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資源競爭力的地區比較:北部沿海地區優勢明顯
從人才資源的地區比較來看,北部沿海地區優勢比較明顯,位居榜首(見圖4,P15),其次是東部沿海地區和東北地區,分別位列第二、三名。從分項指標來看,北部沿海地區人才資源競爭力指數較高,得益于人才總量和人才素質排名靠前,分別位列第二、第一。值得關注的是位列后三位的長江中游、西南地區和大西北地區,人才資源競爭力均遠低于平均值,通過分項指標得分分析可以發現這幾個地區人才資源、人才效能以及人才環境都處于相對靠后的位次。
三大經濟圈內部以人才資源為代表的要素流動、互通對于提升經濟效率、促進經濟圈整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我們分別就人才資源競爭力、人才效能競爭力和人才環境競爭力對三大經濟區內省(市)進行比較,分析三大經濟區內各省(市)人才競爭力的具體差異。鑒于珠三角地區涉及到的省(市)只有廣東省,我們重點對長三角和京津冀兩大經濟圈進行比較。可以看到,就京津冀地區而言,北京無論是在人才資源競爭力總分還是在分項指標得分上均遙遙領先,其次是天津,無論是總分還是分項得分上均位列第二,相比而言,河北在人才總量和人才素質的提升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就長三角地區而言,上海無論在人才資源競爭力總分還是在分項指標上均領先其他地區,江蘇總分排在第二位,主要得益于在人才總量上具有一定優勢,但是相比浙江而言在人才素質上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對于浙江,提高人才總量應是下一步提升當地人才競爭力的工作重點。
人才效能競爭力的地區比較:東部沿海地區優勢明顯
從人才效能的地區比較來看,東部沿海地區優勢比較明顯,位居榜首(見圖5),其次是南部沿海地區和北部沿海地區,分別位列第二、三名。值得關注的是,黃河中游、東北地區和大西北地區人才效能競爭力位列后三位,并且得分遠低于平均值。
通過對長三角和京津冀兩大經濟圈進行內部比較,可以看到,就京津冀地區而言,北京遙遙領先,其次是天津,相比而言,河北在人才效能競爭力的提升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就長三角地區而言,浙江遙遙領先,其次是江蘇,相比而言,上海在人才效能競爭力的提升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人才環境競爭力的地區比較:東部沿海地區優勢明顯
從人才環境的地區比較來看,東部沿海地區優勢比較明顯,位居榜首(見圖6),其次是北部沿海地區和南部沿海地區,分別位列第二、三名。從分項指標來看,東部沿海地區人才環境競爭力指數較高,得益于成長環境、制度環境和人才吸引傾向得分排名靠前,均位列第一。值得關注的是,西南地區、黃河中游和大西北地區排名位列后三位,且人才環境競爭力得分遠低于平均值。通過分析分項指標可以發現,大西北地區無論是成長環境(位列第七)還是制度環境和人才吸引傾向(均位列第八)得分排名都較低。西南地區則是成長環境和人才吸引傾向得分較低(位列第八、第七)。黃河中游地區則主要是制度環境得分較低(位列第七)。
通過對長三角和京津冀兩大經濟圈進行內部比較,可以發現,就京津冀地區而言,北京無論是在人才環境競爭力總分還是在分項指標得分上均遙遙領先;天津排在第二位,主要得益于人才吸引傾向得分相對較高,但是制度環境和成長環境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于河北而言,雖然在成長環境上優勢較為突出,但是制度環境和人才吸引傾向得分較低,如何提升這兩方面得分應是下一步工作重點。就長三角地區而言,上海在人才環境競爭力總分上遙遙領先,這主要得益于制度環境和人才吸引傾向得分相對較高,但是成長環境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江蘇排在第二位,主要得益于在成長環境上具有一定優勢,但是在制度環境和人才吸引傾向上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對于浙江而言,完善成長環境、制度環境和提升當地人才吸引傾向上應是下一步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