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國家治理研究院> 正文

治理燃煤污染:從需求側到供給側

——供暖領域實現煤炭清潔高效燃燒的建議

我國每年煤炭燃燒量占煤炭消費總量的比重在80%左右,其中用于民用和工業供暖的比例超過40%,用于發電的比例接近45%。我國現代化燃煤電廠的污染物排放已達世界先進水平,能耗標準也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但燃煤供暖的排放水平卻明顯低于先進國家。供暖燃煤排放的SO2和煙塵占全國排放總量的比重高達1/3以上。實現大氣污染防治目標,重要任務之一是加速推進煤炭在供暖領域的清潔高效燃燒。

防治燃煤空氣污染的重點是實現供暖領域的煤炭清潔高效燃燒

燃燒煤炭的用途主要包括終端消費、發電消費和供熱消費三類。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測算,在2010-2014年間,我國每年的煤炭燃燒量大約處于28-34億噸之間,再加上高爐噴吹等其他燃燒用煤的消費,我國目前每年燃燒的煤炭量超過30億噸,占煤炭消費總量的比重為80%左右。燃燒煤炭是我國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相關專業研究測算,30多億噸的煤炭燃燒,對空氣中SO2的貢獻度接近80%,對NOX、PM2.5、煙粉塵和Hg的貢獻度皆已超過了50%。

長期來看,解決燃煤排放問題要靠煤炭減量化消費,但中短期內,煤炭燃燒量很難顯著下降。北京通過“煤改氣”“煤改電”,已將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降到了20%以下。2015年,北京全市SO2和PM2.5的年均濃度同比分別下降38.1%和6.2%,全年重污染天氣與2013年相比減少12天。全國煤炭消費的減量化遠不及北京目前的程度。根據我國能源規劃目標和相關預測,煤炭消費量在2020年將控制在41億噸以內,在2030年將小幅降至40億噸左右。由此分析,我國每年的煤炭燃燒量在2020年仍將高達30億噸以上,在2030年為30億噸左右。

治理燃煤污染,必須實現煤炭在供暖領域的清潔高效燃燒。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年的民用和工業供暖耗煤量在燃煤總量中的占比超過40%,發電燃煤量的占比接近45%。目前,我國燃煤電廠的排放和能耗標準已處世界先進水平,神華集團的“超低排放”技術全球領先。與發電燃煤相反,我國工業供暖的鍋爐燃燒效率和熱效率明顯低于國際先進水平,民用燃煤的排放問題更為突出。

供暖煤炭清潔高效燃燒技術難以推廣的主要原因

目前,可以提高供暖燃煤的清潔度和燃燒效率的技術主要有三類。第一,燃燒由煤研磨而成的煤粉。我國現代化電廠的電站鍋爐已普遍采用煤粉燃燒技術,但供暖工業鍋爐還很少采用。這也是我國供暖煤還未實現清潔高效燃燒的一個主因。煤粉工業鍋爐在歐洲應用普遍,我國也有一些城市曾嘗試使用此設備,并取得了明顯的減排效果。例如蘭州試點的煤粉工業鍋爐,SO2、NOX和煙塵的排放量完全達到天然氣鍋爐的排放標準。第二,燃燒由煤粉添加輔料(輔料主要用于定型和減少污染物排放)經機械壓制而成的型煤。與燃燒原煤相比,燃燒型煤可將SO2、NOX和煙塵的排放量降低40%-60%。河北省已計劃在2年內,以型煤替代民用“散煤”和規模以下工業用“散煤”,替代比例將超70%。第三,燃燒由特定品種的優質精煤經化學和物理方法燒制而成的蘭炭。蘭炭優化了煤的性能,能將PM2.5的排放降低75%以上。

推廣供暖原料煤清潔化、高效化,需要改變傳統的供應模式,但在供給側和需求側都存在困難。目前的模式是將原煤或簡單加工的煤直接供應給燃燒主體。這種模式的主要缺點在于,煤質參差不齊、供煤渠道雜亂,導致燃燒標準難提升、政府治理難見效。清潔高效原料煤的供應,需要增加專業化的加工環節。加工后的原料品質大幅改善,流通專業性大大提升,燃燒標準與政府治理的“兩難”問題也將得到有效解決。根據不同原料的特性安排用途:煤粉可主要供應工業供暖,型煤和蘭炭可供應民用采暖。由于供暖燃煤的供給側和需求側均存在問題,目前供暖煤清潔高效燃燒技術很難推廣。其原因之一是具備專業加工能力的供應主體缺乏。新型供暖原料的供應需要加工技術和定制管理的雙創新。例如煤粉的供應,加工主體需具備集成定制能力,要根據具體的工業鍋爐特性設計煤粉研制方案,并采購適宜的煤種。但我國現階段具備條件的供應主體并不多。二是“硬件”難到位。燃燒新型原料煤需要使用新型工業鍋爐和民用爐具,改造工業供熱系統,并建設煤粉集中加工中心。合格工業鍋爐和民用爐具的供應、加工中心的配置以及資金的支持都存在問題。三是民用原料價格貴。政府補貼和政策力度如不到位,居民群眾不會主動選擇雖然清潔高效但成本遠高于“散煤”的新型原料。

圖像 4

促進供暖煤炭清潔高效燃燒的對策建議

一是推進改造傳統工業鍋爐,布局基于煤粉鍋爐技術的分布式供熱系統。供給側改革需要穩定的消費需求支撐,推廣清潔高效供暖原料煤的首要任務,是從工業供暖領域入手,制定我國以清潔高效煤粉鍋爐替代工業園區、礦區、廠區、生活小區等的傳統工業鍋爐的總體規劃和實施路線,提高供暖燃煤標準并強化監管和執法,推廣全封閉、智能化的分布式煤粉鍋爐供熱系統。

二是配套建設煤粉加工中心,培育現代化的煤粉加工、配送企業,通過供應鏈管理為供熱系統提供定制化的原料供應服務。加工中心業務可以多元化,除了供應煤粉,還可根據民用供暖需求提供型煤的加工和配送服務,以及為電廠提供配煤服務。

三是建立清潔高效供暖原料的工業鍋爐和民用爐具的研發、檢測平臺。可針對目前煤粉、型煤、蘭炭工業鍋爐和民用爐具供應存在的問題,支持建立研發、檢測平臺,根據大氣污染防治和節能減排的戰略需求,出臺行業標準,引導新型設備制造業發展。

四是支持設備改造和民用消費。將城鎮供暖系統改造資金納入基礎設施建設范疇,由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支持居民購買專用爐具和燃燒清潔高效原料煤。

五是從供需兩方面加強監管,提高供暖煤清潔高效燃燒水平。工業供暖領域采用煤粉供暖系統后,政府可通過市場化、法制化的手段重點監管煤粉加工中心,再與對供熱主體的排放監管相結合,以消費和流通聯動監管的方式扭轉工業鍋爐排放難治理的被動局面。對于民用供暖煤流通監管,在型煤、蘭炭等新型原料燃燒比例不斷提升的條件下,政府也可通過監管加工主體的方式,保障民用原料煤的質量,從而有效解決民用“散煤”燃燒的治理難題。

【本文作者分別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企業評價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中小企業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 制圖:石 玉 張盈盈】

責任編輯:國家治理1
標簽: 供給   污染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