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呼喚工匠精神

【摘要】創新創造、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內涵。在國際競爭日益加劇、提升勞動者素質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工業強國戰略呼喚工匠精神。弘揚工匠精神,需要個體、企業、社會、國家多方共同努力。

【關鍵詞】工匠精神  時代背景  路徑依賴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2016年12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引導企業形成自己獨有的比較優勢,發揚‘工匠精神’,加強品牌建設,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強產品競爭力。”2017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質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何謂工匠精神、如何弘揚工匠精神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

弘揚工匠精神,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才能為國家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勞動態度,是一種追求完美、堅持敬業的道德氣質,是一種勇于創新的精神追求。盡管傳統的小作坊已被現代工業所取代、機械化生產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但人類在歷史中積淀下來的工匠精神,卻依舊貫穿在現代化工業制造中,為產業工人創新創造、實現自我價值、生產優質產品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甚至成為現代工業制造的靈魂。在我國全力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當下,工匠精神的積極意義和重要價值更加凸顯。弘揚工匠精神,既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實現工業強國戰略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所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

全球競爭對我國勞動者素質提出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工業強國都是技師技工的大國,我們要有很強的技術工人隊伍”。這一論述,深刻闡明了產業工人隊伍水平與國家工業化發展程度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在全球的激蕩變局中,一個國家能否在全球格局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國民素質特別是廣大勞動者素質起著決定性作用。發達國家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高度重視職業培訓,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術工人,確保科技成果有效轉化,進一步提升了國家核心競爭力。國際經合組織統計數據顯示,幾乎所有歐洲工業強國中高中畢業后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比例都超過50%,在有些國家這一比例甚至超過70%。德國以“雙元制”為主體,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德國工匠”和“德國制造”享譽全球。截至2015年底,我國高素質技能人才總量為4501萬人,僅占技能人才27.3%,而在制造業強國,這一比例往往在40%以上。與此同時,我國的高技術人才隊伍還存在產業分布不均衡、國企民企分布不均衡、年齡分布不均衡等結構性矛盾。

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我國將深入落實“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構建新型制造業體系。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實踐主體是廣大制造業企業,毋庸置疑,這一戰略的實現靠人才。從制造業的生產規律來看,既需要一批理論功底扎實、掌握核心技術、善于創新創造的研發人員,更需要一大批實踐技能突出、具有嫻熟技術、善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高技能人才。客觀上,“技工荒”特別是高素質技術工人缺乏,直接導致了我國制造業尚處于大而不強、大而不精的業態,遠不能支撐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需要。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工業強國戰略實施離不開掌握精湛技能和高超技藝的產業工人的支撐。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工匠精神基因。在傳統文化發展演進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曾創造出無數璀璨優秀的文明成果,涌現出一大批能工巧匠,孕育出獨具一格的工匠精神特質。中國古代匠人素來具有“擅工尚巧”的創造精神,他們不僅崇尚手工操作方面的技巧,而且推崇創造性思維方面的巧思。在制造過程中,他們將技藝的精湛與產品的精致完美結合,追求“精益求精”,最終以精致細膩的作品聞名于世。在古代,人們把對技藝和作品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看作是通往“道”的一種途徑,他們在練就高超的技藝、打造傳世作品的過程中,也希望通過手中技藝最終領悟到“道”的真諦,從而實現人生境界的升華。

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們一定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戰略,把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抓緊抓好。2017年2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提出,要努力建設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人才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我國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意味著僅僅成為人力資源大國是不夠的,還必須成為人力資源強國。惟有如此,才能為國家戰略的順利實現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

弘揚工匠精神的路徑

弘揚工匠精神也是一個涉及多元利益主體、多個層次的系統工程。在不同層面,弘揚工匠精神主體及其實施路徑亦有所差異。

在個體層面,應致力于持續追求自我提升,達致精益求精的職業境界。對于每一名職工而言,崗位不同,所肩負的職責也有所不同,但對待工作的態度卻是相通的。在具體的崗位實踐中,勞動態度不同直接導致勞動成果存在差異。職工弘揚工匠精神,就是要立足自身崗位,以大國工匠和勞動模范為榜樣,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職業心存敬畏、對產品精雕細琢,逐步達到精益求精的職業境界。

在企業層面,應致力于不斷完善制度激勵,形成精細做事的企業文化。企業是提供服務、制造產品的實踐主體和社會單位,從參與市場競爭到做出企業品牌,歸根結底取決于企業產品質量。企業產品是否精良,關鍵在于企業員工是否恪守職業操守。企業弘揚工匠精神既要將工匠精神植入經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從生產、研發到技術、工藝都不斷優化;又要將工匠精神融入企業文化,構建人人分享、人人認同、人人實踐的職工文化,引導企業全體職工自覺踐行工匠精神;更要優化技術工人的成長環境,建立系統完善的培訓機制,出臺獎掖先進、鼓勵創新的完備制度,給職工以積極進取、精細做事的正面激勵,進而讓工匠精神在企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社會層面上,應致力于盡快提升職業地位,克服輕視技術工人的社會偏見。當前,在經濟社會轉型過程中,利益格局深度調整,產業工人的經濟社會地位有所下降,導致人們輕視職業教育和技師技工的輿論導向和浮躁現象時常發生。要切實提高產業工人的社會經濟地位,加強有針對性、有說服力的輿論引導,既給高待遇、高報酬,又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增加他們的話語權,增強他們的榮譽感。逐步叫響做實“金牌工人”、“大國工匠”等品牌,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理念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從而激勵更多年輕人樂于學習技術、鉆研技術,努力成為技術型人才。

在國家層面,應致力于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實施勞動者素質提升的國家戰略。現代工業強國需要通過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兩個路徑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政府應高度重視發展職業教育,在職業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將職業教育提升至戰略地位,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營造有利于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文化環境,根據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規劃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盡快形成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互相支撐、相輔相成的格局,為多層次技術人才的培養開辟相應的制度通道。積極探索建立由政府、企業、工會、職業院校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職工教育培訓體系,強化服務產業發展導向,積極探索“工學結合”“廠學結合”“現代學徒制”等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副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青年興則民族興 技能強則國家強》,《中國青年報》,2016年7月15日。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工匠   中國   制造業   升級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