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經濟金融 > 全球經濟 > 正文

以包容增長激發經濟全球化的中國動能

應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默克爾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7月7日至8日在德國漢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二次峰會。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將出席峰會所有階段會議,闡述對世界經濟形勢和國際經濟合作的看法和主張,推動各方加強政策協調,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

7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德國主流媒體發表題為《為了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的署名文章。他在文中指出,“當今世界經濟增長勢頭來之不易,新技術、新業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并存。要鞏固世界經濟增長勢頭,各國就要通過創新挖掘世界經濟增長新動力,綜合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結構性改革,促進世界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

由此可見,包容增長無疑是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二次峰會的關鍵詞之一。同時,包容增長不僅體現了我們對經濟全球化面臨挑戰與機遇的深刻洞察,更是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與動力的準確把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及文化自信的一次完美體現。

當今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全球發展失衡加劇,全球化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世界各國比過去更加迫切需要找到經濟轉型的動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良方。“一帶一路”的倡議搭起了促進全球化的新平臺,為推動全球化注入了新動能,而包容增長正是將發展惠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必要舉措,是經濟全球化普惠模式的新探索。正如習主席所說,“一帶一路”倡議和二十國集團合作可以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中方愿以漢堡峰會為契機,同各方一道努力,就國際經濟合作和全球經濟治理發出明確信號,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作出積極貢獻。

包容增長尋求的是社會和經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倡導的是機會平等的增長,而非單純追求經濟總量的增長。眾所周知,歷次工業革命在實現社會生產力大躍升、經濟總量提高以及人類文明大進步的同時,也往往伴隨貧富差距的大幅拉大,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可持續發展前景堪憂的尷尬。特別是當今方興未艾的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工業革命,催生了大批技術新貴,在短時間內釋放了驚人的財富創造潛能,大大加劇了貧富差距,并給全球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威脅。技術革命帶來的技術創新機會,以及經濟全球化為新技術在全球市場上獲取創新利潤提供的便利就是信息技術革命創造“巨富”的兩大驅動因素。由此,開啟經濟全球化的中國時代,依托第四次工業革命實現經濟轉型,必須解決工業革命與經濟全球化互為依托中加劇的全球貧富差距問題,而包容增長的發展觀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良方。強調包容增長的發展觀,既是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工業革命與經濟增長內在邏輯關系的深入理解,也體現了中國在引領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責任與擔當,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

以“人工智能”、“工業4.0”等新興技術和產業模式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不僅能夠創造新的供給和需求,也給各方帶來更多平等參與的機會,因為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業創新創富。也即,第四次工業革命既提供了經濟轉型的新動能,也增加了包容增長的可能性,從而開啟了基于普惠模式的經濟全球化可持續發展之路。

包容增長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為本”、“和為貴”、“兼相愛、交相利”等思想,都是“包容性增長”的文化源頭??梢哉f,包容增長是凝聚中國智慧的經濟增長方式。中國政府也是包容性增長積極和堅定的踐行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等,包容增長的思想已根植于當今中國政府推行的各種對內對外政策及發展觀念之中。也即,包容增長是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符合中國國情、高屋建瓴的經濟發展戰略思想,是中國政府為世界指出的全球經濟增長新戰略,體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

作者:北京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鐘惠波

[責任編輯:王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