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
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重要基礎,是解決黨內政治生活突出問題、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舉,是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從嚴治黨思想的又一重要理論成果。
黨內政治文化的內涵
我們的黨內政治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黨性的文化。
馬克思主義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旗幟。中國共產黨的黨內政治文化,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下,堅持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活的靈魂。”黨內政治文化必須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成果教育和武裝全黨,這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黨內政治文化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重要滋養。黨內政治文化應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孕育了我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品格,涵養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和價值理想。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當前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要求,也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需要。
革命文化是黨內政治文化的紅色基因。革命文化包括黨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形成的各種革命精神,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革命文化深刻地揭示了黨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文化精神。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傳承,是黨內政治文化的紅色內涵。中國共產黨人要堅守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光榮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黨內政治文化的社會主義特性。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為目標,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健康積極向上的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容極其豐富,它體現了科學性、時代性和人民性的特征,是黨內政治文化應該遵循的主體內容。
中國共產黨黨性是黨內政治文化的核心特征。黨性是一個政黨固有的本性,是階級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先進性和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檢驗出黨員和黨組織在思想、組織、作風和行為等方面與黨的宗旨是否一致。政治文化為政治實踐提供了文化支持和文化引導,有利于政治生態的凈化,有利于激勵千百萬共產黨員不忘初心、不忘根本,為完成黨的任務,英勇奮斗,忘我犧牲,開拓進取。
黨內政治文化的生成路徑
歷史中形成。黨內政治文化是文化的積淀,它集中了人類最優秀的文明精華,是人類文化最具時代性的延續。黨內政治文化包含了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內容。這些文化內容形成于歷史的長河之中,在歷史的錘煉中不斷完善、發展,并在歷史的考驗中存續。因此,黨內政治文化是在歷史中的積淀,是我們黨始終保持自身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力量源泉和價值標準,是我們堅定保持文化自信的內在原因。時代在發展,歷史在延續,黨內政治文化不會僅僅停留在對歷史的追憶上,它還深刻地體現在時代的潮流之中。不斷積累、創新、發展黨內政治文化,是黨的文化使命,也是黨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的文化源泉。
實踐中養成。實踐養成既是黨內政治文化的形成過程,也是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目標。一個執政黨信守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直接影響這個國家的政治生活。黨內政治文化應體現其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在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中,實踐黨內政治文化,形成良好的黨內政治文化氛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為滋養,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特色,在黨的建設實踐過程中,養成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黨內政治文化。
(作者:康丹丹,單位: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