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正確把握“一帶一路”對外宣介中的幾個關系

核心提示: 宣介“一帶一路”是我國各級媒體的一項重大責任和長期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聚焦實踐的推進,也要注重理論的概括;既要秉持中國立場、中國視角,又要具備世界眼光、全球視野。同時,還要全面系統、積極深入地報道和反映“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各項進展與成效,讓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

【摘要】宣介“一帶一路”是我國各級媒體的一項重大責任和長期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聚焦實踐的推進,也要注重理論的概括;既要秉持中國立場、中國視角,又要具備世界眼光、全球視野。同時,還要全面系統、積極深入地報道和反映“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各項進展與成效,讓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

【關鍵詞】“一帶一路” 對外宣介 重大理論 實際問題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識碼】A

隨著2017年5月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下簡稱“論壇”)的召開,“一帶一路”建設進入了新階段。在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深刻闡述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對此,我們必須深入學習領會并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去。“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偉大事業、宏大工程,宣介“一帶一路”是一項重大責任、長期任務,需要我國各級各類媒體共同努力。

“一帶一路”對外宣介,既要聚焦實踐的推進,也要注重理論的概括

“一帶一路”是一個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很強的偉大倡議,包含著深邃的思想和豐富的智慧。四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早期收獲超過預期。在實踐上,它推動了區域和世界經濟的復蘇增長,是加強國際合作、實現共贏發展的有效形式,是推進新型全球化、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探索。在理論上,它貫穿著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主要內容的絲路精神,貫穿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貫穿著互聯互通、普惠平衡、創新發展、和諧共存等先進理念。

宣介“一帶一路”,既要聚焦實踐的推進,還要關注認識的深化,特別是要對實踐中的成功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從而更好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特別注意闡釋和回答好“一帶一路”為何要建、為誰而建、由誰來建、如何來建等重大問題,以及黨和政府的相關理念、主張、原則、方案等,努力凝聚更多共識,使“一帶一路”這一世紀工程得到世界人民更為廣泛的理解、支持和參與。同時,我們還需進一步闡釋和回答“一帶一路”與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與完善創新全球經濟治理機制、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均衡發展,與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的關系,不斷賦予“一帶一路”更加豐富的時代內涵,為其提供更加堅實的理論支撐。對于媒體來說,切實做好“一帶一路”的對外宣介,不僅有利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偉大實踐,也有利于提高自身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一帶一路”對外宣介,既要秉持中國立場、中國視角,又要具備世界眼光、全球視野

中國從一開始就宣示,“‘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習近平主席在論壇上進一步指出:“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會重復地緣博弈的老套路,而將開創合作共贏的新模式;不會形成破壞穩定的小集團,而將建設和諧共存的大家庭。”“一帶一路”具有廣泛的包容性,各個國家、地區以及國際組織都可以加入進來、參與進去。

截至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或表示積極支持“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不同于過去某些國家提出和推進的那些著眼于推動和維護少數國家、集團聯盟利益的計劃,“一帶一路”倡議是多數國家共同參與的事業,是普惠的工程,有利于推動所有國家的發展、維護世界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帶一路”的倡議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必然要發揮重要的推動和引領作用,與各方開展廣泛合作,從而在推動自身發展的同時促進世界的發展。

宣介“一帶一路”,必須非常注意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既要秉持中國立場、中國視角,又要具備世界眼光、全球視野;不僅要顧及沿線國家,也要顧及非沿線國家;不僅要關注大國與發達國家,而且也關注小國與發展中國家;不僅要考慮不同國家和地區,而且還要考慮眾多國際組織;不僅要講“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倡議,而且要講“一帶一路”是世界的事業;不僅要展示“一帶一路”對中國產生的效益,而且要反映“一帶一路”給世界帶來的好處。只有如此,才能不斷擴大“一帶一路”的影響,為“一帶一路”建設營造更加良好的國際環境。

深入挖掘古絲綢之路的豐富內涵,使“一帶一路”宣介真正符合現實情況,著眼于未來發展

習近平主席在論壇上指出:“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篳路藍縷,穿越草原沙漠,開辟出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我們的先輩揚帆遠航,穿越驚濤駭浪,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兩千多年來,絲綢之路始終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程,重新發現古絲綢之路的巨大價值和深遠影響,有助于糾正和改變“西方文明中心論”的不正確觀念。今天,“一帶一路”建設依然可以從古絲綢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探尋不同國家與民族共同發展、交流互鑒的基因密碼。

宣介“一帶一路”,要深入挖掘古絲綢之路的豐富內涵,還原失落的歷史,喚起沉睡的記憶,回望曾經的榮光,加強對相關國家歷史演變、文化傳統、民族特性、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研究和對歷史文明興衰成敗規律的探索,重視對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經驗的總結,努力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借鑒。這不僅有利于增強“一帶一路”的吸引力、親和力、凝聚力,有利于促進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也有利于提振相關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信心。固然,“一帶一路”不能等同或混同于古絲綢之路,但我們始終要看到其鮮明的時代內涵和時代特色,本著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使“一帶一路”的宣介真正符合現實情況、著眼于未來發展。

全面系統、積極深入地報道和反映“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各項進展與成效,正視存在的矛盾與問題

由于規模宏大、涵蓋廣泛、歷時長久、情況復雜,“一帶一路”建設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路坦途。從宏觀上看,當今世界,雖然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愈發浩蕩的時代潮流,但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亦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從微觀上看,“一帶一路”建設涉及方方面面,但在推進過程中,不可能每一種合作、每一個項目、每一件事情都一拍即合、一蹴而就、一舉可定,而是很可能存在障礙、出現糾紛、發生摩擦。

宣介“一帶一路”,要堅持從大局出發、從長遠考慮,堅持客觀公正、負責求實,堅持正確導向、正確取向,全面系統、積極深入地報道和反映“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各項進展與成效,正視存在的矛盾與問題,注重傳播正能量而不是擴散負能量,促進相互理解而不是加深彼此誤解,讓全國人民看到“一帶一路”建設是新時代條件下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正確選擇,讓各國人民看到“一帶一路”是當代中國提供給世界的最大公共產品、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當前,媒體尤其要報道和反映好“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成效、為各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帶來的實惠與福祉,及其對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的作用,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各方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信心和動力。

無論是報道成效還是反映問題,媒體都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根據主觀愿望來描述客觀事實。在報道成效時,媒體既要講到位、講充分,又要避免刻意拔高、過于夸大;在反映問題時,既要不掩蓋、不回避,又要講究方式方法、時機分寸,秉持建設性、負責任的態度,避免有意放大、混淆視聽,影響問題的解決。對于復雜問題和敏感問題,媒體必須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慎重穩妥地加以報道和反映,避免引發新的問題;對于歪曲、污蔑我國正確主張和積極舉措的錯誤言行,媒體必須旗幟鮮明地加以澄清和駁斥,防止各種勢力以各種形式詆毀我國的良好形象、損害我國的正當利益。

宣介“一帶一路”,既要著眼官方,又要注重民間,努力讓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

作為世界性、世紀性的宏大工程,“一帶一路”的建設有賴于更多乃至所有國家的支持和參與。一方面,“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事項必須通過國家間的協同合作來決定,只有搭好大框架、確立規劃規則,在實際推進中才有方向和保證。另一方面,互聯互通的基礎在于民心相通。合作共贏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民間基礎夯實了,就可以帶動合作。我們應當看到,當前“一帶一路”還沒有完全做到廣為人知、天下盡知,有的國家還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解、誤解,顧慮、疑慮。

宣介“一帶一路”,要求我們多管齊下、多頭并進,既要著眼官方,又要注重民間,努力讓越來越多的國家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對于官方,我們應繼續加強對“一帶一路”理念、內涵、合作方式、積極作用等方面的闡釋,彰顯“一帶一路”建設與有關國家在發展戰略、振興計劃等方面的共同性、一致性,進一步增強其參與的決心、合作的力度。其中,我們特別要針對有關國家的不同態度,找準癥結、對癥下藥,使其充分認識到“一帶一路”是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從而減少誤解、打消顧慮,更加積極地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對于民間,我們則應繼續介紹并展示好“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一個個項目、一件件實事所帶來的發展機會和實在利益,讓相關國家的人民切實感受到“一帶一路”于己有利。無論對于官方還是民間,我們都要講究方式方法、改進文風話風,既要有宏大敘事,又要有生動故事;既要講情懷,更要接地氣,努力做到讓人愛看愛聽、理解接受。

體現陸海統籌、陸海聯動,做到“一帶”“一路”并重平衡、有機統一

相比于古絲綢之路,今天的“一帶一路”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在形式上均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先輩們開辟古絲綢之路使用的主要是駱駝、馬匹和帆船,那么今天連接起“一帶一路”的則是鐵路、公路、航路、網路等;如果說“大漠蒼煙,駝鈴陣陣”“使者相望,商旅不絕”“舶交海中,不知其數”勾勒了古絲綢之路的繁華盛況,那么班列飛馳、車輛穿梭、飛機往來空中、信息奔流網上等,則構成了今天“一帶一路”的時代圖景;如果說古絲綢之路還僅僅是陸上、海上,那么今天的“一帶一路”已經拓展到網上、天上,甚至地下、水下;如果說古絲綢之路主要還是物產的互通有無、人員的來往交流,今天的“一帶一路”已經發展到戰略規劃的相互對接、各種要素的優化配置;如果說古絲綢之路連接的主要是亞歐非、東西方,那么今天的“一帶一路”貫通的已經是各大洲、全世界。這是一種何等宏大壯闊、生動多彩的景象!

正如古時的“陸絲”與“海絲”有著不同的線路和方式一樣,今天的“一帶”與“一路”也有著不同的側重點。“一帶”主要以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為依托,經由中亞、西亞通向歐洲,進而延伸到非洲、北美;“一路”主要以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為基礎,經由東亞、東南亞通向南亞、非洲,進而輻射到澳洲、南美。

宣介“一帶一路”,要著眼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美好愿景,根據“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任務、實際進展,堅持統籌兼顧、全面把握,體現陸海統籌、陸海聯動,做到“一帶”“一路”并重平衡、有機統一,防止厚此薄彼、畸重畸輕。既要關注陸上班列的開行,又要關注海上巨輪的駛出;既要關注內陸樞紐的發展,又要關注沿海節點的建設;既要關注空中航線的開通,又要關注海底電纜的鋪設;既要關注我國推出的舉措,又要關注他國采取的行動;既要關注鄰近國家的情況,又要關注遙遠國度的動向;既要關注形勢喜人的亮點,又要關注相對薄弱的環節,從而更好地反映“一帶一路”建設的全貌,推動“一帶一路”延伸得更遠、聯通得更好。

(作者為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人民日報》,2017年5月15日。

責編/王妍卓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溫祖俊]
標簽: 一帶   對外   宣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