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新思想 > 五位一體 > 社會篇 > 正文

劉延東:深化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 奮力開創健康中國建設新局面

核心要點:

■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是全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新世紀以來第一次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頒布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勾畫了打造健康中國的美好藍圖,這是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重要里程碑,對于全面提升中華民族健康素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我國織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醫保網,完善了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筑牢了嚴密的公共衛生安全防控屏障,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我們黨努力滿足人民健康新期盼的一項迫切任務,是深化醫改、促進衛生與健康事業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適應全球健康治理變革、更好履行國際責任的必然要求。

■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到了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也面臨翻開新篇章的重大機遇。

■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綜合國力的持續提升,有多年來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打下的堅實基礎,只要我們團結一心,開拓進取,搶抓機遇,破障闖關,就一定能夠把健康中國建設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基本思路和要求是: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大健康”發展理念,堅持衛生與健康事業公益性,堅持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原則,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

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是全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出發,作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決策部署。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新世紀以來第一次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隨后,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勾畫了打造健康中國的美好藍圖。這是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對于全面提升中華民族健康素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衛生與健康事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入落實好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扎實工作,奮發有為,推動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地生根,為建成健康中國而努力奮斗。

一、準確把握新形勢,進一步增強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保障人民健康。新中國成立后,大力發展醫藥衛生事業,堅持把重點放在農村,創建了城鄉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農村合作醫療、赤腳醫生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初級衛生保健制度,注重發揮中醫藥“一根針、一把草”簡便驗廉獨特優勢,切實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同時,以“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為宗旨,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健身運動,發揮其對健康的促進作用。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依靠廣大醫務人員奮力拼搏,依靠廣大人民群眾轟轟烈烈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以“紙船明燭照天燒”的氣魄,迅速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一舉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發展中國家的典范”,中華民族開始以強健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加快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2009年,在總結抗擊非典經驗基礎上,啟動實施了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明確了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和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深化改革攻堅期的新特點和群眾新期待,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維護人民健康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要務,統攬全局、系統謀劃、突出重點、立柱架梁,實施一系列利當前、惠長遠的重大舉措,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由易到難漸次突破,蹄疾步穩不斷深化,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跨上了嶄新臺階。

一是織起了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醫保網。我們從保基本起步,完善城鎮職工醫保制度,擴大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覆蓋面,建立大病保險制度、疾病應急救治制度,健全醫療救助制度,形成了覆蓋城鄉、相互銜接、多層次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城鄉居民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政府補助標準從2009年的每人每年80元增加到2017年的450元,居民住院費用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穩步提高,為實現人人病有所醫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二是完善了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我們從強基層抓起,加強農村三級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加快全科醫生培養,有序推進分級診療,使更多的城鄉居民擁有了家庭醫生。全面啟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探索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積極推動社會力量辦醫,民營醫院數量占總數的比例已經超過56%,多元辦醫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群眾多元化、多樣化健康需求不斷得到滿足。

三是筑牢了嚴密的公共衛生安全防控屏障。我們堅持預防為主,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網,組建了一支平戰結合、反應迅速、能打勝仗的應急防控隊伍,能夠有效應對各種重大突發疫情,特別是經受住了2015年防控埃博拉出血熱特大傳染病疫情的嚴峻考驗,實現了國內“嚴防控、零輸入”和援非抗疫“打勝仗、零感染”雙重勝利。我國公共衛生整體實力和疾病防控能力上了一個大臺階,衛生應急救援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四是提升了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我們把人民群眾得實惠作為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最終目標,努力讓人民有更多的健康獲得感。居民看病就醫負擔明顯減輕,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降到30%以下,為近20年來最低水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12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投入由2009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今年的50元,重大公共衛生服務惠及千萬家庭。全面實施兩孩政策及其配套措施,努力保障每個家庭生得起、生得好。我國人均期望壽命從2009年的74.8歲提高到2015年的76.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31.9/10萬降為20.1/10萬,嬰兒死亡率從13.8‰降為8.1‰。居民主要健康指標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這是用8年左右時間,以人均不到500美元的費用支出取得的,充分體現了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優越性。

總之,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投入力度大、發展速度快、人民群眾獲得實惠多、國內外影響力空前提升的時期,是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期,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出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新政策新舉措,初步搭建起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制度框架,基本構建起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的政策體系,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認為,中國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只用了富裕國家一半的時間,實現了全民健康覆蓋,成就令人矚目。實踐證明,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的基本方向、總體思路和重大舉措是正確的,成效是顯著的,有力地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公平。在醫改這個世界性難題上,逐步探索出中國式解決辦法。這些都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重大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績來之不易,應倍加珍惜。

“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要清醒地看到,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任重道遠,還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特別是黨中央、國務院對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民群眾對健康服務有了新的更高期盼,醫藥衛生領域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需要從全局高度認識、把握建設健康中國面臨的新形勢。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們正在朝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闊步向前。健康夢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把建立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人均期望壽命在原有基礎上再提高1歲作為重要指標。實現這些目標面臨著多重因素交織疊加的復雜局面,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快,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3億,2030年將達3.7億,2050年將達4.87億,人口老齡化不僅帶來贍養問題,而且帶來醫療、照護、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問題。我國高血壓患者超過2.5億,糖尿病患者超過9700萬,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85%左右,成為危及人民健康的第一“殺手”。我們還面臨著生態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嚴峻形勢,食品藥品安全、飲水安全、職業安全隱患猶存,煤礦、交通等領域安全生產事故屢有發生,這些都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需要采取果斷有力的措施,更加積極主動加以解決。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們黨努力滿足人民健康新期盼的一項迫切任務。一方面,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健康理念的普及和健康意識的增強,更加重視生命質量和健康安全,不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務更體貼,對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衛生與健康服務寄予更高的期望,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不斷釋放。2016年全國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接近80億,比新醫改初期2009年的49億人次增加了63%。另一方面,部分群眾對醫學的局限性、復雜性、風險性認識不足,存在健康管理意識不強、看病預期過高等問題。由于多種原因,醫患糾紛時有發生,影響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也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健康問題不僅是重大的民生問題,也是重大的社會問題、政治問題。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深化醫改、促進衛生與健康事業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衛生與健康領域面臨著老問題與新情況疊加、發展問題與改革任務交織、鞏固已有改革成果與拓展深化新領域改革并重的復雜局面。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還存在不少短板,供給服務質量偏低、資源總量不足、資源配置不合理、人員結構不平衡、基層服務能力薄弱、老少邊窮地區發展滯后。深化醫改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觸及更多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面臨的都是更難啃的“硬骨頭”。公立醫院的逐利機制尚未消除,大處方、過度檢查等問題仍然存在。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標準偏低,醫保在控制費用、發揮對醫療行為的有效激勵約束方面亟待完善。藥品流通秩序不規范,藥價虛高問題突出。我們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直面挑戰,敢于擔當,全力以赴破解這些難題。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適應全球健康治理變革、更好履行國際責任的必然要求。全球衛生與健康體系正處于發展變革的重要時期。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把健康放在了更加突出位置。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推進衛生與健康改革,不少國家都制定健康規劃,確保國民健康水平與經濟發展同步提高。此外,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傳染病疫情、生物恐怖安全、抗生素耐藥等跨國播散的公共安全威脅日益嚴峻。近年來在一些國家爆發的埃博拉出血熱、中東呼吸綜合征等新發傳染病已經成為各國共同應對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還要看到,全球健康發展的不平衡、不平等問題比較突出。健康是人類共同的事業,是國際社會共同的責任,我們要積極主動地推進全球衛生與健康治理改革,促進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健康新秩序。

總之,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到了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也面臨翻開新篇章的重大機遇。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綜合國力的持續提升,有多年來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打下的堅實基礎,只要我們團結一心,開拓進取,搶抓機遇,破障闖關,就一定能夠把健康中國建設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上一頁 1 2345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光菊]
標簽: 健康   小康社會   醫療衛生   醫保   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