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用合作共贏理念推動世界和平發展

儒家文化是中國經濟發展“和平基因”的歷史原胚,中國傳統的“天下”觀念始終是中國經濟和平發展的底色。中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也是中國和世界不斷系統化的過程。合作共贏將是未來社會的主要發展方向,也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未來關系的基調。這既是中國傳統文化升華而得到的邏輯結論,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實踐經驗的總結。

中國經濟發展“和平基因”的歷史原胚。任何一個社會都可以劃分為科學、技術、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五個基本構成部分。這五個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由此決定了社會的基本形態和發展方向。例如,只有生產系統的技術信息發生突變,才能實現真正的產業升級。再如,思想文化為經濟分配制度和政治結構提供正當性基礎,政治層次的任何微小變化都可能引起經濟層次的結構性反應。中國經濟發展“和平基因”的歷史原胚,主要涉及經濟與思想文化之間的關系。從短期看,經濟發展主要與當期經濟政策有關。但從長期來看,思想文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儒家文化占據中國傳統主流社會意識形態將近二千年,自然也是對中國社會影響最大的傳統文化。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把道德和政治制度的正當性基礎聯系起來,從此成為了中國政治思想的大傳統。自漢朝以后,中國政治文化把家庭、社會規范和政治經濟制度統統看作是道德之延伸。從此,修身成為了中國道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所有其他文明所不具備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的經典,這種以“修身”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化傳統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和平基因”。

儒家思想的核心觀念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與“君子和而不同”。由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然可以避免引起沖突,或者說不會主動制造沖突,這自然包含了相互尊重的成分。“君子和而不同”可以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進行合作,這正是進行市場交換的基礎。市場交換的前提就是存在差異,交換雙方相互擁有對方需要而其自身又不具有的東西。交換就是合作,而且是承認差異的合作。“君子和而不同”思想的核心是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去合作、去交換,而不是去強迫對方、改變對方,甚至采用武力去掠奪對方擁有的東西。因此,以這種思想為底色發展起來的中國經濟自然是“和平崛起”。從系統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君子和而不同”也可以看作是“各司其職”系統原則的遠古模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中國傳統,是中國經濟發展“和平基因”的重要思想來源。貧窮的時候,“獨善其身”,不給別人、不給社會找麻煩,用經濟學的語言來講,就是不產生“負外部性”。在“達”的時候不能只顧自己,而是要兼顧“天下”,即產生經濟學意義上的“正外部性”。因此,中國經濟的發展壯大不僅不會對世界構成威脅,反而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實際上,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中國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GDP已經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為處理世界事務和維護世界和平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傳統的“天下”觀念始終是中國經濟和平發展的底色。中國經濟發展的“和平基因”與中國傳統的“天下”觀念密切相關,根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平天下”是一種重要的人生價值實現。“天下”概念在中國傳統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天下”概念的思想核心就是“天下無外”。

用系統經濟學的語言來講,整個人類都屬于一個大系統,自然也就存在某種共同利益。而隨著信息通訊技術和交通運輸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把全世界連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大系統,形成了一個多方、多層次的復雜因果關系網絡,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國家與國家相互依存的程度越來越高,所形成的世界共同利益越來越多。許多世界性的問題只能在世界層次和世界尺度上才能解決,譬如,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等,都需要不同的主權國家攜起手來,共同商議、共同應對。現如今,中國經濟逐漸發展壯大,綜合國力越來越強,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促進作用。如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顯然為相關各國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也是和世界不斷系統化的過程。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引進世界發達國家的資金與技術為起點,典型的表現為“三來一補”。通過“三來一補”,充分發揮了中國的勞動力優勢,釋放人口紅利,既發展了經濟,又解決了人口就業。與此同時,“三來一補”也給國外的相關企業和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收益,提升了他們的福利水平。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正在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正在從單向的資金與技術的輸入國開始向國外輸出技術與資金,真正實現了良性的雙向流動,使得中國與世界越來越系統化、一體化,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因為誰也離不開誰,因此,只能選擇合作,而不是對抗。合作可以把蛋糕做大,這對各方都會有利。這就從客觀上決定了合作共贏將是未來社會的主要發展方向,也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未來關系的基調。由此,才能真正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這既是中國傳統文化升華而得到的邏輯結論,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實踐經驗的總結。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全國社會經濟系統工程委員會副理事長)

責編/肖晗題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趙橙涔]
標簽: 理念   和平   合作   發展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