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環保 > 正文

環境污染強制保險,高風險行業必須買!

環境事故發生后,人身財產、生態環境損失誰來買單?從過往大的環境事故處理情況看,“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埋單”已經成為一種模式。這對納稅人來說,絕對不公平!

很多人不解:企業引發了環境污染事故,對社會造成危害,憑什么不承擔賠償責任?這個還真是一言難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企業有能力制造污染,卻沒有能力彌補過錯,就算是把它的資產打包賣了,也值不了幾個錢,遠遠不夠賠償損失的。

幾天前,環保部、保監會同時在官網掛出“關于公開征求《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管理辦法 (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強制”二字分外奪人眼球,這意味著,經過4年試點后,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終于浮出水面,“愛買不買”的時代結束了!出了環境事故企業沒有能力賠,保險公司可以為受害者提供部分補償。

八大行業和有“前科”企業,必須投保

保險作為一種救濟補償機制,不僅可以讓環境事故受害者盡快得到應有補償,而且利用費率杠桿機制,可以促使企業加強環境風險防范,提升環境管理水平。

通俗地定義強制環責險,就是高風險單位為防止發生事故導致的人身、環境損害賠償,要購買強制性的保險。

哪些是環境高風險行業?辦法開出了八大行業的清單,無外乎石化、化工、涉重金屬、生產過程粉塵濃度高、涉放射源、涉危險廢物等。不僅這些行業必須要買環責險,辦法還規定,2005年以來有過重大環境事故“前科”的企業更要加強風險防范,得有保險“保駕護航”。

2006年,國務院出臺文件明確要求開展環責險試點,迄今已11年。從環保部公布的相關名單看,投保環責險的企業有“縮水”的趨勢。2014年,有22個省份、近5000家企業投保;2105年,則只有17個省份、近4000家企業投保。2016年,投保企業雖達到1.44萬家次,保費僅2.84億元,這點保費可能連一場事故都不夠賠的。

“近年來企業經營壓力加大,導致投保意愿不強。加上保險產品和服務存在不足,環責險推廣處于瓶頸期,亟待政策推動。” 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政策部主任沈曉悅表示。

“按道理,環責險對社會、公眾、企業也有好處,但很多企業都不愿增加這筆成本,而發生事故造成環境災害甚至災難時,要么自己無力承受、逃避責任,要么就把責任推給政府。這不利于企業風險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也是對社會公眾不負責任。既然養不成良好‘習慣’,那就強制好了。”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庹國柱說得很實在。

發揮政策組合拳作用,才能達到風險管控

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的保險責任,包括了第三者人身損害、第三者財產損害、生態環境損害以及應急處置與清污費用。也就是說,這份保險是企業為“別人”投的,如果發生污染事故,保險公司要對受損害的第三方進行賠付。

話說到這兒,這給別人、給環境買的保險,企業自己見不到利益,如果目光短點、責任心差點,誰肯買?所以必須要強制購買,目的是維護無辜受害方的利益。既然是強制,那手段得夠硬。按照目前的辦法,對于應保而未按期投保續保的環境高風險企業,只能由當地環保部門責令限期投保或者續保,并處3萬元以下罰款。說實話,這樣的罰則有點軟。

“沒有上位法的規定,目前能給出的強制措施,也只有這個罰款額度。”環境保護部政策法規司有關人士告訴麻辣姐,去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規定,“按程序推動制修訂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相關法律或行政法規”。目前,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正在推開,土壤方面的立法也在進行,依照這一原則,與這些法律法規做好銜接,是破解強制手段不硬的重要途徑。

用金融手段降低環境風險,目標聽上去很美好,但真的能達到效果嗎?

沈曉悅表示,通過強制投保,可以倒逼企業提高認識,并以交納保險費的方式進行保險保障。同時強制環責險實施,還應與其他政策如環評制度、許可證制度、應急管理制度等密切配合,發揮政策組合拳作用,才能達到風險管控的目的。

庹國柱表示,價格是與風險大小相聯系,風險高的企業肯定要承擔較高費率。而且一旦出險,費率浮動也是肯定的。同時出于規避自身風險的需要,針對這類客戶,保險公司會定期上門查看,提示監督企業做好工作降低風險,這也給環境管理部門幫了忙。

 環責險是保險新藍海,還是賠錢的買賣

被要求強制投保的高風險行業,對保險公司來說也意味著高風險。風險過高的企業,會不會被保險公司拒保?

沈曉悅介紹,強制性環責險實行雙向強制,一方面納入投保范圍的企業必須強制投保,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也不能拒絕承保。庹國柱說,從商業角度看,對保險公司來說,沒有不能做的買賣,只不過是低風險低費率、高風險高費率,不會拒保。

環保部政策法規司有關人士介紹,通過評估發現環境風險高、隱患大的企業肯定會被要求整改,保險公司與投保企業可能會在保險合同中有相應的約定條款,如果不按要求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一旦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以按照約定拒賠。

說到強制保險,大家自然想到交強險。根據保監會發布的數據,以“不盈不虧”為經營原則的這一險種,2006年7月至2015年底,累計承保虧損538億元,平均承保利潤率為-6.4%,也就是出現了較大的虧損。強制環責險,是否也會出現類似情況?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強制性保險不是盈利性質的險種,但如果保險服務能到位,企業其他的保險需求,比如財產險、員工人身意外保險等,會給保險公司帶來新的業務。此外,只要通過強制推廣有了承保面,企業的成本費用會不斷攤薄。再有,監管部門在一定的經營周期后,會根據行業整體盈虧情況調整基礎費率,不會讓“較大虧損”持續下去。

不過,保險業能否以環責險為起點,撬動新業務,關鍵還看保險服務本身。“一年就來兩次,一次收錢,第二次談續保,這叫啥服務?”目前,環責險賠付率不到10%,相關的服務缺失,企業對保險公司有不少質疑聲。

對保險公司而言,缺乏專門的風險評估以及服務專家隊伍、甚至缺乏相關的數據支撐,也是他們面臨的問題。對此,環保部表示,包括風險評估、理賠規范等相關工作都在推進,環保、保監兩部門將密切配合,把工作落到實處,努力讓企業、市場都受益,同時達到降低環境風險的效果。(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孫秀艷)

[責任編輯:焦楊]
標簽: 高風險   環境污染   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