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人民智庫 > 專家觀點 > 正文

辛向陽: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在回答這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的過程中,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站在馬克思主義的廣闊視野,緊密結合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在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的過程中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大大深化了對于社會主義本質特征和本質要求的認識,圍繞管黨治黨的深層次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新性的理論觀點,深刻洞察新的發展階段基本特征,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么建設社會主義

無論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還是科學發展觀,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都作過科學回答,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提出了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提出了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等。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歷史發展邏輯結合起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大大深化了對于社會主義本質特征和本質要求的認識,使我們在新的歷史階段能夠更加清晰地把握“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這是對社會主義本質論的新豐富。2014年6月30日,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16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明確提出這一論斷,他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的事情要辦好首先中國共產黨的事情要辦好。”之后,2014年9月5日,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2014年9月21日,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都重申了這一論斷。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也明確提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這一系列論述表明,沒有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千條萬條特征,歸根結底集中體現為黨的領導這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創出來的,中國共產黨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和基本要求,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沒有中國共產黨,就不會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這是對社會主義本質論的新發展。2014年5月4日,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社會,沒有精神文明的不斷提高,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多個方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首先,體現了社會主義在國家問題上的本質要求,就是要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這是盎然向上的國家,是文明程度極高的國家;其次,體現了在社會建設問題上的本質要求,就是建設一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讓人民群眾能夠在法治的基礎上不斷實現自由公正的創造、平等正義的發展;再次,體現了在公民建設問題上的本質要求,就是培育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不斷增強廣大公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可以說,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不是完整的社會主義社會,更不是我們追求的社會主義社會。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享發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是對社會主義的新認識。2012年12月29—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阜平考察時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共享發展的理念,指出:“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共建共享發展與共同富裕是一致的,這是一個完整的環節:只有共建共享的制度,才能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共建共享共富,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只有在人民群眾掌握自己命運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是對社會主義本質論的新論斷。2014年10月20日,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所作的關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國就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而這三者本質上都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我們要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我們要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問題上的理論成果;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

  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建設就面臨新的要求,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都對“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進行了探索,提出了“把我們黨建設成為有戰斗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等重要論斷。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我們黨的自身建設面臨著一系列更加復雜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新挑戰,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更為嚴峻,對黨治國理政的考驗之大前所未有。習近平總書記緊緊圍繞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層次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新性的理論觀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秉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表示:“在中央政治局的位置上工作,必須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并為這種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奮斗,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挫折都不動搖或背離理想信念。”這也是對每一個黨員干部的要求。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最宏偉的事業,是人類最偉大的夢想,也是人類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堅定不移地為共產主義的實現而奮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必須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2015年10月29日,在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都要牢記黨章中的規定: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如果有了自己的私利,那就什么事情都能干出來。黨內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團,也不能存在黨內同黨外相互勾結、權錢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維護、發展人民利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從2013 年6月到2014年10月,自上而下分兩批深入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其次,在2015年和2016年,我們黨又先后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活動;再次,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制度建設,從基層制度上確保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落實;最后,采取實際舉措不斷改善民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靠鐵的紀律組織起來的政黨,必須嚴明黨的紀律,必須講政治,把黨紀挺在前面。嚴明黨的紀律,首要的是嚴明政治紀律。嚴明政治紀律要從遵守和維護黨章入手。黨章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章程,也是總規矩,黨員必須把黨章的要求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對照黨章找差距。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最核心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嚴格按照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精神要求自己,善于講原則、守原則、用原則。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必須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既不能妄議中央,更不能背離中央。2017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歷史經驗表明,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嚴肅認真開展黨內政治生活。講政治,是我們黨補鈣壯骨、強身健體的根本保證,是我們黨培養自我革命勇氣、增強自我凈化能力、提高排毒殺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徑。”講政治是我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利器,是把我們黨真正建成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

發展問題是我們黨一直關注的重大問題,鄧小平理論提出“發展就是硬道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提出“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主要體現為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收入差距較大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有新的發展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要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構成的“五位一體”總布局,要求我們不斷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0多次論及“五位一體”,從多個方面闡述了包含的內容。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既指明了發展的主要內容,又指出了發展的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是實現科學發展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要協調推進。首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了發展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戰略布局,既有戰略目標,也有戰略舉措,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其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蘊含著科學發展的辯證法。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月5 日指出:“全黨同志首先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點,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揮歷史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清醒認識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和不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必須要有新的發展理念,以新理念帶動新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這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對新的發展階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體現了對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發展方向的科學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創新發展意味著:是創造性繼承與發展,是在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上持續創新,是累積性創新,是節約社會資源的創新;是能夠不斷拓展空間的創新。五中全會提出了五大創新空間:拓展區域發展空間,拓展產業發展空間,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空間,拓展網絡經濟空間,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協調發展意味著: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在協調發展中可以拓寬的發展空間有: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可以帶來巨大消費機會,從而擴大內需;以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為經濟建設注入強大動力。綠色發展意味著:使生產綠色化,在所有產業中都要實施綠色化戰略,降低能耗、水耗和其他資源消耗;生活綠色化,不斷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使個人和家庭在生活中注意養成節約的意識和習慣;環境綠色化,做好綠化工作,使綠化不僅美觀,而且能夠美化人心;制度綠色化,就是降低行政成本和制度成本。開放發展意味著:壯大裝備制造等新的出口主導產業,發展服務貿易;進一步拓寬思路,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共享發展意味著: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必將根本改變中國發展方式,使中國的發展不僅有一定速度,而且有較高的質量。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發展部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標簽: 馬克思主義   依法治國   五位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