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廣州)智慧城與廣州大學城僅一江之隔。記者 肖雄 攝
到今年底,廣州地鐵13號線運營后,廣州最東的增城與城市中心的CBD不到1小時車程。
從1條線路到10條線路,從5座車站到190座車站,從5.4公里到309公里……廣州地鐵開通20年來,1—8號線、APM、廣佛線等10條地鐵線路,以及1條新型有軌電車線路,構筑起橫跨廣佛兩市、覆蓋廣州各區,總長309公里的軌道交通線網,線網里程居中國第三,世界前十。
伴隨有形的交通線網的“編織”,廣州從1443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逐步拉伸到超過7000平方公里的廣闊空間。
交通設施的布局打開發展新空間,更帶來產業布局的新變革。今年以來,國新基金、亞信大數據、富士康、百濟神州、GE生物科技園等重大項目落戶廣州。從番禺到南沙,從金融城到廣州開發區再到增城,項目沿著城市的交通脈絡向外延伸,從中心向城市外圍布局,以項目的輻射帶動能力串聯起城市與城市間的聯系。
創新巨頭布局城市外圍,這背后釋放出怎樣的發展信號?跳脫出一座城市,站在城市群協同發展的層面,俯瞰這場動作迅速、勢頭強勁的招商引資熱潮背后的巨頭布局,人們發現,依托于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四通八達、互聯互通的交通線路,一個個樞紐型項目正在鋪開龐大的網絡,背靠珠三角腹地,并向全球縱深。
大灣區“明星”
世界500強競相進駐“門戶樞紐”
在佛山南海志高工業園生產的空調打包好后,從工廠啟運送至廣州南沙的港口,裝載到大船上,再運往世界各地。包括美的、格蘭仕在內的珠西制造業龍頭企業,已選擇將50%至90%的貨物運至南沙港,再遠銷海外。
坐標廣州最南端,廣州南沙港區迎接著往來的國際貨輪,一天有超過3萬個標準集裝箱在這里進出,這個數字還將繼續增長。
5月底,廣州港股份公司對外披露:廣州港股份公司擬攜手佛山市公用事業控股公司、中山城市建設集團公司,投資、建設運營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未來將有更多來自佛山、東莞、中山等珠三角腹地城市的貨物從這里走向全球。
自2004年投產至今,廣州南沙港一直是珠江西岸唯一的深水港。廣佛中攜手共建南沙港,可以說是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一次新探索。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小明介紹,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外需疲軟的背景下,制造業企業對于物流成本更加敏感,這為南沙港吸引珠西乃至廣西、云南的貨源創造了巨大的機遇。
廣佛中一起共建南沙港區四期的背后,南沙與廣闊經濟腹地的立體聯通網絡逐漸形成,三地的攜手合作,正是把這張網絡向更縱深的方向拓展。
地處珠三角幾何中心,南沙是廣州進入太平洋、走向世界的門戶與樞紐,疊加擁有自貿試驗區、國家級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粵港澳大灣區等戰略機遇。擁有803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和珠三角廣闊發展腹地,南沙擁有著前海、橫琴所難比擬的發展空間,在廣東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的戰略中被寄予厚望,同時也是廣州樞紐型網絡城市中唯一的城市副中心。
全球航運界“巨無霸”嗅覺敏銳。1年前,中遠海運散貨總部落子南沙,拉開了全球高端資源要素加速向南沙奔涌而來的序幕。
亞信集團捷足先登。3個月前,亞信決定在南沙建設數據全球總部,計劃3年內組建5000人以上的研發及市場團隊,形成超百億的產業規模,打造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產業園。
5月3日,微軟公司宣布在南沙打造“微軟廣州云暨移動應用孵化平臺”,圍繞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及物聯網等新興產業,面向全球引進至少50個優秀“雙創”團隊入駐。同月底,一個集聚國際人工智能領域領軍者的高級研究院與一個規模達百億元的人工智能產業基金雙雙宣告落子廣州。
本月初,國際金融論壇(IFF)宣布永久會址落地南沙,并攜手廣州打造全國首個國際金融島。
國際龍頭企業布局與廣州城市空間南拓正形成“同頻共振”的局面,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74個世界500強項目投資落戶南沙,搶占粵港澳大灣區的先機,南沙作為大灣區門戶樞紐的角色正在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