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綠色發展道路如何走

核心提示: 中國經濟在轉型發展過程中要以發展綠色經濟為契機,強化綠色理念,加大綠色機制創新。創新綠色金融,倡導綠色消費,建立綠色企業,發展綠色流通,使中國經濟走上質量效益的綠色增長之路。

【摘要】中國經濟在轉型發展過程中要以發展綠色經濟為契機,強化綠色理念,加大綠色機制創新。創新綠色金融,倡導綠色消費,建立綠色企業,發展綠色流通,使中國經濟走上質量效益的綠色增長之路。

【關鍵詞】綠色經濟  理念  機制  增長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而中國綠色經濟發展存在產業規模較小、資金技術不足、創新研發不夠等問題。要把綠色經濟打造成生態文明的助推器、新的經濟增長點,還需進一步強化綠色理念引領、加大綠色機制創新、加強綠色國際合作,促進中國經濟走上質量效益型的綠色增長之路。

以綠色理念引領低碳循環發展

1989年,英國經濟學家皮爾斯在《綠色經濟藍皮書》中首先提出綠色經濟概念。目前,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能源消耗、糧食緊缺、環境污染等多重危機,綠色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社會發展模式,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識。在進入新常態之后,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經濟結構由粗放擴量向提質增效升級、增長動力由要素投資驅動轉向改革創新驅動。這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規律使然。黨的十八大在提出“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之外,增加了“綠色化”新要求,意味著生態文明建設有了新的實踐路徑。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其中,綠色發展理念對于轉變我國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難題、引領和推動經濟發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實現“綠色化”和綠色發展離不開綠色經濟。總的來說,綠色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經濟為主要內容,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產品附加值高、生產方式集約的新型經濟形態。綠色經濟追求的不單是經濟簡單增長和生產規模擴大,是以經濟、環境平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標,用綠色發展理念和低碳環保新技術來推動生產成本降低,通過社會效率的提高來推動產業組織發生深刻變革。因此,發展綠色經濟就要以綠色理念為引領,轉變傳統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思路,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敬畏自然、保護生態,推動低碳循環發展,走“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發展綠色經濟必須要進行低碳消費引導,實現低碳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才能整體提升綠色經濟發展能力。要對居民低碳消費結構進行合理引導,根據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可以基本確定低碳消費結構調整的基本原則:“三低”原則,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浪費原則。低能耗要求居民盡量多消費節能產品,低污染要求居民使用消費品時盡可能減少碳排放,減少環境污染,低浪費則主要針對那些奢侈消費行為以及不節約消費行為。

以綠色機制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產業,首先是節能環保產業,推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大力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以及沼氣、地熱、淺層地溫能等新能源產業,以及新能源汽車、生態農業和林業等產業。發展綠色產業,機制創新關鍵。綠色發展是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特征的發展進程。綠色發展包含生產方式綠色化、生活方式綠色化、價值觀念綠色化和制度建設綠色化等幾個方面,其中生產方式綠色化即發展綠色經濟居于首要位置,生產方式的綠色化需要綠色機制作保障。

首先要創設有利于綠色經濟的激勵機制。出臺綠色信貸、污染責任保險、綠色投資等環境經濟政策,把產品消費后的處置責任前移到生產者,從而激勵生產者按照環境友好的理念進行產品設計,優化生產過程。通過制定引導性的財政和價格政策,引導企業走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之路。

其次要建立綠色市場機制,實施資源產權市場化并建立信息市場。建立環境資產產權交易市場,讓市場機制發揮配置經濟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使有限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經過市場選擇而流轉到更高效益的生產領域。

再次要建立綠色生產制度,制造綠色產品,采用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將整個企業生產過程零廢化,以減少資源環境影響力為前提組織生產或服務。同時,要制定法規政策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包括建立清潔產業技術研發支持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新型節能環保技術推廣平臺等,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賠償和生態補償等重要制度。

最后要建立綠色技術創新機制,促進技術創新體系的綠色轉型。在創新綠色技術的同時,更要進一步完善、加大對專利權及其他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執法力度,積極推動新技術替代舊技術,加快綠色技術的推廣。

以綠色金融支撐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需要金融支撐。據估計,為實現預計的環境改善目標,中國綠色產業在“十三五”期間每年至少需要3萬億元至4萬億元的投資,政府出資比例將會占10%至15%,這意味著社會資本投資比重必須占85%至90%。《“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立綠色金融體系,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設立綠色發展基金”,將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上升為國家戰略。然而,目前我國對綠色金融發展缺乏戰略高度上的認識,綠色金融發展缺乏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

未來,應進一步加大綠色金融立法力度,完善綠色金融法律法規及制度安排。要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強化綠色金融的市場引導,同時還要完善綠色金融合作機制,提高政府、銀行、企業在綠色環保方面的協調合作水平。要促進綠色金融發展,地方政府首先要制定環境目標和金融發展目標之間的協調機制,提高銀行環境風險管理能力,建立綠色產業基金和綠色擔保基金,建立綠色征信體系,用綠色金融來支撐經濟的發展。

以綠色企業帶動綠色產品的生產,以綠色流通構建綠色物流體系

綠色企業是指按照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建立生態型生產經營管理體系,實行清潔生產,發展無毒無害生產工藝和綜合利用技術,組織生態化的物質生產,使整個企業技術工藝過程和經營管理過程生態化,變現代企業物質生產過程或服務過程為自然生態過程或納入自然生態過程,形成生態生產和生態生活的企業化生態格局,使投入生產過程的各種自然資源和原料能源得到最優利用,極大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減少乃至消除廢棄物,形成一個投入少、消耗低、質量高、無污染而又生產符合生態環境標準產品的生態經濟有機整體,實現企業生態經濟良性循環與可持續發展。

建立綠色企業、旨在創建一批資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經濟效益顯著、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將工業污染防治戰略由末端治理以預防為主向生產全過程控制轉變。綠色企業的經濟指標、經營管理、工藝技術水平、產品質量、社會效益均處于國際同行業領先水平。獲得綠色企業稱號后,可以享受相關政策優惠,比如對從事具有推廣價值的環保產業、資源綜合利用、節能節水等符合產業政策的重點技改項目,優先給予支持;對從事具有推廣價值的環境污染治理示范工程項目、廢棄物資源化減量無害化示范工程項目,可按優先安排環保貸款并享受貼息優惠等。

當前,在我國流通中的主要問題表現在物流活動的污染、物流過程的低效率、物流運輸的混亂和貨物的過度包裝等方面。流通領域實現綠色發展的具體措施有:制訂綠色物流標準,提高綠色物流技術。綠色物流標準包括公路標準、水路碼頭標準、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倉儲標準、裝載工具標準和包裝尺寸標準等;綠色運輸技術是物流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采用不同的運輸方式和提高運輸技術都可以減少環境污染和節約資源;同時,發展綠色包裝技術和綠色倉儲及回收物流。

(作者為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余佶:《生態文明視域下中國經濟綠色發展路徑研究——基于浙江安吉案例》,《理論學刊》,2015年11期。

責編/孫垚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趙橙涔]
標簽: 發展道路   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