯證處理問題的方法論,才能準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應摒棄“灌輸論”,注重彰顯“思想”自身的魅力。
【關鍵詞】思政教育 高校黨委 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2016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強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新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提高黨的基層組織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同時強調,“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習總書記反復強調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性,這些規律表現在具體的工作中,具體的教書育人中,具體的學生成長中。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就其發展歷程和理論旨趣而言,一直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黨委作為中國共產黨在高校的基層組織,只有真正把握黨的思想理論精髓,掌握辯證處理問題的方法論,才能準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并做好該項工作。
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品格
中國共產黨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又是以上理論在中國大地上的具體實踐者。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并不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偶然產物,它是馬克思主義真理在中國社會具體的展開和升華。在近100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大旗,在不斷地自我反思、自我革新與自我批判中,使馬克思主義越來越內化為自己的精神與靈魂,并以新的反映中國社會現實的理論形式表現出來,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理論,成為新時期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可見,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必須突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內在邏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公民,特別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不是根源于理論本身的政治地位,而是理論的真理性和實踐性。只有這樣,對馬克思主義真理性信仰才能轉化為堅定的政治信念和堅強的實踐勇氣。馬克思以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所獲得的科學成果和真理性預見,是現實社會與人類價值高度統一的結果。正因為如此,馬克思主義才能成為群眾的信仰。“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物質的力量。”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的無產階級和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在尋求救國救民的艱苦道路中,開始引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并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從某種意義上,中國共產黨本質上就是馬克思主義在現實中的“物質力量”。中國共產黨不僅僅是一個政黨組織,它還是一種精神、一種思想、一種理論的化身。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實踐成果,又是理論成果。擁有馬克思主義這一“靈魂”或“頭腦”的共產黨在具體的思考和實踐中,又創建出更加豐富的理論成果。這些成果不僅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理論創新,也同時是指導未來實踐的航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我們適應新形勢、認識新事物、完成新任務的根本思想武器。”新的理論成果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從戰爭年代的革命性質向國家建設的執政性質的全面轉化。中國共產黨的智慧、成熟、先進性和正確性,在國家建設和發展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自身組織結構融為一體的化身。馬克思主義揭示的“規律”是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揭示的“中國規律”也是真理。傳統的觀點認為,中國共產黨是兩個“主義”(馬克思主義與列寧主義)的忠實的執行者,而進一步解讀,中國共產黨不僅僅是兩個“主義”的忠實的執行者,更重要的,它還是兩個“主義”的生命載體。從理論邏輯上,真理具有自我展開的功能;中國共產黨是作為真理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的實踐主體;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內容。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成為長期執政的政黨的理論依據。中國共產黨只有永遠堅持真理,堅持正確的方針政策,堅持為人民服務,才能永葆青春,才能避開“歷史周期律”,才能具備長期執政合法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摒棄“灌輸論”,更應尊重規律
什么是規律?規律就是事物內外部存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恩格斯說:“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規律。”人們可以發現和利用規律,但不能創造和改變規律。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我國學者對此有過頗多的論述。如有的觀點認為,“所謂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諸要素之間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本質的現象”。學術界還存在“若干要素”之說。不管哪種學說,都存在自身的合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國家意識形態培養的構成要素之一,其本身就具有自我的規定性和特征。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中凝聚的“思想文化”與“政治意識”本身就構成了“主體人格”。具體到某一個國家和社會,這些“思想文化”與“政治意識”主要為主導(執政)者發現、選擇和宣傳。
不論哪種社會類型,都會在自身發展中,凝練出自己的主流文化或者價值觀,并為統治階級所利用、選擇和改造。這種主流價值觀逐步成為相應社會類型或國家的先在的“思想”或“靈魂”。這種以該時代“主流價值觀”為核心的“觀念”就成為該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起點和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古代的“忠孝”價值觀貫穿于整個中國歷史,其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是“忠孝”的“思想”; 西方基督教中的《圣經》文化貫穿于整個歐洲歷史,其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是《圣經》中的“思想”“觀念”。從人類歷史的宏觀視角看,思想政治教育構成了社會文化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久以來,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偏向 “灌輸論”。這種認識是有失偏頗的。20世紀初,列寧指出,“工人本來也不可能有社會民主主義的意識。這種意識只能從外面灌輸進去”。這是因為俄國工人階級過于“理論貧乏”,因此列寧提出了“灌輸論”來解決工人的思想教育問題。但當前的中國社會現實及思想教育對象都出現了巨大變化。中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對的是受過良好教育的有著一定文化底蘊的大學生。因此,我國高校不僅要摒棄“灌輸論”,更應尊重規律,注重彰顯“思想”或“真理”自身的魅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一個技術突飛猛進和知識爆炸的時代,充分尊重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的特性,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前提下,大力吸收傳統思政教育的精華,創新教育方式方法,將能極大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高校黨委承擔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
習總書記指出,“各級黨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加強領導和指導,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各部門各方面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尊重內含規律的“思想”先在性。在革命年代和建設時期凝結的合規律的“思想文化”與“政治意識”,必然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 “主體內容”。中國共產黨的優勢之一在于其 “思想文化”與“政治意識”的真理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高校黨委對學校工作實行全面領導,承擔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如何理解“主體責任”中的“主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通過黨的法規、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等具體形式,融入到人民群眾的具體生活實踐,并彰顯出強大的“真理”魅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系列理論論述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中國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成就,無不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真理性力量。
高校黨委要成為高校組織上、政治上、思想上、理論上的領導核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高校是科學、藝術與文化的殿堂,是一個社會精神的縮影。高校黨委是黨的基層組織,它不僅僅是組織上和政治上的領導核心,更應該是思想上理論上的領導核心。要做到這一點,高校黨委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對馬克思主義真學、真懂、真用,做高水平的馬克思主義者。各級黨委要負起把關定向、統籌指導、建強班子的責任,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納入黨建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確保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
多年來,我們黨對高校黨委在組織上和政治上的建設給予足夠重視,而在思想上和理論上建設重視不足。部分高校黨委只是充當了上傳下達的“傳話筒”,而未能成為真理的真正持有者、論證者和宣傳者。也就是說,個別高校黨委只是一個沒有或缺少靈魂和思想的組織架構而已。甚至個別黨委因為理論素養不足,導致錯誤地理解中央精神。沒有或缺少靈魂的基層黨委只能機械地、本本地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實踐中出現的學黨章就是抄黨章,學中央精神就是死記硬背條條框框等情況,不得不說是典型的形式主義。這樣的黨委雖然也努力去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但他們卻做不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從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展和偉大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不斷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只有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的高校黨委,才能掌握辯證處理問題的方法論,才能彰顯真理的魅力,才能以自我為基點,充分發揮主體性,將思想政治教育擴展到學校的各個角落。除了本身的思想理論建設外,作為學校領導核心的高校黨委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發揮主體性還應當體現以下層面:一是黨委對自身主體性要有充分的的認識;二是黨委要通過黨的組織體系(包括共青團的體系)、高校的教學體系和文化體系領導和實施思想政治教育;三是黨委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高校團委工作的有機構成,堅持高校工作一體化發展。
(作者單位:沈陽工業大學團委)
【注:本文系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馬克思的社會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觀的邏輯關系研究”(項目編號:L16BKS005)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②《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③胡沫、孫其昂:《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哲學視域》,《江漢論壇》,2004年第8期。
④列寧:《列寧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⑤劉書林:《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堅守“灌輸論”的緣由》,《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年第10期。
⑥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新華網,2016年12月8日。
責編/陳楠 溫祖俊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