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津冀三地在產業轉型升級中面臨產業同質化、發展資源不均等問題,應從推動區域產業結構轉型、三地聯合發展低碳經濟、注重三地產業協同發展、加快各地區要素資源流動等方面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產業轉型升級。
【關鍵詞】京津冀 產業轉型 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京津冀一體化是我國區域發展戰略中最主要的戰略之一。忽視三地產業一體化發展,將導致京津冀地區無法順利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從而影響京津冀協同發展。應加強對京津冀一體化產業轉型升級的研究,從而更好地推動三地協同發展。
京津冀地區存在區域產業同質化和資源約束較大的問題
產業發展區域同質化現象突出。在京津冀地區探索產業發展路徑的過程中,忽視了一體化發展問題,以致于產業同質化現象突出。受盲目追求GDP和政績等因素的影響,三地大多引入了重化工業項目,以致于各地區出現了產業重疊現象,彼此間競爭加劇,區域整體產能過剩。以第二產業發展為例,天津和河北多采用高能耗、高污染的生產模式,雖然展現出了強勁發展勢頭,但也帶來了不小的環境危害。北京主要發展服務經濟,天津和河北依然發展工業經濟,同質化發展現象明顯,競爭較為激烈。相較于天津,河北產業發展具有勞動力密集和資源消耗的特征,缺少技術創新和資本發掘,河北省內各城市同樣擁有產業同質化現象,因此在三地產業競爭方面處于劣勢,難以實現經濟與環境一體化發展。
區域資源環境約束力較大。相較于其他城市,京津冀地區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忽視了經濟與環境的一體化發展問題。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產業發展顯然要考慮節能減排問題。在這方面,三地政府已經達成共識,在環境治理上協同發力,利用先進技術進行老舊產能裝備改造。但隨著區域人口的不斷增多,三地處在水資源匱乏和水污染多發的狀態,區域資源環境約束力過大。在三地中,河北地區歷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約是北京和天津的3—5倍。此外,河北產業主要為資源消耗型,隨著資源的日漸減少,河北地區也將面臨不利的發展形勢。包含河北在內的京津冀地區,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都需要承受較大的經濟與環境一體化發展壓力。
京津冀三地產業發展落差明顯
目前,京津冀三地產業發展具有明顯落差。據新華網報道,2016年三地GDP總值合計約74612億元,占全國的10%。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別達到了24899億元、17885億元和31827億元。但河北人均GDP不到其他兩地的一半,區域發展并不均衡。相較于其他兩地,河北不具有資源集聚優勢,所以無法實現提質增效,只能不斷尋求機會推動產業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三地產業無法得到合理銜接,北京和天津地區出現重復投資,河北地區的產業發展缺少優勢,三地產業結構并不合理。目前,河北地區仍處在產業鏈低端,要等待京津的產業轉移或要實現產業鏈縱向升級,需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而在垂直分工格局的約束下,三地也難以順利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京津冀發展資源分配不均。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京津冀地區資源分配。目前,三地在資源分配上出現了“極化”現象,人才由河北地區向北京、天津單向流動,無法實現生產要素的互補,進而導致京津冀地區難以取得發展合力。從區域科技資源分配情況來看,北京和天津不僅擁有較多的科研經費投入,同時也擁有科技人才的優勢,所以在技術市場中擁有較大優勢。對比北京和天津可以發現,天津雖然擁有科技人才資源,但是未能在研發和技術上獲得較高的成交額,所以仍然無法實現產業高端化發展。與北京和天津相比較,河北地區資源的缺乏給其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較大困難。據《全國省域科技與社會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16年北京科技人員達到了338人/萬人,約為河北的10倍。受要素資源分配不均的影響,三地高新技術產業和重工業發展處在“極化”狀態,不利于協同發展。
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產業轉型升級的舉措
推動區域產業結構轉型。京津冀地區要想取得協同發展,應將一體化產業轉型升級當成是產業發展的根本任務,推動區域產業結構轉型。結合當前國家產業結構特征,還要以二、三產業的發展為重點,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制造業發展。而在進行三地產業結構調整時,還要結合京津冀各自發展階段和特征實現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從總體上來看,要以智能化、綠色環保和國際化的發展方向為主,適當進行產業科技含量的提高。按照產業結構演化規律,北京可以以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經濟產業的轉型升級為主,利用科技創新引領三地經濟發展。天津地區可重點進行重化工業的轉型升級,不斷推動二、三產業融合和技術創新,以推動產業的高端化發展。而河北地區還應以產能化解和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致力于承接其他兩地產業,實現地區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三地聯合發展低碳經濟。京津冀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還應通過合理實現區域分工,發展低碳經濟,完成整個產業鏈的價值再造。為此,三地要建立戰略聯盟,重點進行低碳產業的發展,完成區域節能環保產業平臺的建設,以實現區域環境污染的聯合防控。為實現區域資源的綜合利用,三地應構建工業固體廢物回收網絡,形成資源一體化利用的產業供應鏈。在能源體系建設方面,北京、天津應重點發揮資本、科技和人才優勢,河北應發揮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產業優勢,在河北地區完成能源和能源設備產業基地的建設,并完成全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的建設。而三地聯合進行智能電網、綠色電池等新能源產業鏈的建設,則能降低區域產業發展對不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的依賴程度。此外,三地還應聯合開展綠色制造行動,加強區域綠色制造技術改造,協同完成能耗低、污染少和科技含量高的項目推廣,從而共同向著高端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
注重三地產業協同發展。為推動三地產業的協同發展,京津冀地區應聯合化解河北產能過剩的問題,使河北地區在區域協同作用下向外疏解過剩產能,從而將河北地區化解產能的風險和損失降低。為達成這一目標,三地政府、行業協會等機構應聯合實現玻璃、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的資源整合,抓住國家加強“一帶一路”建設的時機實現資源輸出。與此同時,京津冀需協同完成現代產業體系的構筑,共同推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并實現生產性服務業和現代商貿業對接。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三地應協同推動該類產業發展,并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對接,建立起由健康養老、旅游文化、高端軟件和高端電子信息技術等產業構成的新興產業格局。
加快各地區要素資源流動。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還應樹立區域協同發展的理念,加快各地區要素資源流動。京津冀三地政府應取消不利于區域協同發展的政策,如重疊產業布局、人才流動限制等。在人才資源管理方面,還應完成統一指導性意見的構建,并加快人才資源貢獻的合作平臺建設,為三地協同發展提供充足人力資源。加快各種資源跨地區、跨產業和跨行業的流動,還要借助云平臺和互聯網完成融合發展平臺的建設,如產業研發基地、產業創新人才庫等,使三地的財力、人力和科學技術等要素資源得到共享。匯聚各地資源,三地受益良多。北京能加快低碳產業技術的發展,天津也能實現產業的高端化發展。而在北京、天津的支持下,河北也能在完成過剩產能壓縮的同時,加快休閑產業、環保裝備制造業等替代產業的開發與發展,進而更好地推動區域產業的一體化轉型升級。
(作者單位:河北科技大學)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科聯2016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產品低碳設計理念促進河北經濟轉型的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01603130508)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管軍、嚴駿、牛曉惠:《京津冀一體化河北省鋼鐵產業轉型升級效果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
責編/賈娜 美編/于珊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