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視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緩解,部分領域風險隱患仍在積聚。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需要正確認識和高度重視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
外部不確定性沖擊尚未消除。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紛紛調高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但應看到,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的深度調整尚未完全到位,世界經濟溫和復蘇的總體特征尚未明顯改變,主要經濟體政策變化帶來的擾動性沖擊仍有可能影響我國經濟平穩運行。
實體經濟面臨的困難仍然較多。一是成本上升壓力依然較大。一些稅費等外部交易成本還沒降下來,資金、土地、能源、環保、交通物流、勞動力成本和部分內部管理成本也使企業感受到較大經營壓力。二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突出。一些企業應收賬款增加且回收期拉長,出現資金周轉困難。銀行風險意識普遍提高,放貸愈加謹慎,部分小微企業融資比較困難。三是實體經濟效益仍然偏低。由于實體經濟利潤率遠低于虛擬經濟,有的制造業企業開始向房地產、金融領域發展,以“輔業創收”彌補“主業歉收”。這種現象不利于產業升級和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不容忽視。當前系統性風險總體可控,但對不良資產、債券違約、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等累積的風險要高度警惕。在金融領域,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持續上升,企業債券違約現象明顯增多,人民幣匯率穩定壓力依然較大,銀行風險、信用風險和資本外流風險值得關注。在財政領域,地方財政明顯減收,財政收支矛盾較大。在房地產領域,一二線城市房價快速上漲推動資產泡沫形成,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壓力仍然較大。
把經濟增長潛力轉化為現實經濟增長
綜合判斷,我國經濟底部企穩態勢日漸明朗,特別是在市場預期穩步好轉的背景下,各方面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明顯增強。這有利于加快化解各類風險、解決重大結構性失衡問題,預計全年經濟增長將繼續保持中高速水平。當前,應加快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中各項工作部署,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優化,把經濟增長潛力轉化為現實經濟增長,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實體經濟競爭優勢。進一步化解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切實降低實體企業成本,打通資金向實體經濟流動渠道,加快“放、管、服”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通過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支持實體經濟創新發展。
保持政策穩定性,推動供需均衡增長。穩定擴大有效需求,加大政府投資補短板力度,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增強民間投資發展信心和意愿;培育新興消費促進消費結構升級,釋放消費增長潛力;積極培育出口新增長點和新競爭優勢,拓展出口增長空間。
加強風險隱患防范,推動市場健康發展。進一步強化風險監測和預警,加強跨市場聯防聯控,防止市場間風險“交叉感染”誘發系統性風險。穩定房地產市場發展預期,防范股市大幅波動風險,防控債市信用違約風險。
穩定就業和增加居民收入,強化民生保障。著力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和影響居民收入增長的不確定因素,推進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深入開展精準扶貧,多渠道夯實居民就業基礎,多元化增加居民收入,筑牢民生底線,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馬曉河 杜飛輪(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