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域人才競爭力總體東部西部差異大、內陸地區向沿海地區逐漸增強
依據國家統計局劃分標準,我們將31個?。ㄊ校┑臏y評結果劃分為八大經濟區進行比較,具體包括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北部沿海(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東部沿海(上海,江蘇,浙江)、南部沿海(福建,廣東,海南)、黃河中游(山西,內蒙古,河南,陜西)、長江中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西南地區(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和大西北地區(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總體來看,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人才競爭力更強。首先,東部地區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相對較多,人均預期壽命相對較高,人才基礎優勢明顯;同時,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口數量、教學與科研人員數以及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總數優勢突出,潛力也相對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東部地區人才資源總量充足,人才素質較高。其次,科技貢獻方面,三種專科申請和合計量相對較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明授權量增速相對較快;經濟貢獻方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高新技術產業凈利潤相對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東部地區人才效能較高,對區域發展貢獻較多。最后,無論是在人才培育上的教育經費投入,還是圍繞人才發展的各項制度環境,如保障環境、勞動市場的流動性和開放度、資金和流動人口的限制以及創業就業環境的改善,東部地區各省(市)都明顯優于西部地區各?。ㄊ校?。
此外,內陸地區相對于沿海地區而言,無論是在人才總量和質量,還是在人才發展貢獻上,或是在人才培育的環境營造上,都存在明顯的弱勢。人才體制機制以及發展環境是制約其人才競爭力提升的關鍵因素。而現有人才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應對,勢必會進一步造成潛在的人才流失、人才短缺等問題,而這將會大大影響當地人才競爭力水平的提升,并阻礙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人才競爭力的地區比較:東部地區、長三角地區區域人才競爭力較強
從2016年中國區域人才競爭力指數得分來看,東部沿海地區優勢比較明顯,位居榜首(見圖2),其次是北部沿海地區和南部沿海地區,分別位列第二、三名。從分項指標來看,東部沿海地區人才競爭力指數較高,得益于人才資源、人才效能和人才環境得分排名均靠前,分別位列第2、第1、第1。同樣值得關注的是黃河中游、西南地區和大西北地區,不僅人才競爭力遠遠低于平均值,而且排名位列后三位。通過分析分項指標可以發現,大西北地區無論是人才資源、人才效能還是人才環境的得分排名都較低(均位列第8)。黃河中游地區主要是人才效能和人才環境得分較低(位列第6、第7)。西南地區則主要是人才資源和人才環境得分較低(位列第7、第6)。
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作為我國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經濟圈,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對三大經濟圈的人才競爭力分項指標(見圖3,P14)進行比較發現,珠三角地區綜合實力較強,長三角地區次之,京津冀地區人才競爭力水平在三大經濟圈中相對較弱。具體來看,珠三角地區在人才總量和發展貢獻上具有一定優勢,而在其他分項指標上,優勢并不突出,尤其是在人才吸引傾向和人才素質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長三角地區主要在人才環境競爭力各項指標上,即在成長環境、制度環境和人才吸引傾向上具有一定優勢,其他分項指標上優勢不太突出,尤其是在發展貢獻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京津冀地區在人才素質上具有一定優勢,但是在其他分項指標上,優勢并不突出,尤其是在制度環境、成長環境和發展貢獻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