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商事制度改革進入深化、拓展時期,進入啃“硬骨頭”的攻堅階段,任務更加繁重,要求更加嚴格,責任更加重大。下一步,我們要突出階段性重點,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著力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不斷優化市場服務,著力打造營商環境的“高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動力源泉和重要保障。
【關鍵詞】商事制度改革 簡政放權 職能轉變 【 中圖分類號】D602 【 文獻標識碼】A
商事制度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在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過程中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政府簡政放權、職能轉變、推動“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工商總局黨組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放管服”協同推進,堅持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扎實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積極貢獻。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都多次對商事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我們提供了重要遵循。
商事制度改革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為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不斷放寬市場準入門檻,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工商、市場監管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向市場放權,向市場主體放權,不斷放寬市場準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政府的自我革命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作出積極貢獻。改革三年多來,我們堅持便捷高效、規范統一的準入原則,以實施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為切入點,先后實施“ 三證合一”“五證合一”“兩證整合”“先照后證”等證照改革,不斷推進住所、名稱、簡易注銷、電子營業執照和全程電子化的改革試點,提高了工商登記注冊的便利化水平,降低了投資創業制度成本,基本建成寬松便捷的準入環境,推動新設企業保持旺盛增長勢頭,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重要動力。
構建新型市場監管機制,提高市場監管現代化水平,確保市場秩序穩中趨好。按照國務院“放管結合”的要求,我們努力在“寬進”的同時做到“嚴管”,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不斷改革創新市場監管方式,基本建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起草編制《“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在推進企業信用信息歸集公示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信息共享及聯合懲戒,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基本建立以信息公示為基礎、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初步形成企業自治、行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的社會共治格局,有針對性地加強對網絡市場、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等重點領域的市場監管,推動市場秩序呈現活而不亂、穩中趨好的良好態勢。這對降低市場交易風險和社會交易成本,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建立信用監管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積極作用。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商事制度改革結合“放管服”新舉措,著力優化制度供給、增加有效供給、去除無效供給,努力營造更加有利于創業創新的市場環境,為經濟發展培育新動能,以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一是改革創新市場準入監管制度,形成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制度體系和運行機制。進一步推進制度變革,降低制度性成本,不斷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商事制度是政府管理經濟的一項基礎制度。在不斷深化對政府和市場邊界認識的基礎上,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要求,我們通過不斷的探索、改革和創新,重構了市場準入監管體系,在降低制度性成本、補強監管短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優化制度供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了積極貢獻。二是優化服務措施,為經濟發展培育新動能。我們在做好“放”和“管”工作的同時,積極做好政策服務、信息服務、窗口服務和小微企業服務,對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起到了實實在在的推動作用。2016 年,服務業新登記企業446萬戶,同比增長24.7%,占新登記企業總數的80.7%。特別是眾創空間、創客工場以及“互聯網+”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蓬勃發展,為結構優化升級注入新的活力。三是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加大對“僵尸企業”清理力度。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我們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在全國范圍內清理長期停業未經營企業,在推動去產能、去庫存等結構調整工作中作出積極貢獻。2016 年全國注吊銷企業138.6 萬戶,同比增長70.2%,其中吊銷企業41.1 萬戶,是上年的15.8 倍,注銷97.5 萬戶,同比增長23.6%。
發揮“先手棋”“當頭炮”作用,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作出新貢獻。在推進商事制度改革過程中,通過工商系統自我革命、主動放權,特別是推進“先照后證”改革,帶動了相關部門審批制度、監管制度的改革,帶動了十幾個部門、幾十項規章和相關工作機制的調整和完善,在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方面,真正發揮了“先手棋”“突破口”的作用,使企業更受益、市場更規范、群眾更滿意。“ 先照后證”改革有效克服了“先證后照”模式下“重審批輕監管”“以批代管”“只批不管”等弊端,成為撬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重塑市場監管體系的重要杠桿。報請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明確了構建新型市場監管體系、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原則和任務,為推動市場監管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商事制度改革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對于我們在新起點上進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加強領導與協同推進有機結合,為不斷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指明方向、形成合力。商事制度改革,是一項業務范圍廣、涉及部門多的復雜系統工程。在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的過程中,黨中央、國務院強有力的領導和各部門的協同配合,是確保商事制度改革順利推進、取得實效的根本前提。黨中央、國務院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并寄予厚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對改革提出要求。李克強總理親自到工商總局視察指導工作,多次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進行專題研究,在政府工作報告等重要講話中多次作出明確部署、提出具體要求。這就為我們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明確了行動指南。國務院成立推進職能轉變協調小組,設立商事制度改革組,加強組織領導,統籌改革任務,推動部門協同,督促貫徹落實,凝聚起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強大合力,全國統一組織、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改革推進機制逐步形成,確保各項改革順利推進、取得實質性進展。
堅持改革創新和依法推進有機結合,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商事制度改革。一方面,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以自我革命的氣魄對商事制度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探索創新。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從理論研究到改革試點,再到頂層設計以及全面實施,我們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穿到這項改革的全過程,在短時間內基本完成了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報公示制度、市場巡查制改為“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多證分立改為“三證合一”“五證合一”“兩證整合”等一系列重要變革。另一方面,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策部署,堅持依法推進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堅持基層首創與頂層設計有機結合,保障商事制度改革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一方面,注重發揮基層首創精神。在商事制度改革中,很多重大改革舉措都是先從地方試點做起,逐步積累經驗后再推向全國。我們積極支持推動地方開展“證照分離”、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名稱登記、放寬住所條件、簡易注銷登記、電子營業執照、“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等改革試點,為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并最終在全國全面推行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加強和完善頂層設計。在梳理總結基層探索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出臺《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制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印發了一系列針對“放管服”改革的規范性文件,明確提出了各項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和保障措施,為推進改革做好了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
在肯定成績、總結經驗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2017 年世界經濟復蘇依然緩慢,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呈現趨穩向好的趨勢,但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仍較多,經濟運行仍面臨許多壓力。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是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重要舉措。當前商事制度改革進入深化、拓展時期,進入啃“硬骨頭”的攻堅階段,任務更加繁重,要求更加嚴格,責任更加重大。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突出成績,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比如,我國的營商環境有了較大改善,但在世界190 個經濟體中的排名還比較靠后。事中事后監管還面臨部門協同有待加強、部分監管職責未予厘清、信息歸集共享亟待強化等突出問題。有些方面反映,還存在改革節奏快、落實操作難,放開放活快、后續監管難,改革創新快、新舊銜接難,工商改革快、協同推進難,部門要求快、基層落實難等一些較為突出的矛盾。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充分認識改革成績,注意總結改革經驗,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進一步堅定改革的信心,進一步增強改革的緊迫感、使命感、責任感,進一步在深化、拓展、創新、協同上下功夫,努力營造便捷準入、公平競爭、服務優化的市場環境。
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我們要繼續按照全年目標任務,突出階段性重點,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著力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不斷優化市場服務,著力打造營商環境的“高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動力源泉和重要保障。
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門檻,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圍繞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以提高便利化服務水平、消除百姓經商興業障礙為重點,在更深層次上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推動形成新的改革熱點和改革亮點,促進各類市場主體較快增長、繁榮發展。一是全面實現“多證合一”改革。按照電視電話會議的部署,抓好重點任務,確保今年10 月1 日前全國范圍內實現“多證合一、一照一碼”。二是推行全程電子化和電子營業執照。今年10 月底前,全國各地企業登記機關全部開通網上登記系統,實現網上登記與窗口登記并存。三是繼續深化“先照后證”改革。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削減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的決定》,針對改為后置的5 項審批事項,適時修訂企業登記前置審批項目目錄,指導各地嚴格執行,并指導全系統嚴格履行“雙告知”職責,實現工商登記和審批監管的有序銜接。四是扎實推進其他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改革。貫徹落實《工商總局關于提高登記效率積極推進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改革的意見》,全面實行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使更多的未開業企業以及無債權債務企業高效快速地退出市場,實現市場準入、退出的良性循環。
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貫徹國務院《“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要求,圍繞市場秩序存在的突出問題,以競爭執法為重點,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繼續強化市場監管執法,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為企業優勝劣汰和轉型升級營造良好環境。一是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二是全面建成“全國一張網”。圍繞“一網歸集、雙向服務”的目標,堅持統籌規劃、整體推進,確保今年全面建成“全國一張網”。三是加強企業信用監管。進一步創新市場監管機制,擴大信用監管的影響力。全面推進企業信息公示工作,做好年報收尾、總結和數據分析工作。建立完善大數據監測預警系統,防范市場風險。四是加強重點領域市場監管。針對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的突出問題,加大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工作力度,加強對網絡、廣告、商標等重點領域的市場監管,努力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進一步優化服務,努力為投資創業提供便利。一是提高政策服務引領作用。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簡化登記注冊手續和環節,賦予市場主體更多自主選擇權,使其享有更多便利,發揮注冊登記制度在激發市場活力、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創業創新等方面的政策引領作用。二是提高信息服務水平。充分挖掘、發揮“全國一張網”信息服務平臺作用,通過統一門戶、智能查詢、移動互聯等方式,提高從“全國一張網”獲取企業信用信息的便利度,使其成為了解市場主體信用狀況、保障交易安全和消費安全的重要平臺。要深化登記信息綜合分析利用,積極做好工商注冊登記信息統計分析工作,科學研判各類信息,積極為政府宏觀決策和制定產業政策提供參考,為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服務。三是提高小微企業服務實效性。進一步發揮小微企業名錄作用,深度挖掘數據資源,把小微企業名錄打造成為國家扶持小微企業的主要數據平臺和服務平臺。擴大小微企業名錄在部門間的共享與應用,匯集有關部門對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建立“銀商互動”合作機制。推進非公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推動“小個專”黨組織“兩學一做”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快非公黨建數據庫建設,提升非公黨建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①《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新華網,2017 年1 月23 日。
責編/高驪 美編/宋揚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