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時事洞察 > 正文

我們需要怎樣的研學旅行

編者按:研學旅行是近十年來出現的新詞,由我國古代游學、近代修學旅行,逐步演變發展而來。研學旅行延續和發展了我國傳統游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為素質教育的新內容和新方式。自2013年以來,國務院以及教育部、國家旅游局等部門陸續出臺文件支持研學旅行,數億學子走出校門、走進大自然,走向火熱的生活實踐。探索研學旅行的發展,對我國推進教育改革、促進下一代素質提升和成長、促進教育與旅游產業跨界融合發展,都具有現實意義。

溯源:從“游學”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溯源我國的研學旅行,可追及春秋戰國的“游學”,多指遠游異地,從師學習,以所學游說諸侯,求取官職。史載孔子招徒講學,率弟子們周游列國、傳道授業,弟子們跟隨他遍訪都邑,從困頓碰壁中體悟人生,開闊眼界,了解民風政情。

及至戰國,諸侯并起,厚招游學,廣納賢能;文士們通過游學增進學識,進而充當縱橫家游說諸侯國,以言策建立功業,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成就了一大批人才。

兩漢承繼戰國游學之風,學子們為學經,遠行訪師問道,既求聞達也求仕途。游學豐富了學子、士人的知識與閱歷,也成就了許多人。如司馬遷“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厄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見《史記·太史公自序》)游歷和文化訪古,對其終成《史記》,有很大的助益。

唐代興“壯游”、旅行學習之風,眾多士子走出書齋,多作郊游、遠行、交友、邊塞之旅。他們訪古問俗、優游林下、尋幽探勝、結交豪杰、相互學習,在旅行中學習知識、體悟人生、修為人格、傳承文化,成就很多傳世的詩篇,而開放、包容的文化,更成就了當時文化的空前繁榮。

及至宋代和明清,游學、書院文化盛行,士人旅行制度化,社會逐步形成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主流意識。宋代理學家、思想家朱熹主張學子不應拘于一隅,而應“出四方游學一遭”(《朱子語類》)。

當時名師碩儒所在的書院,常常成為一地教育、學術中心,吸引遠近的學子趨而往之;士子們則利用科舉和出仕機會頻繁旅行,深入了解各地歷史文化、名勝遺產、典制賦役、科技發明,觀察社會,推動文化、社會變革。如宋代的沈括少隨父宦游州縣,出仕后重游歷研究,他“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宋史·沈括傳》),最后寫就集科技之大成的《夢溪筆談》。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談畫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強調行中去悟,實踐中學,學以致用,這一人文精神貫穿古今,影響了后世許許多多的人。

發展:研學旅行的興起及現狀

20世紀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抱著教育救國理想積極倡導“知行合一”,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組織新安小學的“新安旅行團”作長途修學旅行。在50天時間里通過唱歌、勞動、賣書賣報、愛國演講等辦法自籌經費,看江南風光,觀察、學習沿途地理、風俗、民情,了解近代工業文明,旅途中學生們愛心相助、增進情感,學到很多關在學校死讀書學不到的知識。學生們還參觀英法日等占領的上海租界、淞滬抗日戰場,了解愛國軍民奮起抗戰的英勇事跡,增加學生們國家民族的責任感,開創了我國修學旅行的先河。

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社會發展時期對教育有不同的要求,很多學校組織了各種帶有研學性質的勤工儉學、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旅游、歷史文化探源、地質生物考察等活動。而校外機構組織的研學旅行,還是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才開始出現的。

改革開放之后,大量來自日韓、東南亞和歐美國家的“修學旅游團”來華修學旅游。當時,中國國際旅行社、中國旅行社、中國青年旅行社三大總社及地方旅行社,紛紛成立“修學旅游”接待部門,組合、推出許多具有文化資源特色的修學旅行線路產品,接待了數以十萬計的外國修學旅行者,播下了漢文化的親近感和國際友好的種子,各地積累了大量修學產品組合、組織接待和安全保障的寶貴經驗。

外來的修學旅游理念,對國內一部分家長產生了影響。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家長、學生們對國內修學旅行、出國游學的需求日殷,一些教育理念較開放的學校開始組織學生修學旅游、出境游學,不少旅行社因應需要推出一些修學旅行或海外游學旅行團,推動這一市場向前發展。可惜的是,更多的學校只專注于高考應試,尤其擔心出現安全事故,所以一直沒有制度化、規模化地開展修學旅行或出境游學。而由于沒有出臺政策規范引導和監管,出國游學總體呈現野蠻生長的狀態。

直到2013年,在旅游界的推動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倡導“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才正式為研學旅行正名。此后又有系列政策出臺,研學旅行開始受到教育界、旅游界和學生家長們的普遍關注。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張迪]
標簽: 光明日報   研學旅行   學生   教育實踐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