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浪潮總部大樓,映入眼簾的是兩堵“標準墻”,寫滿了浪潮在信息產業領域制定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有了金剛鉆,才攬瓷器活。黨的十八大以來,浪潮集團緊緊圍繞以數據為核心的云計算戰略,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在云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等領域取得非凡成績;同時,也在國家推進網絡安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舊動能轉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堅持自主創新,服務國家戰略
在計算機領域,矗立著兩座高峰,一座是高性能計算機;另一座就是關鍵應用主機。
作為信息化的重大戰略裝備,關鍵應用主機,運行著金融、能源、交通等關乎國計民生的核心業務系統。在浪潮的天梭K1誕生之前,我國每年數百億市場規模的高端裝備完全依賴進口,為信息安全埋下巨大隱患。
“‘拿來主義’像是條平坦大道,但是如何‘走’都會受制于人。”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說,浪潮集團要服務國家戰略,體現責任擔當,堅持“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理念,研發出關鍵應用主機以及多款云計算、大數據核心產品。
2013年,凝聚無數研發人員智慧的天梭K1問世,標志著我國成為繼美日之后全球第三個掌握新一代主機技術的國家,結束了我國高端服務器供給由外國廠商把持的困局,大大降低了國內用戶的成本,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近20億元。目前,天梭K1已經在金融、交通、公安、能源等關鍵行業實現成功應用,并獲得了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創新無止境。就在去年12月,浪潮發布了新一代關鍵應用主機天梭M13,其日處理交易量可達數十億筆,相當于兩至三個大型商業銀行每天的交易總量,成為我國自主研制的在線交易處理性能最強的單機服務器系統。
目前,浪潮服務器銷量全球第五,中國第一。正是在浪潮服務器的支持下,電商平臺能夠在“雙11”實現高交易量的連連突破;12306通過信息技術改變春運購票模式,大大優化了行業服務模式,惠及民生發展。
緊扣市場需求,發力智慧供給
中國智造,“智”從何來?在浪潮集團科技研發人員看來,“智”從數據中來。
國內拉鏈行業龍頭企業——偉星集團與浪潮集團合作,通過將工廠進行智能化改造,實現由大規模、批量制造向個性化定制轉變,日接單排產量提高3倍,設備利用率提高至80%。
“通過大數據計算,可以有效對接供給側和需求側信息,減少低端重復制造,讓供給側生產更有針對性。”浪潮集團供應鏈與制造產品部總經理焦學瑞說,通過數據的智慧可以幫助制造業升級,生產出能夠滿足需求的更高層次的定制化、個性化產品。
大數據,是互聯網時代的下一個發展重點。浪潮以大數據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匯聚新動能,助力國家新經濟發展。據介紹,浪潮投資100億元成立大數據創新基金,計劃在全國100個城市建設創客中心,規劃成立100個數據所,扶持1萬名創客,帶動100萬人就業。目前,浪潮在全國各地建設了33個大數據創客中心,發展數萬名創客,創造經濟價值超過10億元。
深耕云上服務,促進政務互通
“你下了‘愛城市網’嗎?”不久前,一款名叫“愛城市網”的APP在濟南市民中火了起來。不到3個月,下載50萬次,顯示出強大生命力。
這是浪潮集團與濟南12345市民服務熱線聯合打造的官方平臺。“浪潮通過技術把政府分散的數據整合、共享和開放。”浪潮集團電子政務事業部總經理齊光鵬介紹說,群眾在辦理相關手續時,不再舟車勞頓,甚至可以享受“不見面”行政審批、“不出門”無紙審核,享受數據互聯互通帶來的智慧紅利,“今年這款應用將推廣到全國80個城市。”
齊光鵬坦言,這幾年,為打破“信息孤島”,簡化辦事流程,政府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實現各部門之間的數據互聯互通互用。
“通過政府‘業務上云—數據整合—應用創新’三部曲,實現政府數據的整合、共享、開放和創新應用。”浪潮集團總監、云服務產品部總經理顏亮說,業務上云大大降低了政府建設和運維服務器的成本,更利于企業幫助政府創新政務服務方式和手段。據介紹,浪潮已為全國128個省、市政府提供政務云服務,其“互聯網+政務服務”解決方案,在全國100多個地市800多個區縣得到良好應用。
如福州網上審批和項目全程代辦按時辦結率達100%,最快辦件時間3分4秒;青島“一窗式”企業設立聯合辦理,平均辦理時限為1.39天,提速82.6%;廣州行政審批服務效率比承諾時限平均提速60%以上。這些都是通過浪潮“互聯網+”理念下的智慧信息化服務實現的。
緊跟國家戰略,“十三五”期間,浪潮集團將圍繞云數據中心、云服務、大數據三大重心打造世界級的平臺產品,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
(節選自《 人民日報 》2017年08月24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