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倡議將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協調發展,推動資源的調配整合,經濟合作與市場的融合,力圖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同時,使我國的內陸地區變為開放的前沿陣地,最大程度地減少地理位置因素的限制,促進東西兩大區域的協調發展,形成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關鍵詞】“一帶一路” 區域經濟 發展 格局整合 【中圖分類號】D820 【文獻標識碼】A
“一帶一路”,力圖通過中國與沿途國家的多邊外交關系,與各方共同構建起一個優質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與古代的絲綢之路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中國希望通過這一商貿途徑能夠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互利共贏,平等互惠,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中國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發起者,在該倡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之所以要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行,除了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之外,還有諸多重要的原因,例如:中國目前許多行業的產能出現過剩,市場無法完全消耗,造成了資源的積壓和浪費;中國尚需某些短缺物資,如石油、天然氣、礦石等對進口的需求較強;由于發展的不平衡,許多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工業以及基礎設施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容易給敵對集團或敵對勢力造成集中打擊的機會,一旦受制于別國,將會給我國帶來巨大的損失;中國的邊境穩定,鄰國與中國的貿易意愿較強。
“一帶一路”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時期。因而就現實的需求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恰逢其時。一方面,我國的過剩產能可以通過這一途徑向其他國家進行輸出,為相關行業提供巨大的市場;另一方面,這一倡議可以有效推動亞太經濟一體化,與歐洲、中亞地區的聯系更加緊密。這樣,我國經濟的發展也能更加趨于平衡,同時還可以擴大我國在亞歐廣大地域的影響力。為了這個目標的實現,中國發起并建立了“亞投行”,初始成立“亞投行”兩三個月內,只有二三十個國家參加。但是,現在已經發展到100多個國家參與,追隨、合作后勁非常迅猛,這說明中國具有引領世界經濟繁榮的巨大潛能。“亞投行”主要為“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區域內的相關建設,經濟合作等方面提供金融領域的支持。
有利于“一帶一路”倡議東部地區開放發展。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東部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為10%左右,投資對于經濟增長所起到的作用正在逐漸降低。東盟一直是我國重點合作的對象,在“一帶一路”的建設中,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關系自然也是一大飛躍。而目前,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升級談判也正在進行當中。中國積極推動區域間的經濟合作和政治互信。這毫無疑問為我國的東部地區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東部地區也應該借此機會,進一步開放地區體制,積極進行相關的改革,為東部地區下一步的發展掃清障礙。
有利于“一帶一路”倡議中部崛起。自從“十二五”以來,伴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推行,我國的中部地區經濟增速明顯提高,地區生產總值同比明顯增長。中部地區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因而第二產業占比提高,投資金額也有顯著提高。但是考慮到中部地區本身具有的資源優勢,目前的發展趨勢還不能說完全盡如人意,中部地區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中部地區位于東西部區域的中間地帶,可以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上的優勢進行發展。我國東部地區經濟進行產業升級,高新技術和制造業集聚,而西部地區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原材料產業基地,無論從哪個方向的資源或是產品流通都必須經過中部地區。因而中部可以發揮樞紐的戰略作用,成為中國經濟協調發展的助推器。
“一帶一路”倡議為西部發展提供重要推動力。我國正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力圖帶動西部地區的崛起。經過多年的發展,西部地區的經濟總量有明顯的提高,增速較為平穩。“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行能夠對西部的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日趨緊密,中國與東亞地區的重要資源往來,產品運輸等都必將經由西部地區進出,國家將會在西部構建起一張由公路、鐵路、航空、管道等共同組成的運輸網絡,以支撐多方的經濟合作,這也將成為西部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
“一帶一路”倡議將為東北地區提供發展的新機遇。東北地區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中國工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改革開放以后,東北地區卻失去了曾經的發展勢頭。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提出后,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東北經濟雖然有所回暖,但經濟增長依舊不容樂觀,固定資產投資不足,通過“新絲綢之路”的建設,東北將與歐亞大陸完成緊密的對接,東北對外的經濟合作將日趨繁榮,東北也將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當前,我國逐漸形成了所謂“三縱兩橫一沿邊”的經濟發展新格局,并且這一格局將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并發揮作用。在整體經濟格局中,沿海的經濟區域構成的線路是經濟發展的優先區域,例如環渤海經濟區、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等,由于其發展較早,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更要發揮好經濟的帶頭作用。
根據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將把“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的重點,全力推動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建設,深化改革開放,提高對外開放的范圍和深度,積極參與到國際市場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該戰略的實施將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協調發展,推動資源的調配整合,經濟合作與市場的融合,力圖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同時,使我國的內陸地區變為開放的前沿陣地,最大程度地減少地理位置因素的限制,促進東西兩大區域的協調發展,形成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東部地區打造對外開放的高地,中部地區力爭成為連接東部和西部的戰略樞紐
東部地區是一個概念性的稱呼,依據地理上的劃分和傳統的經濟聯系,東部地區分為北部沿海地區、東部沿海地區以及南部沿海地區。這三個地區都有代表性的城市群以及經濟圈。東部沿海地區內有我國著名的長三角經濟區,包含了上海、浙江、江蘇等省市,在歷史上就是我國的經濟重地,改革開放以后,更是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目前經濟實力異常雄厚,產業結構完整,人才資源豐富,注重創新,發展趨勢良好。但是同時東部沿海地區也面臨著諸多問題,例如環境的承載力已經接近上限,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等。南部沿海地區內有珠江三角洲,包含廣東、福建、海南三省,是我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的重要試驗田,因而也最先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紅利,經濟發展增速穩定。同時由于其地理位置比鄰港澳臺和東南亞地區,對外開放的程度較高,能較為便利地利用國內外的各種資源,目前已經成為了我國重要的制造業集中地和旅游區。
“一帶一路”倡議的推行為東部地區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我國要重建“海上絲綢之路”,這對于沿海的港口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港口背后最好有區域化的經濟區作為依托。在這樣的背景下,東部地區應該以上海自貿區為基礎,向沿線輻射,在東部地區推廣并發展港口經濟,力爭建成有國際標準的自由貿易區,面向全球展開業務。對于目前存在的有礙于對外開放的相關體制和制度應該予以取消,擴大市場準入,提高對外開放的覆蓋面。將目前發展的重點放在北部的河北省以及南部的深圳,構建自由貿易區,并由點及面,利用重點省市的突破推動整個環渤海經濟區和珠三角經濟區的快速發展,充分利用好政策,積極進行國際領域上的經濟合作。
中部地區的地理位置雖然不處于對外開放的前沿,但是位于內陸和內海兩塊開放區域的中間,可以說具備優良的區位條件,資源豐富,交通網絡發達。目前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于發展的滯后性,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產業轉型遇到一定的困難,對外開放程度不高等。山西、河南兩省地理位置優越,正好處于亞歐大陸橋的樞紐地區,因而可以針對產業基礎以及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有所發展。
中部地區要想真正成為一個戰略樞紐和連接東部和西部的橋梁,就必須提高其交通和物流的能力。具體來說應該依托我國的長江經濟帶,構建完整的路橋經濟帶;從連云港到阿拉山口連成一線,將之與長江經濟帶作為兩條重要的戰略線,連接東西部地區,提高合作的效率;成為東西協調發展的戰略樞紐,并依托東西部的戰略合作,提高本區域內的經濟發展,并盡快完成產業的升級調整;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建立自由貿易區,加大對陸上交通,航空口岸的建設力度,提高物流服務的能力。
西部地區力爭成為新的戰略“前線”,東北地區力求再次崛起
我國的西部地區相比較中東部地區一直比較落后,在經濟發展的速度上也相對緩慢。這是多種原因共同造成的,首先,西部自然環境較為惡劣,不利于人口的大量集中;其次,西部的一些省份、自治區普遍地廣人稀,消費水平較低,缺乏相當的市場規模和市場潛力;再次,基礎設施薄弱,缺乏經濟發展的必要配套系統;最后,產業結構不科學。但相對的,西部地區也擁有諸多優勢,例如位于黃河中游的山西、內蒙古等地擁有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西藏、新疆、四川、云貴等地交通位置極為重要,與中亞和東南亞的許多國家都有領土接壤,具備對外開放的可能性,加以開發可以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門戶。
要在西部地區推行“一帶一路”政策,第一步必須要建設具備經濟實力和潛力的城市群,以此為依托,大力促進向西、東南方向的對外開放,加大與國外地區的合作力度,并使這些城市群在合作的過程中獲得較快的發展。就目前而言,關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環北部灣城市群自構建以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一帶一路”正好穿過這些城市群,自然也為其帶去了國家的利好政策。因而在未來,這些城市群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更多的投資、人口、產業將會向其集聚,推動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再配置。同時,注意加強南亞通道和西藏的邊境口岸的建設,將西南地區與東南亞相結合,促進經濟合作帶的建設。但也必須注意,目前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局勢不太穩定,一旦出現動蕩,將會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做好風險評估工作,加強企業與政府部門的溝通,一旦形勢出現惡化,政府和企業能夠作出快速反應,將損失減少到最低。
構建東北亞區域合作中心。東北地區必須加大開放的力度,依托有利的區位條件,豐富的自然資源推動東北的再次崛起。積極構建“東北亞海上絲綢之路”,擴大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積極與周邊國家進行深入的合作,建設跨境經濟合作區。完成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在保有重工業的同時,積極進行科技創新,發展新型工業。政府在這一過程中要發揮好其指導作用,要促進多層次,多領域的項目合作,推動地區性合作。另外,與南亞一樣,東北的部分邊境也必須加強對不穩定局勢的防范工作。國家要制定相關預案,一旦局勢有所變化,立即行動,保證東北地區不受到外部局勢的影響,這在目前來說對于東北的正常發展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帶一路”倡議對于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和格局整合具有重要意義。各省市應該積極推動這一戰略的實施,并借鑒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力爭減少我國區域間發展的不平衡性,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政府經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新加坡鴻德集團董事長)
【參考文獻】
①祝艷:《分析“一帶一路”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格局重塑》,《財經界(學術版)》,2015年第15期。
②安樹偉:《“一帶一路”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格局重塑》,《經濟問題》,2015年第4期。
責編/張蕾 美編/楊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